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2 / 2)

那样的话,别人怎么样他不知道,他们榷署从上到下都要掉脑袋,他是能肯定的。

一圈转下来,价格也有数了。费济回到驿站,不忙着去报到,先给家人写了封信,让自己从家里带的仆人送回去。

这个茶叶生意秦人做得,魏人当然也能做得。他家就是做生意的,哪怕榷场不让魏人过来呢,他们把茶叶收了卖给秦人,也能赚一笔呀。

费济凭着记忆把家里的产业盘了一遍,他记得家中是有好些山地的,但不确定有没有野茶。不要紧,有山地就能种茶,哪怕这几年的快钱赚不到,但他可以确定茶马交易是个持久的买卖,就算匈奴被秦王像对义渠一样灭了,生活在这里的胡人还是存在,还是要吃茶。

他家早点把茶种上,也能早点从这门生意里赚到钱。

在驿站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只行了半日,费济就来到了位于边境的榷署,拜见了榷署令郑信。本以为这个新成立的榷署积了一堆事要从头开始做,不想榷署令见他来,什么也没分派,先急急地催他去学习。

“以后记帐都要用新法,你速速学来,榷场一开便要用了。”

没多久,费济把带来的家仆又派了一名回去送信,将记帐之法详细教给家里,极力推荐父亲改用此法记帐,“必使贪猾之徒无可匿也!”

第68章试试就逝世

魏国的费氏因为家中子弟费济入仕秦国,而在茶叶生意中抢得秦国之外的头筹,于不久的将来从排不上号的小商贾一跃而为魏国的大商,这便是后话了。

对于费济来说,当下最惊讶的,要数正式开始投身公务之后,他发现自己胡言乱语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居然要成真了!

怪不得让他到这个地方来做事。

匈奴人要茶,匈奴贵族要漂亮的丝绸、瓷器和玻璃器;匈奴又有白灾,草原的承载力有限,冬天一个不好就有很多人死去。

秦国不肯放匈奴人进长城交易,而是借着匈奴更想要交易的心态,辅以军事威慑,谈了近半年,终于在长城外新筑了一城,作为榷场之所在。

然后第一笔生意不是茶叶换马,而是茶叶换人。

换一匹马的茶叶,可以换到三个男奴。如果是自由身的牧民,这包茶叶可以换他在秦国做工一年。

秦国也不要他们种田,而是让他们修路,从咸阳到榷场的路,也是这条茶马交易的路。

嬴政在咸阳收到了榷署的公文,汇报修路的进度,他用朱笔在旁写了几字:“缓,不可急。”

用在七国中不流行的茶叶当钱,雇匈奴人做工,是当前比较实惠也不伤民力的办法。匈奴人的小部落遇上难熬的冬天,自己也愿意出几个青壮到秦国做工。换去的茶叶可以跟别的部落换粮,同时还省去了这几个人的口粮。

<ahref="https:///tuijian/guchuanjin/">古穿今<ahref="https:///zuozhe/omx.html"title="南林烟"target="_blank">南林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