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太太在部队家属院儿收着呢,回到家乡,立马舒展开,恢复本性。
余岳委屈地瘪嘴,“大姑父在哪儿呢?”
刘三妮儿不用他问,也在可哪儿打量,可惜他们个子都不高,淹没在人群里,视线范围穿不过一米。
赵瑞先发现了他们,“三叔,在那儿呢!”
赵建国看见人招手,“妈!”
赵棉也摆手:“姥!”
刘三妮儿回应:“建国!建国快来,妈要累死了!”
赵建国挤不过去,就喊她:“妈,你们放下别动了,我们过去!”
祖孙四个直接就撂下了东西。
傅杭和方煦从他们一找到人,身姿便不由地更加挺拔,随着赵建国赵棉他们一同走向祖孙四人。
两方人终于汇合,四个人都激动不已。
刘三妮儿:“建国啊,你一点儿没变……小棉这么漂亮了,真好真好……赵瑞也比以前精神了,在城里熏陶的吧……”
三个孩子好奇地打量陌生的亲戚。
傅杭和方煦安静地站在后方,等着他们平稳情绪。
他们两个存在感十足,路过的乘客都要多看好几眼,刘三妮儿哪能注意不到,她跟两人对上视线,疑惑地问赵建国:“这两位同志是……”
傅杭和方煦对视一眼,又迅速移开,上前自我介绍,并且为了避免误会,重点区分——
“姥姥,我是赵棉的朋友。”
“姥姥,我是赵柯的朋友。”
“哦……”
老太太活这么多岁数,哪能品不出来,笑得慈眉善目,“好好好,你们有心了。”
两个人更有心,非常有眼力见儿地伸手拎东西,且都捡大件儿拿。
赵建国和赵瑞也都上手。
“妈,先出去吧。”
大包小包,一人分了点儿,祖孙四个一下子轻松极了。
三个孩子有了闲心,兴致盎然地打量起周遭。
一行人移动到火车站前的广场,傅杭提出给他们拍照。
东西放在方煦和傅杭身边,方煦并没有跟傅杭站在一起,而是站在行李的另一侧。
刘三妮儿看到两人的距离,好奇地问了一句:“他们以前不认识吗?”
赵棉:“认识的。”
“看起来不太熟啊……”
拍完照,一行人去招待所住下。
路上,刘三妮儿发现,只要有人问话,两个人都会回答,他们彼此却没有对话,眼神也几乎很少对视。
地域特色,本地人都很热情直爽,刘三妮儿更是典型。
她回到老家更加放松,想到什么就直接说了,“你们两个怎么这么客气?”
老年人的习惯,妇女队长的职业病,本地人的性格特点,见人就想撮合,“认识就是缘分,没事儿坐一块儿多唠唠嗑,关系就亲近起来了。”
方煦和傅杭:“……”
两个人内心拒绝坐在一块儿唠嗑亲近。
他们经历过一场只有彼此知道的尴尬,他们不约而同地只有一个念头,那件事情最好能够带进坟里,不要再有第三个人知道。
两个都没有身份认可的人……
实在太丢脸了。
他们不想解释,也不想缓和。
冷淡,是他们的遮羞布。
非要问为什么这么客气?
没错,他们天生礼貌。
第160章 (捉虫)
赵建国和赵棉原本打算安置老太太他们住在轴承厂或者赵瑞大学附近的招待所, 可他们东西太多,搬来搬去实在麻烦,只能就近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招待所。
放下行李后,方煦作为本地人, 发挥优势, 带他们去了一家老字号的国营饭店吃完饭。
从点菜到吃饭时的顺手照顾大家, 方煦展现了他成熟稳重有经济实力文质彬彬的男性风度。
刘三妮儿笑得合不拢嘴, 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喜欢他。
傅杭没有在这种时候跟他争风头。
他能看出来,赵柯的家人肯定也能看出来, 方煦和赵棉之间有一些暧昧的气氛和默契的互动。
方煦和赵棉的情况, 跟他和赵柯完全不一样。
所以方煦可以更直接地表现, 傅杭得适可而止地博好感, 否则就太没有界限。
傅杭脱掉枷锁,真正投入到下乡生活之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不再压制作为一个正常人对外界正常的情感释放, 人也“幼稚”了很多。
他看着方煦的举动, 心里酸,还得一派淡然。
“妈,你们在省城住四宿。”
刘三妮儿拒绝:“住那么些天干啥,有钱烧得吗?不住不住……”
“妈~”赵建国坚持,“难得我们都在这儿,下回聚也不是在省城了, 当然得带着孩子们长长见识。”
余岳吃得满嘴流油, 抬头兴冲冲地说:“我要去玩儿!”
刘三妮儿呲儿他:“吃都堵不上你的嘴, 大人说话, 小孩儿别插嘴。”
余岳噘嘴。
余欢眼里也有好奇, 但她只是小心地瞧着,不敢表态。
余岁安静地吃饭,好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去哪儿做什么都不在乎。
赵建国道:“我们仨都安排好了,今儿晚上先好好休息,明天赵瑞陪你们去他的大学附近转转,后天去医院,我带你做个体检,大后天小棉休息,小棉陪你们去百货大楼和江边儿瞧瞧,那条街和江边儿公园修得老漂亮了,我给你们买第四天的火车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张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