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二哥和三哥现在随军去向何处,只能他们写信给她,她一时不能寄信回去。还好韩山把韩宝的地址也给她了。韩腊月咬了笔慢慢写,把自己的现状说给大哥,让大哥回来。
他们家有老屋,有祖宗的坟墓,现在她还在清河郡,大哥又何必背井离乡呢。
李世民构想的驿站兼民间邮政系统还没有办起来,军中士卒寄信回家还好,韩腊月的信要寄往韩宝那里也不容易,她好在是在纺织厂工作,比在乡间见识广,记得有进货的商人是那边过来的,便留意了。
等了小半月,等到那个山东地带口音的商人来进货,韩腊月托了陶叔帮她留意,陶叔陶婶热心,见着人便先叫住,然后趁吃饭将她喊出来。
那商人一听,也觉得是个佳话,并不在意韩宝的地址跟他不在同一个地方,一口答应下来。
除了找个人送信这种事花不了他多少钱之外,他也想结个善缘。这一家看着不显,全是底层的工人军医和小校郎将。可清河郡是当今天子起兵的地方,军医是皇后亲自教的,将卒是天子亲军。谁敢说将来自己就没事求到他们头上了。
一封信随着山东商人返程,又由他派家仆专程送到韩宝手上的时候,已经又过去一个多月了。
韩宝已经收到了二弟的信,知道了家人尚在的喜讯,这个时候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再收到小妹的信自然没那么激动,但还是流了满面的泪。
山东商人既存心结下善缘,好事便做到底,家仆送来的不止是信,还有他赠送的盘缠。家仆更是说韩宝一人上路恐怕不安全,主人在这边有结识的商人,也要到清河县进货,可以等一等,跟着商队一起出发。
命运好像转瞬间就对悲苦的韩家变了面色,露出了善意,一切都是那么顺利。
两个月后,韩宝就回到了他的家乡,与妹妹抱头痛哭之后,在妹妹的建议下没有回去修缮老屋。他伤后亏损,在山东落脚也亏得二弟拿钱给他安家,种不得田了,做着小买卖糊口。
现在清河县热闹,他也满可以留在城里继续做他的小买卖,只回去将祖坟修一修就好。
从此他就要和妹妹在城里住下来了。
而从军中回到洛阳进修的韩友终于收到了二哥和小妹的信,同样大哭了一场,断断续续流了几天的泪,一个包裹装着财物,连着他的信一起寄回了清河县。
虽然仍是天各一方,但韩家兄妹的心,终于定下来了。
<ahref="https:///tuijian/guchuanjin/">古穿今<ahref="https:///zuozhe/omx.html"title="南林烟"target="_blank">南林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