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三根人参,大小不一,根须都很完整。
叶白芷干脆付了钱,冯红叶更干脆地搭了白茅根,特意和叶白芷讲明了用途,能够止血,这才眉开眼笑送走了对方。
仔细将钱塞进对襟的上衣内衬口袋里,冯红叶开始盘算着一会儿去换点毛线回去,再买点红糖。
旁边卖蜂蜜的男人看得眼热,他也是渔村的,或者说,这儿大部分小布摊的卖家都是渔村那儿的。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虽说这些年军区的人都会免费发给他们不少补给物资,但毕竟是苦过来的,这才吃饱饭多少年...一家一户这么带着,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和外来这些人做点小交易,哦,不对,是交换。
离得近,卖蜂蜜的男人叫林山海,他比冯红叶小了一轮,刚成家不久,论辈分,得喊冯红叶一声“姨”。
“冯姨,下次乌大叔去山里,能不能带上我啊?”年轻男人挠着头憨笑,他不是专业养蜂蜜的,这蜜还是他前两天意外找到的蜂巢。
冯红叶笑,要是换做以前,心下肯定多多少少还是不悦的,但来到这南海岛,这么多年,她早就知道这岛上民风淳朴,那些个污龊肮脏的膈应人的事从没发生过——渔村里的人世代都是捕鱼为生,海上风浪大,意外迭生,生死靠天意,每家每户的男人出海在外,都是互相扶持互助,压根生不起什么私心。
见邻家的二儿子主动开口,冯红叶又扫了眼他面前摆的十来罐蜂蜜,笑着应允:“好啊,你叔今晚还去,到时候我让他去喊你。”顿了顿,她又压低声音建议:“你媳妇刚进门,这蜜对身体好,接下来天寒地冻的,也放不坏,你自个儿能卖买一些,多留点在家里头自己吃。”
林山海长得人高马大的,但听劝,又遗传了亲爹的老实,认真点头答道:“我知道,我娘也说这好,让我留一半在家里。”而后又是挠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A请收藏本站,或,浏,览,器,搜,索: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请重新收藏,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A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七零海岛摆烂日常[重生]》 11、昼夜颠倒(第3/4页)
憨笑道谢:“冯姨,谢谢了啊。”
冯红叶笑,连连摆手。
一切尽在不言中。
不管是冯红叶家里,还是林山海家里,他们渔村的人都知道军区的人接下来一月都会进入野区那边打猎,但村里也就几个猎人好手会进去那儿,大部分人都不会去,宁愿过得紧巴点。
野区那边,不止有成群结队的野猪、野牛,就连野狼、黑瞎子都是存在的,加上地形地势复杂,成家立业的人基本不会往那跑。
那边,正达成友好“采药联盟”。这边叶白芷又停住的脚步。
她拎着出门前特意揉塞进膝盖大兜的洞孔细密的网兜充当购物袋,饶有兴致地看一个大爷在示范如何使用一个细竹筒状的东西点火。
“兹拉”橘红的小火苗无风自燃,叶白芷眼睛发亮,不自觉发出“哇哦——”。
这种古代用的东西,称得上文遗了,她过往只在博物馆里头见过。
当然,在直播产业盛行的二十一世纪,自然也有不少传承手艺人也会做这些东西...然并卵,谁看这些啊!也就攻读相关专业的学生或者极少一部分小众圈子的人感兴趣。
主流压根推广复兴不起来...
津津有味地瞧着火苗燃了又灭,卖火折子的大爷脸上皱巴巴的,下巴萎缩,看上去没几颗牙了。
想了想,叶白芷率先成为围观人群中第一个询价的人:“大爷,这卖多少啊?”
蠕动嘴角,赵雷的嘴几乎没动,缺牙的口中含糊说了句什么,右手还比了个食指。
“一元?”叶白芷重复问道。
赵大爷点点头,些许浑浊的眼球燃气希冀的光亮,也不知道是手头的火苗的倒影,还是什么。
叶白芷很豪气,直接要5个火折子。
截至目前,她还没看到打火机普遍使用,照明的电灯倒是已经普及,但生火工具还是主要依靠火柴或者点火器。
这次户外之行,基于上一世野外生存综艺的认知,她优先考虑生火的事情,火苗能烧水烹饪,火光能够在夜间防御照明,是不可或缺。
虽说是集体行动,大概率也不可能落单,但穷家富路,出门在外,还是准备宽裕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盖子...紧...用十...”收了钱,赵大爷脸上的愁苦都清浅许多,絮絮叨叨又说了一遍火折子使用的注意事项。
叶白芷听得云里雾里,她分辨不清这口音。
幸好,使用方法还是很简单的,她仔细接过火折子,又一个接一个用力按了下盖子,好好放到包着人参的油纸上。
叶白芷又是绕逛了一圈,转眼就看到窗外的天空。
寒风卷着阴云呼啸而至,才是下午三点不到,天已经阴了下来。
右手揽抱着怀里一布兜的水果和干货,叶白芷左手拎着网兜往回赶。
路过荣大叔住的屋子时,叶白芷没见到人,顺手将怀里一个开了口的椰子放到窗台内侧的木桌上。
南海岛上,西南处的渔村。
乌家的烟囱疯狂喷吐灰黑色烟气,乌奶奶颤巍地在灶台前忙碌,手上没停,嘴里指挥着两个乖孙加柴火、往锅里添水。
祖孙三人忙活的这户人家正是卖给叶白芷人参的冯红叶的婆家。
乌家的顶梁柱——乌大辉在院子里热火朝天地劈柴,他今早才从山里回来,刚醒来一会儿。
天凉了,山间的动物也在囤积过冬的口粮,万物萧条,中药材愈发难找,他花了不少时间才找到一篓筐的中药材。
可惜,大半筐被媳妇儿挑选出来,说是形似,不过杂草而已...
细长条的木柴很快堆满屋檐底下,乌大辉把斧子放好,又拉了油布好好盖在柴火上防潮,左手成拳,敲打着右肩眺望远处的石头小径。
“大辉!看到红叶没?你要不去接她?这都快开饭了。”乌奶奶小碎步跟在两个端着木盘的孙子身后走着,不放心地朝儿子大声嚷嚷。
乌奶奶做了二十来年的海女,直到儿子能够撑起这个家,娶了媳妇,总算从潮湿的海水里走出,专心带孙。
经年地浸泡海水,她的半月板...全身都有风湿,好在她有个好儿媳,多年来给她配制药浴、热敷膏药...现在就是腿脚稍稍不适,会影响行走,但不会感到疼痛。
乌大辉幼年丧父,早早就懂事了,在海上风吹日晒许多年仅仅是勉强维持生计,好不容易娶上媳妇,也是冯红叶主动的。婚后,他听了媳妇的话,在日益繁荣的码头找了活计,虽然只是个普通的搬运工,但这份工比起危机四伏的海上,已经好了许多,加上媳妇还会去山里头弄些东西换钱,日子越来越好,家里还多了两张小嘴。
“娘,我去看看,应该没什么事。”乌大辉知道媳妇想去卖药材前就特意踩点看了位置,还专门拜托了熟人照看。
要不是冯红叶强硬要求乌大辉去好好睡一觉,不肯他陪着去,今天乌大辉本来就打算和媳妇一块儿去摆摊的。
码头的商贩没了,自然搬运工的活计也停了,他又没赶上上一波出海,最近也是有些焦急,幸好媳妇好,够聪明,这几年也存了不少家底。
退一步说,就算他们家啥都不干,也能撑上三、四年。
当然,身为人父、人母肯定还是闲不下来,要考虑将来的...
母子俩正说着话,没等乌大辉推开栅栏门走出去,冯红叶背着篓筐,步子轻巧地出现在小石径上。
乌大辉急急迎上前,一把拎过篓筐:“累不累?先吃饭还是先洗?我去烧水?”
站在壮硕的寸头男人身旁,冯红叶显得娇小又白皙,顺从地将肩上的篓筐转移,她笑眯眯地看向自己从小到大第一次动心的男人,整个上半身都贴紧男人胳膊,声音里是明晃晃地喜爱与依赖,软声道:“先吃饭吧~我听到娘喊我了~”
木桌上,一家五口。
冯红叶一直等着丈夫询问自己今日的战果,只可惜乌大辉专心埋头给她挑鱼刺,自从她偶然被一根鱼刺卡住喉咙,每每吃饭,只要乌大辉在,无论什么鱼,都是他挑好刺再夹到她碗里。
“咳咳,娘~你猜我今天挣了多少钱?”左右等不到问话,冯红叶等不及自己开口。
乌奶奶没有女儿,最初就是把这个进门的儿媳当女儿对待,听到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的儿媳一脸神秘的样子,也乐呵呵地陪着一块儿耍:“呃,让娘想一想哈...3毛?”
乌奶奶早上好奇问过儿媳那一小篓筐药材的价格,知道里头最低的价格是1毛。
冯红叶笑意更深,大眼睛忽闪忽闪,完全看不出已经快要四十岁的样子,还是当初二十来岁上岛的样子。
“再猜再猜~”
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十三,一个九岁,半大小子,一眨眼就吞了一海碗米饭,又去添了一大碗冒尖的饭,也加入了长辈们的谈话。
“1元!”这动静是二儿子乌焱焱。
“1元3毛!”变声期的乌骄阳和弟弟杠上了,他觉得自家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A请收藏本站,或,浏,览,器,搜,索: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请重新收藏,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A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七零海岛摆烂日常[重生]》 11、昼夜颠倒(第4/4页)
妈是全海岛最厉害的!
没看到那些个婶子、叔伯还会上门求药膏嘛,都是拿好东西来换的哩!
又是几轮地争辩。
冯红叶抑制不住喜悦,开心不已:“6元!我挣了6元!”
海岛上动植物种类复杂,草药生长的地方也是危机四伏,昨天乌大辉去寻觅药材,也是搭伴和同村的猎人们一块。
次数少,加上收获不稳定,前几次出摊的时候,一篓筐怎么背去的,还是怎么背回来的...
再名贵的药材,在海岛上,要么用不到,要么不认识。
叶白芷是第一个这么爽快付钱的。
乌姓四人一下子愣住,好一会儿,乌奶奶大笑,极力夸道:“红叶就是厉害!大辉前几次都没开张呐!”
拉踩着亲儿子,乌奶奶满心满眼都是这个可心的儿媳妇。
乌骄阳和乌焱焱也兴奋地从板凳上跳起来,一左一右抱着亲妈的手臂,眼神亮晶晶的。
半大小子已经快要比亲妈高了,乌大辉忍了又忍,将两个儿子驱赶回位置上,重新占据媳妇最近的位置,附和着自家娘,认真夸赞:“确实厉害!不愧是我媳妇!”
说完,乌大辉不由自主笑起来,眼中满是爱慕。
乌家的笑声顺着没有遮挡的门窗飘向邻里,最近的林家也是有说有笑。
林山海,也就是前些日子搞了一个蜂巢的林家二儿子和家人们说起过两天和乌大叔去山里转转,得到一家人的认同。
这个闹心的小儿子自从成家后,肉眼可见地稳重起来,还会操心起养家,大家伙儿乐见其成。
而渔村最偏僻的位置,天色黑透后,一处木屋才亮起微弱的光线。
两个老人面对面坐着喝粥。
这是卖火折子的赵大爷的家。
他们中年痛失儿女,靠着村里人的接济才度过最难的那段时光,老俩□□到这岁数,也无欲无求了,只是想着再挣些钱给村里头几个孤儿。
赵家三个子女和这些孤儿的父母一样,都是在海浪中没的。
几个孩子靠着村里人,怎么也能好好活到成年,只是老俩口心疼,还是想要多攒些钱,让这些年幼的孩子多点傍身的。
深夜,云雾散去,漫天星光璀璨。
A请收藏本站,或,浏,览,器,搜,索: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请重新收藏,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