第101章 拒绝被误导(2 / 2)

我母亲有高血压,那年冬天母亲在济南,有一天忽然说头晕目眩,她很紧张,以为自己得了什么重病。我赶紧陪同母亲去济南的一家西医医院,排队挂号之后,一位略显年轻的专家大夫给出了诊断,是心脏问题,建议做心脏搭桥术。我滴个乖乖,诊断也下得忒狠了吧!想起我治疗自己腿部静脉曲张的经历,我果断和母亲离开这家医院,去另一家中医医院看看。到了那家中医医院,那位大夫得知我们刚从西医医院过来,并且被建议做心脏搭桥术后,笑着说:“哦哦,听了西医的建议,生气了,又到我们中医院来看啦?”我们不置可否,生气倒不至于,觉得那位医生的建议不靠谱确是真的。

母亲的症状不过就是血压没控制好的原因,现在吃药控制得很好,身体健康,七十多了,正常务农。要是听那位西医的误诊,小病给治成了大病,肯定丧失了劳动能力,整天小心翼翼的,不会有现在的健康,能不能活到今天都是个未知数。

我举两个实际发生过的例子,只想说明一个问题,任何人,大专家也好、大学者也罢,都有自己认知的盲区,都有可能误诊误导别人,你轻易地就把完全的信任毫不保留地给予别人,实在是拿自己的命运开玩笑!

现在信息传播非常之发达,良莠不齐的各色人等都粉墨闪亮登场,大谈特谈自己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立论煌煌、言之凿凿,一副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模样,其实大多有太多的局限性和误导性,可能起那么一点点正作用,而副作用大到难以想象。

别说是普通人,所谓的专家学者,在网络上都快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为啥?你不忘初心、牢记初衷,意见和建议尚且有可能发生巨大偏差,更何况你怀揣私心大放厥词!有些所谓专家的意见建议已经完全背离了常识,还在那里脸不红心不跳地胡说八道,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坚决拒绝任何形式的误导,他人的话,无论是权威还是专家,管你是真心实意,还是花言巧语,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儿是先必须打个问号,一定要质疑它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证伪之后,排除了假冒伪劣成分,才可以审慎地予以采纳。

误导别人是最可能发生的事儿,被别人误导同样是最可能发生的事儿,保持警惕、保持质疑和证伪,你才能不被带进沟里,你才能有效防止被人家骗了还替人家数钱情况的发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