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主任和段书记:“……”
拨款是不可能拨的。
吴主任轻咳一声,正经八百道:“公社的财务也不富裕,你们生产队能自己解决,就不要给公社添麻烦,我看你们社员入股这个事情,很清晰嘛,不算踩线。”
赵柯忍住了,嘴角没有上扬,“那这个合作社……”
吴主任和段书记对视一眼,“我们再讨论一下,明天你过来?”
赵柯立即答应,顺杆子往上爬,“正好我也打算下午去妇联找张主任,段书记和吴主任有问题,随时可以叫我过来回答。”
她走后,吴主任对段书记道:“这小赵不错啊。”
段书记不经意道:“她和舒怡是同学,高中成绩很好,以前来家里玩儿过,高中毕业自己考进轴承厂,又放弃工人的身份回农村建设。”
“很出色啊。”而且思想很正。
段书记点头,叹气,“咱们公社好歹有轴承厂带动,之前我去市里开会,听说有的公社底下,生产队干部打破钟,社员也不出工,怠工情绪都很严重。”
双山公社虽然没到那个程度,确实也有一定的怠工情绪。
这种情况,公社领导肯定要担很大的责任。
吴主任面上露出些许沉重,“下发的文件里也提到,要想办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段书记道:“难得有小赵这样根正苗红又有能力的本土知识青年主动响应政策号召深入农村,赵村儿队委还能给予她大展拳脚的空间,我们公社也得尽量支持嘛。”
越是乡下,越是人情社会,外来的知青参与生产队生产管理,肯定是没有赵柯这样的本土知识青年方便有效。
吴主任看出段书记明显很欣赏赵柯,自然同意,“那就通知下午开会讨论讨论,有不合适的地方也能让赵村儿生产队及时整改。段书记觉得如何?”
段书记没有意见。
而吴主任合上笔记本时,忽然想到一个事儿,“今年双山公社有两个工农兵大学的推荐名额,小赵很符合条件啊。”
无论是出身、背景、能力还是其他标准,赵柯确实都很符合。
可段主任拿着赵村生产队合作社的计划书,也有些私心,他作为公社主任,希望赵柯这样有能力有干劲的新鲜血液能留在农村,为双山公社注入活力。
不过也不能拦人前途。
段主任便道:“再考察考察吧,看看赵村生产队这个合作社办得怎么样。”
·
今天赵柯天一亮就往公社来,早上到公社只买了两个包子吃,费尽口舌一上午,终于短暂的放松下来,就到轴承厂大门外等姐姐赵棉。
门卫和赵柯也挺熟。
赵柯知道门卫是退伍兵,主动问他在县里养猪场有没有熟人,得到肯定的消息,就问了一下对方的名字和岗位。
门卫知道她要买猪崽,拍拍胸口说:“一会儿跟我到传达室,我帮你打个电话,让他到时候去接你,你打算啥时候去啊?”
赵柯肯定地说:“大后天。”
猪崽一定要买,明天回村,后天到县里,大后天早上就能去养猪场。
门卫点头,“行,我跟他说。”
轴承厂传达室的电话允许厂内工人及其家属使用,不过打电话也得交费,门卫帮赵柯联系了人,赵柯当然不能让他出电话费,直接塞给他。
电话费不便宜,门卫收得也很爽快。
过了一会儿,赵柯等到赵棉和小文,三人一起去工厂食堂吃饭。
工厂好些认识赵柯的人都知道她现在是生产大队的妇女主任,走过路过都要停下来跟她闲聊几句。
人气一如既往的好。
有个工友,还悄悄坐到赵柯身边儿,小声问她:“我爸妈过几天要去市里,想要带两只活母鸡送人,你给我整两只大的呗?”
她说着话,从底下塞给赵柯五块钱,“这是定金。”
赵柯问清楚了时间,确定她下次来带给她也来得及,就答应下来。
那工友满意离去。
没多久,于师傅又过来,听说她要去县里养猪场买猪,就说要帮她问问市里有没有养猪资料。
赵柯好一顿道谢。
于师傅摆摆手就走了,没跟她们小姑娘坐在一块儿吃。
中午吃完饭,赵柯和赵棉、小文分开,骑自行车到供销社。
公社的供销社不大,三十多平方的空间,门口一个玻璃长柜台,里面是几排货架,商品分门别类地摆在货架上。
段舒怡坐在柜台后头,听见门口有动静,态度有些傲慢地抬眼,一见是赵柯,眼神一变,调侃:“呦~稀客啊。”
赵柯站在柜台后,基本将整个供销社一览无余。
她没理会段舒怡阴阳怪气地玩笑,敲了敲柜台上的玻璃,“给我装几块绿豆糕,要有包装的。”
“你还支使我嘞。”
段舒怡不情不愿地起身,给她拿了三块儿,“够不?”
“够。”赵柯接过来,又问她,“卷烟一盒多少钱?”
段舒怡奇怪,“你买烟干什么?”
“我要带去县里,送人。”赵柯简单解释了一下用处。
段舒怡一听,“供销社的烟没有面儿,哪好办事儿,我爸私藏了好几盒牡丹,特别宝贝,下班我给你拿两盒来。”
赵柯顿时哭笑不得,“我来都没带点儿东西给段叔,要是还惦记他的烟,有点儿过分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张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