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柯提着小棍儿,在下头监督他。段书记和吴主任看着她,都笑得一脸温和。段书记还侧头跟赵新山和赵四爷温和道:“也就这时候,才能想起来,咱们工作能力出色的小赵同志还是个年轻姑娘呢。”赵四爷布满沟壑的脸上满是骄傲。赵新山的目光则是从赵柯转到房上的刘兴学,点头道:“刘知青邓知青也都才二十出头。”从愣头青变成阴郁的愤青,又变成现在积极。七十年代妇女主任_张佳音【完结】章节更新及时,支持免费在线阅读,书迷必看!"> 赵柯提着小棍儿,在下头监督他。段书记和吴主任看着她,都笑得一脸温和。段书记还侧头跟赵新山和赵四爷温和道:“也就这时候,才能想起来,咱们工作能力出色的小赵同志还是个年轻姑娘呢。”赵四爷布满沟壑的脸上满是骄傲。赵新山的目光则是从赵柯转到房上的刘兴学,点头道:“刘知青邓知青也都才二十出头。”从愣头青变成阴郁的愤青,又变成现在积极。阅读七十年代妇女主任_张佳音【完结】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更新及时,点击开始阅读!">

第449页(1 / 1)

('

赵柯提着小棍儿,在下头监督他。

段书记和吴主任看着她,都笑得一脸温和。段书记还侧头跟赵新山和赵四爷温和道:“也就这时候,才能想起来,咱们工作能力出色的小赵同志还是个年轻姑娘呢。”

赵四爷布满沟壑的脸上满是骄傲。

赵新山的目光则是从赵柯转到房上的刘兴学,点头道:“刘知青邓知青也都才二十出头。”

从愣头青变成阴郁的愤青,又变成现在积极上进、激情饱满的热血青年,只需要一个火炬——赵柯。

吴主任感叹:“是啊,青年需要耐心培养,早晚会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

刘兴学重新绑好鞭炮,这回位置恰好。

心照不宣的吉时到了,没有乱七八糟的摆案祭祀环节,段书记和吴主任共同握住点燃的小棍儿,共同点燃鞭炮。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鞭炮声中,掺杂着其他声音。

“一二三!起!”

“一二三!再使把劲儿!”

房下,一众工人抬起沉重的木梁,房顶上,刘兴学等一众人,拽着绑在木梁上的粗绳子,在鞭炮声和口号声中,使劲儿往上拽。

木梁拉到半墙处,需要众人托举起来。

赵新山和赵四爷待不住,也上前去帮忙。

第一个木梁拉上去,固定好,第二个木梁时,赵柯也过去摸了一把,走远后,又在砖墙上摸了一把。

这是他们赵村儿大队砖窑出的砖,盖得第一个房子。

说是奠基石也不为过。

段书记走到她身边,颇为感慨地摸上砖墙,道:“当初,轴承厂建在咱们这儿,老书记也是这么摸着墙,热泪盈眶。”

赵柯目露好奇。

“老书记一生清廉,到咱们公社任职,一直坚持不跟旧时战友多联系,不在官场上拉帮结派,但为了给咱们公社拉来轴承厂,舍了老脸,求了好些人。”

段书记叹道:“他要是知道,咱们公社有大队能烧出砖来,还独立建了酸菜厂,一定很欣慰。”

随即,段书记看向赵柯:“就像我和吴主任看你,同样很欣慰。”

这就是传承。

独属于他们这个民族的传承。

上一代以心血灌注一个时代,交到下一代手中,下一代再铸就一个新的时代,又有新的传承,而不灭的,是精神。

赵柯于段书记对视,读懂了他的期许,“您放心,我一定也有机会欣慰地看着以后的年轻人。”

段书记目光祥和,突然话锋一转,道:“你父亲学习回来……”

赵柯立马警惕。

领导咋又要挖他们赵村儿大队的人!

那都是她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土豆!

挖墙脚上瘾吗?

段书记对她的警惕视而不见,道:“就这么回你们大队,太屈才了,这样儿,我借一段儿时间,也给咱们公社卫生所培训培训,完事儿再回赵村儿大队去。”

赵柯:“……谢谢您了。”考虑得真周到。

段书记笑道:“我知道你爹觉悟肯定高,你们一家人也不会为了公社提出的好条件,要求赵建国同志留在公社卫生。”

赵柯:“我替我爹也谢谢您的肯定。”

“不过……”段书记口风转变,为赵建国的前途着想道,“现在道路通畅多了,你们大队也有了拖拉机,你爹留在公社,能接诊更多的病人,精进医术,将来也是造福更多的社员,小赵,你说是不是?”

赵柯:“……”

话都让领导说了,她能说啥?

赵柯只能先拖延道:“我们全家都尊重我爹的决定。”

段书记道:“我也尊重你们的决定。”

第145章

下午, 赵柯开着拖拉机,拉赵新山和赵四爷回村儿。

开拖拉机的时候,脑子里一直想着段书记以及和他的对话,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而路上的震颤颠簸让她时时回神, 不至于把拖拉机开离路线, 带着四爷和大伯一起进沟去。

其实按照段书记的逻辑, 赵建国如果有机会留在省城,更能精进医术, 也能救治更多的患者。

但赵柯没拿这话出来反驳。

他们都很清楚, 赵柯千方百计送赵建国出去, 不是为了让他学到本事留城, 是因为赵建国能回来。

他们的公社很大,土地广袤,他们的公社也很小,人才凋零。

而任何一项有极深专业壁垒的技术, 都需要深耕数年。

赵建国整个少年青年时期没能得到机会深造, 人至中年,精力和头脑已经跟不上,再努力,也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城里医生的医术。

可就算他在省城很大可能是医术垫底的大夫,在双山公社绝对拔尖儿。

居住在这个偏远公社的老百姓,因为无知不懂病, 没钱不敢看病, 讳疾忌医, 三脚猫医术的赤脚大夫乱治等等原因, 经常轻症拖成重症, 没病搞成要命。

他们更需要好大夫。

公社如果直接调走人,赵柯根本拦不住。

有些憋屈是肯定的,毕竟赵柯为数不多的憋屈大部分都来自于这位帮她很多的领导。

赵柯也不服,眼下这样,心里已经憋着一口气要什么时候找回来。

反正他们这对领导下属之间,总是互相给对方找事儿。

不过赵柯对段书记没什么怨恨情绪。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张佳音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