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子一怒, 大臣们噤若寒蝉,没人敢在这个时候触皇帝霉头。
某些人悄悄去看老太师:太师,到您该上场的时候了!
老太师看完报告后也气,但他快七十岁了,历经两朝,经历过太多离奇离谱的事。
他已经平静下来了,见皇帝还气得跟一头发怒的狮子似的,劝说道:“皇上息怒,当务之急是派人前往周州调查取证,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安王在周州胡作非为、草菅人命、视朝廷与律法于无物,才能按大盛律例处置。”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有意无意地看向了一旁的福硕亲王。
福硕亲王是宗人府的宗令,宗人府包办皇族的一切事宜,包括编写、修纂皇族族谱玉牒,记录皇族功勋,也包括和皇族有关的案件。
倘若皇族犯罪,其他部门没有办案权限,得交由宗人府和刑部一同办理。
换言之:安王的事得等宗令点头才行。
福硕亲王是先皇一母同胞的弟弟,年轻时上战场立过不少功劳,受伤退伍后才接管宗令一职,人心、辈分、威望都不缺,皇帝也得给这位叔父几分薄面。
福硕亲王一脸公事公办的表情:“宗人府会配合各部进行调查。”
所有人包括皇帝都松了口气,他们是真怕福硕亲王看在先帝的面子上包庇安王。
安王此事涉及贪污、逾矩、杀人、贿赂、强抢民妻等多桩罪行,户部、礼部、刑部、吏部、大理寺一个都跑不了。
也就是系统的爆料到此为止,否则再这么下去,说不定工部、兵部那边都得掺和进来。
谁知道安王在周州当了十多年的土皇帝,会不会仗着锦衣卫的探子进不了周州,又和当地官员勾连起来,有没有建造什么违规建筑,挖什么通道,造什么工事兵器?
更甚者,谁知道安王有没有私自囤兵呢?
——土皇帝和真正的皇帝还是不一样的,没人知道安王的胃口和胆子被养大到了什么程度。
众官员光是想一想就头疼得要命,这是一块极难啃的硬骨头啊。
“调查还是派锦衣卫先行?”
“锦衣卫死伤无数,这么去不就是送死?”
“先皇给了暗卫没错,可至今也有十多年,应该没过去那么强了。”
“不如我们也派暗卫?”
每一任皇帝都有暗卫守护,先皇有,当今皇帝自然也有。
只是暗卫的职责是保护皇帝,查案这种事总不能真的让暗卫去吧?他们不擅长这个。
“暗卫令人害怕,正是因为他们身处暗处,无人认识。”老太师并不同意,“倘若全部放到明面上,就失去了暗卫的优势,还不如经验老道的锦衣卫。”
但是锦衣卫的功夫不如暗卫,躲不过先帝暗卫的截杀啊!
明面上处理安王,有先帝遗旨挡着,暗地里处理安王,有先帝给的暗卫挡着。
不少官员忍不住在心底埋怨先帝:您可真是给我们留了一个硕大的烂摊子!
别说皇帝和文武百官头疼,就连福硕亲王都不确定怎么做才能稳妥一些。
“让楚婳去呢?”有人小声提议。
老太师第一个反对:“不行,它只是在情报搜集上有奇效,一旦楚婳踏入周州地界,必定会被暗卫截杀。”
老太傅一开始也是不同意的,听老太师这么一说,忽然有了其他想法。
“可它能提前知道暗卫从哪来,我方就能掌握先机,可以包围反杀,能够降低损失。”
“万一它吃瓜晚了呢?”
“大盛目前还承受不起失去它的代价。”
“以前大盛没有它,不照样这么过来了?”
“一个还不知是人是鬼的东西,还是早点消灭好。”
讨论着讨论着,一众官员竟当着皇帝的面吵了起来,你一句我一句,吵得脸红脖子粗。
原本怒极的皇帝悄然坐回龙椅之上,好整以暇地看着他们吵,没有一点劝架的意思。
劝什么劝?他恨不得鼓鼓掌,让他们多吵吵,最好吵得上头,吵到失去理智胡言乱语。
只有这样,他才能知道朝堂之上究竟有多少人在明知系统对大盛有大利的情况下,因害怕系统暴露他们的秘密,要楚婳非死不可。
皇帝甚至悠闲地开始品茶。
福硕亲王作为宗令,只处理皇族的事,不干涉朝堂。
他就像个和一切都毫无干系的第三者,冷眼旁观着这些人企图为一己私利杀死楚婳和系统。
看着看着,福硕亲王发现皇帝呷了一口茶,又吃了一块糕点,似乎把大臣们快撸袖子打起来的场面当成了美味的下饭小菜。
福硕亲王:“……”
就皇帝现在的表现,和刚刚那个快要怒发冲冠的人,简直判若两人。
或者……福硕亲王眉眼微垂,皇帝不会是故意在演他们吧?
果然!你们当皇帝的,心都脏!
直到小半个时辰后,这群人吵得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不得不停下来,太监们送上茶水,他们忙着润嗓,御书房终于安静下来。
老太师旁观许久,见时机差不多了,给了户部尚书一个眼神。
户部尚书早就等不及了,忙道:“四年前的账目即将清算完毕,这个时候谁跟我抢楚婳,别怪我让你们一整个部门都领俸禄欠条!”
“噗——”有官员不小心喷了茶。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