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在骨子里的对排队的担忧要三人步伐一致的匆匆出发。
虽然明知早去也没有什么好处,可只要想到得把时间浪费在排队上,那就总觉得亏了。
……
李厂长早上的那点小得意就像是泡沫,才冒出来没多久,便又消失了。
“厂长,你说句话啊!”吴会计咽着唾沫,用胳膊肘捅了捅身边的厂长。
塑料厂成立的年份不短,工厂的规模也挺大,可管理模式还是很简单,那就是跟着厂长走。
大家都很习惯于遇到问题找厂长。
而眼前的情况,正是需要厂长解决问题的时候。
就在刚刚,他们一行人经过艰难地排队总算进入了场馆。
一等进入场馆,李厂长和吴会计便迅速地进入了角色,在顾汐的指挥下开始布置。
带样品来的箱子里,顾汐事先托李厂长做了简易的可折叠架子,根据架子的长宽,可以支撑起的高度和面积略有不同。
顾汐一并带来的还有几块大小不一,但颜色统一的红布。
这红布是塑料厂里每年表彰时用的,使用的频率不高,清洗的次数也低,李厂长让人洗好熨烫后,就和新的没有区别。
高矮不同的空心架子摆好后,红布便被盖在了上头,最顶上摆着拿出来的样品。
顾汐和李厂长事先谈过,她做的几个小电器也一并放在了上面。
几个样品,顾汐都特地擦了又擦,就差没抛光了,哪怕在自然光线下,也隐隐有熠熠生辉的感觉。
物品的背后,是顾汐事先准备好的手绘海报。
为了这海报,吴会计当时跑了不少地方,这才买够了所需的纸。
因为没有这么大尺寸的纸,顾汐选择了拼接的方式,每张纸均黏在硬皮纸板的上面,原先用来载货时的木头支撑架这会一拆,便成了支架。
顾汐负责画的是放大版的样品,而写字的工作则交给了工厂里的宣传科主任。
这会的宣传是纯手动的,除了宣传栏、板报外,平日里宣传科还得直接利用院墙写标语,他们少有打草稿的习惯,拿着漆便开写,仅靠肉眼就能做到整体对齐、差距一致、样式美观,写海报上的宣传语那都是大材小用。
海报上写的是是多种语言的“你的厨房就缺一个它!”。
一等布置完,李厂长和吴会计都忍不住啧啧称奇。
要知道,他们来的时候,出口区的王牌们早都已经布置完毕,这会正是最整洁的时候。
出口区的王牌商品,以瓷器、服装、手工品为主,他们个个都有了布置的经验,展位比供销社的柜台看上去都要高级。
可现在这么一看,他们也不比别人差嘛!起码这一眼看过去挺能唬人。
顾汐站在一旁,若有所思,她不太满意:“这回太赶,否则还得再准备点东西。”
“什么?”
“灯光和旋转展台。”顾汐比划了下,尤其是灯光,这东西可有着鬼斧神工般地改造能力。
后世的地板砖店铺便经常采取这一策略,射灯一挂,多么显脏多么普通的地板砖都能呈现出高级感来,不明所以的当事人往往装修完了才悔之晚矣。
李厂长和吴会计交换了一下眼神均没吭声,反正在他们看来,这已经很好。
再然后,便是漫长的等待时间。
他们申请的晚,展位也在偏里的位置,来采购物品的商人们自外向内看,要轮到他们需要一点时间。
虽然事先便知道这个情况,可当真面对等待时,李厂长还是很焦虑。
这要是无人问津怎么办?难道在国内卖?可国内的人会用这个吗?
李厂长忧心忡忡,甚至考虑起了失败后的应对方案。
胡思乱想花费的时间比想象的久,等他再一抬头,已经有外国人饶有兴致地站在展台面前。
而他的得力助手吴会计,正在可劲地用胳膊肘捅他。
李厂长:……
“厂长!”吴厂长从牙缝中把话挤出来,“这是哪国人?您不是会外文吗?”
李厂长同样压低了声音解释:“外国人长得大同小异,单看外观是分不出来的!”
他这会便开始后悔自己平时不够上进:“我是会外文,但我会认,不会说。”他学过俄语和英语,但都是哑巴外文,会看、勉强能听,至于开口就不行了。
“那怎么办?”吴会计忧心忡忡。
顾汐比他们俩的位置更靠前,她早已站了起来,可却迟迟没有开口。
在吴会计看来,这就是顾汐不知所措的证明。
“他们应该会带翻译,如果没有翻译的话,场馆里会有人帮忙。”在紧张中,李厂长艰难地翻出了自己之前的记忆,他想起来了。
虽然很焦躁,可李厂长还是站起来,准备和顾汐一道迎接客人。
他才站起来,就听见那外国人的口中冒出了一长串的外文。
吴会计赶忙拉了拉李厂长:“我听着不像俄语,是英语吗?”
李厂长摇摇头:“像德语。”
站在展位前的这两个外国人是一道过来的,红棕色的头发,浅蓝色眼睛,一老一少,看上去应当有血缘关系。
他们身边并没有其他的人,李厂长忙起身,他怎么就忘了问清楚翻译在哪呢?
正当他和吴会计焦头烂额时,一直维持着淡定神态的顾汐,同样吐出了叽里呱啦的一串话,三人比划着便开始交流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三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