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少有人会觉得树也是资源,也需要循环。而且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期,一般很难兼顾到环境和生态,也很少有人会顾及这些。
饭都没吃饱呢,就开始展望未来,普通的人听见,肯定要讥笑:步子跨太大,不是扯到裆,就是异想天开。
但确实有学者专家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恰巧,翟老师也发表过相关的论点,所以他惊讶过后,便像是遇到知己一般,目光灼灼地看着赵柯:“赵同志,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见识。”
赵柯装作不好意思地笑。
赵新山适时骄傲道:“赵柯爱读书读报,思想上肯定要进步一些,想得也更周全。”
段书记点头,认同地说:“我们公社的发展规划初版就是小赵写得,后来合作社开会,规划更科学细致,也更长远,小赵功不可没。”
翟老师和卫老师等人越发好奇,“规划?”
段书记稳重讲解:“短期的富裕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我们公社规划以每五年为节点,第一个五年目标是大力发展农业,同时维护一个健康的农业生态……”
至于怎么维护。
双山公社现在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带动后进,赵村儿大队发展更快,带动整个公社。
而赵村儿大队当下的发展方向,农业和养殖业相结合,还对林业跃跃欲试……
赵柯有的没的一通说,忽然谦虚道:“我们公社还想尝试盖暖棚,进行一些试种培育工作,我们专业知识有限,正好这次请到几位专家同志们,想多请教一下,所以我才问了前面的两个问题。”
暖棚?!
师生几人眼神全都热起来。
赵柯眼里闪过一丝满意。
她从前当然不太了解这些,就是有一个大概的宏观的认知,回赵村儿大队之后渐渐明确自身定位和目标,才开始疯狂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反复思考。
但她一个人,哪能面面俱到。
这么恰到好处的贴合,当然是人为的。
他们提前背调过——赵瑞早就在学校打听过了,农学院那边儿一整个学院共用那么几块儿地,一个学生养一株两株作物,扣扣搜搜的。
他们提前研究过——怎么最大限度地展现优势,进行诱惑。
他们整个双山公社都可以作为课题,还可以建暖棚哦,而且赵柯他们还这么懂他们,理解他们。
就说想不想留下吧。
第176章
双山公社当下急需能帮助他们科学发展农业的人才, 知青们在这方面能够提供的帮助完全比不上专业的农业专家。
所以在邀请成功之后,公社合作社开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怎么针对这些专家,利益最大化。
他们特别想要留下这些人, 但又不直接邀请, 描绘一大堆直击内心渴望的设想和展望, 就戛然而止。
翟老师和卫老师他们抓心挠肝。
做研究都得耐得住寂寞和艰苦, 花费个十年二十年来完成一个课题也值得,可有些门外汉不懂装懂胡乱指挥, 太多的研究是因为外部问题半道夭折。
双山公社一个这么偏远的公社, 规划太理想化, 又实在有研究价值, 真的能做起来吗?他们有这个实力吗?
如果真的能够做起来……
他们会答应来双山公社考察,很大程度源自于双山公社的名气,赵村儿大队跟报纸上说的几乎没有出入,公社领导的态度, 好像又真的上下一心为发展……
这可太难得了!
这个机会, 如果错过,太可惜了……
翟老师和卫老师越想越心痒,吃杀猪菜都有些心不在焉。
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已经习惯村里来一些“大人物”,但还是对专家们挺好奇的,瞧他们吃肉都不开心,啧啧称奇。
“城里人条件这么好呢?肉都不爱吃。”
“知青也是城里来的, 没见他们不爱吃啊。”
“没准儿……省城不一样?”
说话的几个社员看向同样来自于省城的记者同志, 他大口大口吃得挺香。
“那是为啥?”
社员们筷子不断, 滋溜得极香, 不懂城里人复杂的心思。
饭后, 专家们稍作休息便又在赵新山的陪同下去别处看地。
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也没闲着,正好陈三儿开回来一辆拖拉机,加上赵村儿大队自己的拖拉机,三辆拖拉机一起往公社酸菜厂运白菜。
赵二奶本来觉得胡和志和赵芳芳领证了,比较稳妥,但经过宋明杰这一遭,心里又对他不放心起来,找到赵柯要跟着一起去酸菜厂。
赵柯问:“要探望胡知青吗?芳芳姐一起去吗?”
“我不是去探望,我是去警告他老实点儿,别对不起我孙女!不能让芳芳去,她要是听见我骂他,指定又得护着他。”
赵二奶忍不住骂了一句:“胳膊肘往外拐!”
原来是宋明杰后遗症……
赵柯阻止她:“二奶你别去了……”
赵二奶叉腰,不讲理:“咋!你还要向着他?”
赵柯安抚:“听我说完,有些事儿,是要讲究方法的……”
赵二奶叉腰的手下滑,“啥方法?”
就跟赵新山和段书记在外人面前夸赵柯,赵柯不自夸是一个道理——有些话,当事人以外的人说,更有说服力。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张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