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2 / 2)

虽然杨玄感叛乱在李世民的干涉下提前结束,但他原本承担的是粮草转运的任务,一叛之下,征辽大军的粮草出现问题,加上叛乱的消息让人心不安,杨广仍然不得不草草结束他的征辽大业,回到东都洛阳,处理这次叛乱的首尾。

杨玄感虽死,尸体仍被暴尸而分割焚毁,可见杨广对其怨气之深。与其说这是冷静地以重刑威慑天下,不如说是无能狂怒,发泄怨气罢了。

不过这个时候杨广依然处在自信心无比膨胀的阶段,他的怨气主要来自于二次征辽的无疾而终。第一次征辽失败的锅,被他甩给了诸将不利。这次甚至还没怎么开战呢就只能回师,自然是怪杨玄感叛乱后方不稳,让他的大计不能完成。

也因此,他对平定杨玄感叛乱的功臣都极具好感,樊子盖留守东都应对得体自不用说,小将李世民更是让他的好感度都快爆棚了。

李世民之前在他面前刷的“冠军侯印象”可算起作用了,杨广本来就是典型的好大喜功又特别重视形象和面子。“吾之萧何”、“吾之子房”和“如鱼得水”都是前人对明君贤臣的cos,到隋朝时cos的人多了也不怎么值钱了,你随便说说,大家随便听听,面子上随便感动一下。谁当真谁傻。

但冠军侯不一样啊。

这太难cos了,就算是杨广之前都不敢随便搭腔,李世民怎么刷印象分都没用。想想,军功我们可以打折扣,只要有功就算吧,但年纪太难了。

要在不到二十岁的年纪独当一面立下军功,这是正常人能办到的吗?隋时将门可算是有传承了,将门子弟也没有这般年纪就能独立领军并立下站得住脚的功劳的人。难道是父辈不想给子弟们脸上贴金么,那是实在贴不上,父兄代打硬说是少年人的功劳,别人也不信啊。

再者,大隋之前确实也是向上的势头,突厥根本不是大患,国内太平,偶有小乱也立不下什么大功。也就征辽有刷功劳的余地,但征辽征得天下都要大乱了,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谁还能刷什么功劳。

所以李世民这回率三千骁果阵斩杨玄感,实打实立下了平叛的军功,年纪更是只有十四岁。杨广当时的第一想法:不会吧,他不会真的是朕的冠军侯吧?

这军功当然不能跟霍去病比,可他比霍去病小啊!

才十四岁,那等十八的时候呢?

杨广一时间脸上都激动得发红了,虽说汉武帝直到此时名声依然不能算特别好,但同样谁也不能否认他在位期间对匈奴的大胜。杨广追求的是文治武功,未必看得上汉武帝,但两次征辽失败,又不能不羡慕汉武帝时的赫赫武功。

征辽的功绩当然要他自己来取,但若能养成李世民,以后史书上记一笔,可不比想教霍去病兵法却没教成的汉武帝强得多?

<ahref="https:///tuijian/guchuanjin/">古穿今<ahref="https:///zuozhe/omx.html"title="南林烟"target="_blank">南林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