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1 / 2)

她们带去的女官和女吏,有人水土不服去世,也有人渐渐沉沦,同样有人磨砺出锋芒,在诸侯国中渐渐有了名声。

值得一提的是,韩相张良被秦国天子亲自向韩王要了过去。那年韩王不得不亲自前来朝天子时,天子就提了这个要求,他没有拒绝的余地,只能给国内发电报,让张良交接事务,下一趟风向合适时就过来。

嬴政倒也不是跟张良或者韩国过不去,也不是看韩国最积极推行新学和新政,担心它成了秦国的对手。

单纯是看到人才就想用一用,尤其是这样留名于史,当世怎么也说得上数一数二的人才,当然要让自己用。虽说在秦国,张良的才华是有点浪费了,因为如今的秦国没什么敌手,不太需要他的谋划了。

但他学的是太公兵法,走的就是谋国的道路,正应该回来给公子和王孙们做老师,教他们学一学,以后怎么在诸侯间取势。

张良只能回来了,不过也说不上多少不甘愿,他本来也正想派人回秦国学习,再依法施行于韩呢。既然叫他回来,他亲自来学,再教几个弟子送回韩国就是了。

说真的,故国重新立国,他心愿也算了结了,自己并不是很愿意待在身毒那么个地方的。

至于韩国,还是因为降得早,新学和新政的支持者都比较多,他离开也不担心什么。

当初诸侯朝拜时还是十二三岁的一群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了。

与刘弃疾和韩信年纪相仿的秦国公子,现在差不多都离开了咸阳,去往西域就国了。“西域”这个概念一直在扩大,因为封到原本边境的秦公子经常跟邻国开战。

打着打着,秦国的疆域就长出来一块。

西域再往西的地方,原本有个建立在绿洲上,由无数个大小城邦组成的国家。六国诸侯进西域并向西进发时,落败的贵族一部分逃向了身毒,一部分逃向了这个名字绕口的国家。

而这个国家,在诸公子的电报描述中,城邦林立而无凝聚之力,商业发达却兵弱畏战,大部分城邦都被西域贵族给占领了。

诸公子在封国站稳之后,就打上了这块地方的主意。没办法,他们这几年多的已经生了十几个孩子,少的也有五六个,其中男孩自不会少。

要分割封国的话,根本不够分的。分封到身毒,也怕没有好地方。所以他们不约而同打起了西边的主意,倒不是太想拿作封国,因为看着不是很富饶的样子——对他们来说,这种半干旱以游牧为主的地方都算不上富饶。不过因此立下军功,让父亲看重,给孩子们弄块好地方总是行的吧。

不得不说,尽管嬴政在改革军功爵制,但这个制度在秦国的印记太深了,连公子们都深受影响。

这事也没什么不好,就是稍稍打乱了嬴政的计划,在考虑了一番之后,他继续封女儿去身毒,把刚长到十六七的儿子全派去了那里。

身毒虽然也接壤,但无论哪条路都很难走,人种相差也太明显,至今朝中上下都没有将之视为大秦可以真正统治的地域。最热衷于扩张领土的人,对于把诸侯再揍一遍一统“天下”,都不是很有兴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