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1 / 2)

女配她三辈子孤寡 穆幕 30474 字 2024-03-03

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女配她三辈子孤寡》 90-100(第1/14页)

第91章重回京都第二天

越过了城门之后,越往内城走,路上拥挤的行人就越少,等到了皇城门口便已经看不见普通老百姓了,跟着姬长恒和周明妍回来的人也被相关大臣接手安排下去了。

姬长恒其实很想将周明妍带进宫里,但他知道周明妍其实不耐烦这些人吵吵,所以跟帝后说了一声之后就先送周明妍回承国公府,之后他就跟着帝后一起回宫,跟出来的一群皇子皇女们也跟着一起,然后在前面与姬长恒二次见了礼,接着一群人各回各家等着晚上的家宴再聚。

迎接的大臣们也跟了一路,进了皇城也是各自回各自的衙门坐衙,姬长恒身体稍有起色之后就通过皇帝弄了不少东西,自己和周明妍也没有停下,很多东西最后都是落实到朝廷的头上,所以满朝文武各个部门也不是现在忙,而是最近一年都异常的忙碌。

宫中晚宴是皇家的家宴,周明妍也早料到会有这一出,直接跟姬长恒说不想去,原来她还愿意参加主要是为了多知道一些姬长恒的事情,现在她现在没有这个需求了自然懒得搭理。

有人全心全意护着,还愿意为你费心兜底,真的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感觉,周明妍和姬长恒这一年下来,也是到了最近才真的习惯这种【闲情逸致】。

退一万步说,姬长恒这个受帝后宠爱的皇太子也不需要一个为他四处联络感情,人人称道的太子妃。

再说他们这一路可结了不少仇怨,朝堂后宫估计没几个人会喜欢她,那她就更无所谓了,爱咋咋地。

至于皇帝和皇后,人家眼里都是好大儿,她这个准儿媳不在边上或许更好一些。

于是回来连宫里都没进的周明妍并不知道,她享受姬长恒维护的这一举动,倒是让一众原本心都沉到谷底的大臣们自觉抓住了一丝希望……这位准太子妃好似也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厉害,皇太子似乎并不是离不得,看看,连带着一起进宫接赏赐都没有。

那是不是他们就有可操纵的空间呢?

周明妍可不管这些大臣们怎么想,好不容易回到承国公府,按照礼数先去见了老太太,到了那里发现小王氏和张氏都在,如此正方便周明妍一起打招呼。

这婆媳三个有心想要和周明妍说些什么体己话,但她们原本也算不上十分亲密,如今又是一年不见,互相之间更加的陌生了,所以能说的都是一些客气话,关心一下身体和路上的情况。

当然最重要的是她们也都知道,周明妍就是不是一个耐烦寒暄的性子,三两句话一说就能感觉到她没什么继续谈话的欲×望,于是周明妍只坐了一盏茶时间,被交代晚上一家子来老太太院子里用饭,就让周明妍回蘅芜苑了。

蘅芜苑还是和周明妍离开的时候一样,并没有进新的人,还是只有珍珠和王婆,最多就是院子里野蛮生长的草木小王氏让人过来安排修剪,然后日常修整房屋家具,其他时候整个院子里都只有这一老一少在。

如今听说周明妍要回来了老早就开始盼着了,珍珠更是等在半路上张望,看到周明妍和喜鹊从路的那一头过来那叫一个激动,欢欢喜喜地迎了上去,叫了人行了礼就在边上叽叽喳喳,说是给周明妍已经安排好了热水洗漱,也在小厨房炖了甜汤。

周明妍听着珍珠的叽叽喳喳却并不觉得烦躁,反而有种难得的松弛感,也可能是回到了熟悉的地方吧。

王婆等在院门口远远就听到珍珠小嘴不停,也迎了过来,主仆四人终于汇合一起回到了草木繁盛的蘅芜苑。

三个人里可进入角色安排周明妍卸下了一身见帝后的华服首饰,然后洗漱喝汤铺床。

等到周明妍换上松快的家常裙子,其他三个就很自觉地出去了。

一年没见到珍珠和王婆,喜鹊也是很激动,安顿好周明妍她们终于可以聚在一起好好唠嗑了。

喜鹊这一路虽然说是跟着周明妍的,但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时间她都是独自待着,难免忐忑不安,不过比起这个周明妍做了些什么,路上见识了些什么才是她想要迫切分享给王婆和珍珠的。

洗漱好躺在床上的周明妍闭着眼睛,就着院子里三人小声的说话声闭上了眼睛,慢慢陷入了沉睡。

这一觉睡了整整两个时辰,一直到太阳西斜周明妍才因为院子里出现了陌生的声音醒来,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彻底清醒了。

“小姐,老太太院子里的小丫头过来,说是时辰差不多了,该去用晚膳了。”喜鹊敲了门得到回应后进来,珍珠则跟在后面,两人端着洗脸水和清茶。

“嗯。”周明妍应了一声从床上坐了起来,结果喜鹊绞好的帕子擦脸,然后清茶漱口,顺口问喜鹊,“有休息吗?”

“有,睡了半个时辰呢。”喜鹊立刻回答。

“嗯,你去吃点东西跟我一起过去。”周明妍对着喜鹊挥挥手,“这里不用你了。”

“是。”喜鹊将手里的东西交给珍珠后就出门寻王婆找点东西垫一垫。

“小姐,奴什么时候也能跟着你出门?”珍珠大了一岁,人长高了一些,但是脸上还有婴儿肥,依旧面带稚气。

“等我大婚带你进东宫。”周明妍可没有说起婚事的不好意思。

“哎呀,那不是要好久。”珍珠觉得这次回来的小姐比之前人味更浓了一些。

“不会。”周明妍笃定姬长恒根本等不得,当然她也不想长时间和他分开。

珍珠抖开青色的外套给周明妍,周明妍接过的时候手顿了一下:“以后的衣服选明亮一点的颜色。”

她已经不需要守寡了,自然也不需要年纪轻轻穿得那么素了,五颜六色花里胡哨她也是喜欢的,嗯,姬长恒也很喜欢。

上一世在修仙界,她年幼是的衣裙都是姬长恒包揽置办的,大片的亮色和各种粉嫩颜色可以很直观的表明审美。

明明其他方面姬长恒的审美都更偏向清冷素雅,但在她这里就……不过无妨,她自己也喜欢,她还hold住。

毕竟谁不想把自己打扮地跟梦幻小公主似的。

似乎是心有灵犀,老太太院子里的家宴开始了才一会儿,姬长恒就让人送了两个大盒子过来,说是明日宫中宴会的衣裙首饰。

周明妍见老太太和小王氏都非常好奇,倒也无所谓,反正明日一早大家就都能看到了。

而且姬长恒能这样光明正大送过来的,就不可能是什么不能让人看的东西,于是就让打开盒子给大家看看。

一套粉色为底金色沟边银色绣纹的长裙,裙子和现在的有些不一样,从上到下都是花边,腰带背后和两边肩膀有精致的宝石扣,宝石扣上头还缀着珠串流苏,撒着流光的银色金边披帛扣在上面,给这烟火繁华的裙子添上了一股子的仙气。

最后就是一个带着十二根长钗的宝石花冠,足够贵重有足够轻便,长钗的钗身上自带发扣,可以想见,用这套发饰梳头一定非常便利,不需要花上一个半个时辰盘头发,也不用抹很多的发油,就为了不让繁复的发型散掉。

这是一套看着非常复杂,但穿戴起来却相对便利的服饰。

赴宴的时候穿戴合适又漂亮的衣裙首饰,对于贵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A请收藏本站,或,浏,览,器,搜,索: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请重新收藏,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A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女配她三辈子孤寡》 90-100(第2/14页)

妇贵女们来说是日常的一个重要工作,但不说挑衣服挑首饰需要花多少时间精力,就是每次为了一个相对完美的行头,她们要付出的时间和各种忍耐就已经难以言述了。

当然女子喜欢打扮是一回事儿,但要是能有更省力的法子,谁又不爱呢?

更别说周明妍这套首饰除了颜色亮了之外,本身就非常符合她一贯的风格,可想而知姬长恒是真的用心挑选的,又或者说是早早就吩咐下去定制的。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姬长恒对周明妍的重视。

周家这一家子不是没有听说自家老三和皇太子相处的不错,回来的时候皇太子还牵她下马车呢!

但不管是没有眼见为实的传言,还是大庭广众可能的作秀,都没有这种私底下的用心让他们感触深刻。

是真的!

他们家这个嚣张跋扈,不给任何人面子的奇葩老三,真的非常得皇太子的看重。

老太太和小王氏,甚至就连张氏都露出了笑容,她们作为内宅妇人,最是知道在一个家中丈夫看重与否到底有多重要。

原本老三守寡,再加上帝后的看护和老三自己的性子,她们也不担心周明妍会吃亏,但是皇太子死而复生之后就不一样了,她们老三毕竟不是皇太子自己点头定下的太子妃,万一皇太子要是不乐意呢?

那以后在东宫的日子就难过了。

再想想老三那个亲爹亲哥都能打的性子,她们难免担心,万一有一天皇太子和老三起了冲突,老三一个脾气上来把皇太子打个半死,那可怎么收场哟!

虽然这种担忧绝大部分是怕整个周家被牵连,但是她们也是真心希望老三日后能过得好的。

婆媳三个为此心焦得很,但又不能跟别人说,只能聚在一起的时候打发了丫鬟婆子三个人发愁。

至于和周鸿云说,周鸿云只会摆手说他们杞人忧天,老三那么情深似海,怎么可能会和皇太子起冲突,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

同为女人的老太太婆媳三:其实从一开始她们就是不信的,对于周明妍深爱过世的皇太子,以至于愿意为皇太子守制终生这事儿,她们更倾向于是周明妍为了摆脱当前困境走的一步妙棋。

但事到如今为了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总之当下看起来是皆大欢喜的结果。

整个家宴上所有人都面带笑容,便是周清妍也带着略微僵硬的微笑。

第92章重回京都第三天

自从皇太子死而复生的消息传来之后,五皇子待周清妍就冷淡了,或者说更早以前,从周家父子没有积极和五皇子接触开始,五皇子就对周清妍开始心有怨言了。

觉得自己这一桩联姻亏了,周清妍在周家父子这里,根本没有他以为的那样受宠爱,于是这一年来对于周清妍五皇子是肉眼可见的敷衍。

这边周清妍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贵女的中心,是被追捧的那一个,别的不敢说,对于相处之人的态度是真诚还是敷衍那还是分得清的。

五皇子本就是她为了自救的退一步选择,为了这个选择她丢了多少脸惹了多少非议?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希望她自己得利的。

但是五皇子对她的冷淡和不满意明显和她期望不同,五皇子有怨言,她还不满意了呢!

想到当初如果不是五皇子主动接触她,她也不会铤而走险……罢了,现在说这些都已经没用了,五皇子的态度让周清妍更多的是不是难过或者害怕,而是羞愤。

她周清妍毕竟是曾经当准太子妃的人,她自身各各方面的含金量在整个贵女圈子里也是数一数二的,要不是出了意外她甚至都看不上五皇子。

在这段联姻中,表面上看他们两个是各取所需,但说到根本还是五皇子的需求更加迫切一些,结果因为饭不够软就想硬吃?

周清妍一惯心高气傲,这几年一连串打击之下确实让她没有那么张扬了,但她对于自己本身的认同从不曾改变,否则也不会不甘心低嫁而筹谋去夺妹妹的婚事了。

受了委屈之后周清妍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就将五皇子对她极其敷衍的态度告知了周鸿云父子,周鸿云父子自然是很不爽的。

所以最近父女三个都在说这个事情。

婚事肯定是不能再变了,除非五皇子突然死掉,不然周清妍这个五皇子妃做定了。

而且皇太子就是和周清妍订婚期间出事的,要是五皇子再出事,哪怕确实不关周清妍的事,也免不了会有人往她身上泼脏水,而且这不是可能,而是一定会这样。

所以婚事无法改变。

但是周清妍也不用对婚后的生活太过担忧,因为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他们周家都比五皇子在陛下面前更说得上话,只要周家立着一天,周清妍就可以安枕无忧。

“别说他不够格夺嫡,就是够格,看看他现在这幅一见无利可图就敷衍了事的态度,焉知我们全力相助的而后果不是卸磨杀驴?”周鸿云甚至觉得五皇子一点不聪明,功利性太重,且完全看不清局势。

他不是说自己闺女不好,但若是换了他站在五皇子的位置上,是不会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去筹谋联姻的。

皇室和周家不说,不代表别人不知道这桩婚事是怎么回事儿,朝堂上下谁家心里不是门儿清,哪怕都说大丈夫不拘小节,但事实上夺嫡这种事情谁家不是带上全家一起拼命?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谁会选一个这么不讲究的皇子?

更何况五皇子各方面都比不过其他三位,除了三位皇子那里挤不上愿意赌一把捡漏的那种,谁会选择他?

若周鸿云是他,就安安分分的给皇帝做个孝顺好儿子,让三个哥哥去蹦跶,当今陛下什么性子,如今又是正直壮年,并且三位皇子还都背靠大世家,这又恰恰是陛下最不待见的事情。

这种时候,五皇子完全可以蛰伏下来,看着哥哥们四处蹦跶,到时候身后没有丝毫牵绊势力的五皇子,反倒能显出来,成为优势。

真正做到不争才是争。

周鸿云甚至有些庆幸皇太子死而复生,不然五皇子这样的急躁,到时候别说什么从龙之功了,怕是他们周家都要被带进坑里。

周鸿云和五皇子都不知道,若是没有周明妍神来一笔成了准太子妃,那么周鸿云在没有别的出路的情况下自然是尽心尽力教导五皇子,怎么样成为一个当今陛下喜欢的皇子。

正是这不争就是争的大方向把握准了,五皇子最后才能力压三位哥哥被立为储君,而周清妍也得益于此,再一次成为太子妃。

现在周鸿云有了另外一条更安全路上进,自然不会对各方面都很不达标的五皇子投注太多心力,更别说皇太子死而复生之后了,五皇子在政治上已经彻底没有了作用,现在他在周鸿云这里也只存在【周清妍能过上好日子,成为王妃】这一点之上。

甚至为了以防万一,周鸿云还细细了解了当初五皇子是怎么先找上女儿的事实经过,参与过的人都拿了口供画了押。

如果未来有一天,皇太子上位后,膈应五皇子和周清妍的婚事,他们承国公府也能将责任推掉大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A请收藏本站,或,浏,览,器,搜,索: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请重新收藏,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A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女配她三辈子孤寡》 90-100(第3/14页)

不过是一个受不了身份和舆论而昏了头的小姑娘,被野心勃勃的皇子诱骗设下计谋而已,为此他们周家都被迫卷进这一潭浑水里,但是他们周家都只对陛下进忠,所以他们周家便是嫁了女儿给五皇子也保持着距离。

大大的忠臣,纯臣!

最最重要的一点,周清妍是给皇太子守过一年的。

所以未来如果这桩事情被翻出来,周家也能百分百脱身。

保证两代皇帝都不能在这里挑出周家大错之后,父子俩就对周清妍来一次现状分析。

尽管讨好周明妍这个选项周清妍断然无法接受,但是尽量不和周明妍起冲突这事儿周清妍还是能办到的。

而且父兄的话虽然扎心,但不得不说它就是事实。

周明妍这个让她事事计较处处关注的妹妹,事实上对她这个姐姐压根不在意。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每一次冲突都是她这边先开始的,而且听听周明妍在西北的丰功伟绩,把满朝文武都吓住了,而她院子里的人去挑衅竟然只是被打了一顿,真的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别说,同样被打过一顿的周茂学也觉得自己真的很有面子了,并且也庆幸自己早早和父亲一样摸到了老三的脉门,从那以后就再没有招惹过她。

这样一家子才相安无事到现在,还能有坐在一起吃个家宴的面子情。

所以说什么听不懂人话,反复找茬,那都是打得少了打得轻了。

……………………

周明妍虽然对周家人并不关心,只要不来招惹她就行,但是周家父子也好,周清妍也好,这明显的识相态度她还是给予肯定的。

谁不想要一个清净呢?整个周家最可能作妖的周清妍都老实了,周家就是周明妍理想的备嫁之地了,以前还想要搬出去找个清静的地方守寡,现在就等着大婚,为了世俗人眼中婚姻的完美,为了三辈子头一遭婚礼圆满成功,能在周家出嫁那自然是在周家。

而周家这边太子妃皇子妃,婚事的日期估计相差也不会很大,所以备嫁准备一直都在进行。

家宴上吃吃喝喝,周明妍不想开口,于是珍珠成了嘴替,把自己从喜鹊那里听到的添油加醋一顿输出,本来就是一个自来熟混得开的丫头,喜鹊嘴里还算正常的经历到了她嘴里立刻惊险刺激地不得了。

别说没听过的女眷们了,就是知道一些细节的周家父子都被她说的吸引了,足足半个时辰珍珠就在那里口若悬河地忽悠。

周明妍面上没有什么表情,此刻睡饱吃饱的她神色中透露出一丝慵懒,手里捧着清甜的梅子酒时不时抿一口,外头的微风吹进来,带出一丝凉意。

巴适!

家宴结束后,主仆两人带着送盒子的护卫一起回了蘅芜苑,一夜无梦,第二天一早起来就听珍珠说,他们走后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五皇子也送了两个盒子给周清妍,当然不但五皇子送了,其他三位皇子也送了定亲的未婚妻衣衫首饰。

榜样的力量真是伟大。

有皇太子这个对待未婚妻的态度在那里,其他几位皇子只要不是脑子有问题肯定会跟着学的。

于是等到了宫里的时候,其他三位准皇子妃都有意无意地再跟周明妍示好,只是周明妍明显不喜欢女眷之间这种一句话绕来绕去的寒暄,倒不是听不懂,但懂不代表喜欢。

她现在有这个资本无视这种规则,又为什么不呢?

几位准皇子妃面色有些不好看,实在是周明艳太冷淡了,于是她们把目光放在了周清妍的身上,结果周清妍并不比周明妍好多少,虽然有问有答但也一样很冷淡。

三位准皇子妃面面相觑:怎么滴,这老周家的姑娘全都放冰窖里冻过了?!

事实上已经清楚自身情况的周清妍,决定了和五皇子有来有往,你敷衍当未婚夫,那我就敷衍当未婚妻,什么和女眷打交道发挥夫人外交的优势?不存在的!

周家父子已经明确五皇子没戏,既然如此就当个安分皇子,以后当个安分王爷,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如此也就不需要她这个准五皇妃折腾什么,安分就是最好的,特别是在周明妍面前,安分很重要。

今日的宴会很盛大,和上一次周明妍参加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和上次还有蠢货挑衅,有傻逼勾搭她不同,这一次宴会从头到尾都很安静,原本几位皇家准儿媳是坐一起的,后来姬长恒率先过来请周明妍去他身边坐之后,其他几位皇子也纷纷请自己的未婚妻过去同坐,皇长女也邀请第一次参加宫宴的王家二郎与自己同坐。

几位皇子妃是这一年中陆陆续续定下的,但是上一次宫宴上就见过周清妍和五皇子一起坐,所以这一次心里是有准备的,反倒是王二郎一张玉面通红很有些不好意思。

唯一还没有订婚的皇次女成了帝后下首唯一单坐一席的存在,一直很低调的她突然就变得显眼起来了,就连夹一筷子菜都感觉不自在:是没有人在意她的感受了是吗?

第93章重回京都第四天

皇次女姬永福的尴尬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开场没有多久皇帝就笑着抛出了一个大消息。

“为了庆贺皇太子归来,未来庆贺准太子妃大破西戎,朕决定赐恩天下勋爵与平民。”皇帝和大臣们在第一波祝酒之后朗声开口道,“来年天下百姓田地赋税免三成,人丁税调整至十五岁起四十五岁终。”

西戎这一次元气大伤短时间内绝对不会再动刀兵,楚民远的死也让镇南王府短时间内不会轻举妄动,便是靖王府都沉寂了不少。

整个大周因为这次儿子和准儿媳的西北之行里外都安稳不少,而这些原本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朝廷花钱准备的,特别是每年西北和西戎的冲突,朝廷都要支出大量的军费开支。

再加上儿子交到他手里的好几样东西,可以想见的未来国库是绝对不会再缺钱了,那么就像儿子说的,与其这些钱都堆在国库中不如藏富于民。

也只有慢慢减少人丁税,老百姓才不会动不动就被逼得卖身为奴,这样交税的人才不会越来越少。

在场的大臣虽然愣了愣,但是这个和他们关系不大,主要是朝廷的收入问题,免的也只有三成,大家心里琢磨了一下就知道皇帝这个命令是可行的,不会让明年捉襟见肘,于是纷纷抬起酒杯呼喊陛下仁慈,替天下百姓感谢皇帝。

等一波彩虹屁吹完,大臣们停下等皇帝的下一波,毕竟他们陛下可是说了,赐恩的对象除了平民还有勋贵。

“朕自登基以来于江山社稷从不曾懈怠分毫,仰赖诸位爱卿忠心辅佐,大周在朕手里如今总算有少许安稳,这一路风雨朕都记在心中,特别是为大周镇守四方的四位宗亲重臣,朕更是一刻都不曾忘却,之前朕加封三位郡王却忘了镇守西南的老皇叔,一家骨血更应该厚待,同为姬家骨血往日里朕却是想得最少的,实在不该。”皇帝一番自白剖析,既夸了在场重臣也引出了靖王府。

只是一众大臣眼中都是茫然,当今皇室和靖王府就差撕破脸了,什么厚待靖王府,仿佛天方夜谭,没有从他们陛下嘴里说出出兵征讨西南,那都是对太宗这个爷爷最大的孝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A请收藏本站,或,浏,览,器,搜,索: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请重新收藏,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A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女配她三辈子孤寡》 90-100(第4/14页)

更神奇的是,西南传来靖王世孙的讣告,皇帝也没有哪怕表现出一丁点的幸灾乐祸。

这让大臣们一边觉得皇帝心思深沉,一边又觉得他是真的行王道之君,跟着这样的君主不会忧患身家性命会莫名丢掉,是他们这些臣子的幸运。

所以时隔这么久,皇帝突然提起靖王府,这葫芦里究竟卖了什么药?

大臣们很好奇,没有实权来凑人头宗室们也挺好奇。

“靖王世孙的早逝,以及世孙同辈子侄的寂寂无名让朕心下难免忧心和感伤。”皇帝的脸上是真的有些难过,“靖王如今是我大周唯一有实封的藩王,而自古藩王都是一人传承爵位,其他子嗣除非惊才绝艳大多沉寂,最后泯然众人,尤记得前朝末年落魄的宗室甚至过得还不如平民百姓,同是姬家血脉朕怎能看着他们未来如此落魄?”

大臣们:?陛下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太【】祖太宗高宗上百年削藩是为了什么?你该不是打算给自己儿子封实封的藩王吧?!

大臣们好似一下子从微醺的美酒中惊醒,各个目光灼灼看着皇帝。

四位皇子也是眼眸微缩,不敢想会有这么好的事情,靖王能封实封的藩王,是因为他身为嫡长子却因为天生腿疾不能继承皇位,太宗夫妇觉得亏欠这个嫡长子,也确实算得上是情有可原,这才册封成功的。

但这个册封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朝堂上的大臣们很是拉扯了许久,本来太宗是打算封一块更繁华的地方给靖王,结果几乎所有朝臣都反对,甚至有老丞相大有你皇帝敢封我就敢撞死在朝堂上的狠劲儿,太宗才无奈最后挑了偏远的西南作为封地。

这也是太宗死前总是格外优待靖王,甚至那时作为太子的高宗都要退一射之地,这也是为什么靖王世子觉得自己是可以成为皇太子孙的底气。

因为他们父子确实被太宗格外偏爱。

太宗当年执意给靖王实封的祸患遗留至今,未来可能还要一直持续,这点妇人之仁大概就是朝臣们对太宗这位杰出帝王最大的怨念。

如今更不可能让旧事重演。

皇帝也被大臣们陡然看过来的眼神弄得愣了愣,嘴角扯出一个有些冷淡的笑。

别说他的嫡长子好得很,就算旧事重演他也不会和他的祖父太宗一样。

他最是知道他父皇高宗,在太宗朝这个太子当得有多憋屈,连带他这个太子嫡长子也要事事避让靖王世子。

他自己就是这条路上过来的,怎么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鉴于此,朕打算推恩于靖王子嗣,太宗封于靖王的西南封地该属于靖王府一脉所有的子嗣,因此封地的继承也应该一视同仁,朕允靖王封地诸子均分,各位爱卿觉得如何?”皇帝说到这里似乎还不够接着道,“便是后世帝王皇子的爵位也同等处置。”

每代皇子都会封亲王,之后嫡长子继承亲王位,其余诸子则为郡王位,再之后亲王位不会消失,郡王位也不会消失,除了嫡长子之外的,其余子嗣都会降级册封。

历代王朝几乎都是如此,但因为以前的藩王都有封地,所以分封出去后皇室就可以不管了其他了,都是他们封国自己的事情了。

但是这样的后果就是一个偌大的帝国会被拆散,到最后皇室真正能握在手里的只有小小的一块,等到那时候皇室就是个摆设了。

本朝不封实封的藩王,宗室都会留在京都及附近安置,各个等级的宗室爵位的花销就必须要皇室自己拨款处理,刚开国几代,每一代帝王的皇子都不多,所以宗室在册的爵位也不多,目前来说这部分花销在皇室支出中不值一提。

但是万事不能算不能细想。

在好大儿和自己提出推恩令的时候,父子俩就算了一笔账,姑且算大周能延续三百年,每任帝王执政二十年,十五位皇帝,每一位皇帝册封亲王十人,二年算一代,每位亲王儿子十人……

只算到第六帝龙子龙孙的数量就已经让皇帝开始咋舌,再一算朝廷养这群宗亲的花费皇帝嘴皮子都开始哆嗦了,等到后面每算一位皇帝,宗亲的数量都是几辈十几倍几十倍的往上翻,皇帝彻底不好了。

这也就是大周开国到现在的四代皇帝子嗣都不多,这要是四代皇帝各个能生,现在在册的宗亲数量就足够皇帝眼晕了。

这可怎么办?

不封肯定是不可能,但是封,不用几代朝廷光是养这些宗亲就要累死了。

姬长恒给出的解决答案还是推恩令,既然藩王的封地能诸子均分,凭什么爵位不能均分?

大周的爵位等级可是很细的。

“皇子封亲王是做父亲的养儿子天经地义,但自己的儿子自己养,从古至今何曾听过子子孙孙让隔房叔伯养的道理?”姬长恒觉得就目前的生产力,连科举都还没有弄出来,世家贵族都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想要直接快进到没有皇帝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对于百姓而言,不管什么形式的制度,吃饱穿暖有上升渠道就是最重要的。

那么他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把以后可能压在百姓身上的沉重负担从根子上给它掐断了。

如果把亲王所享有的一切打包当做一份家当,那么皇帝分封诸子就是给儿子分一份家当,至于分家之后过得如何那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可是……”皇帝想说,话是这样说不错,但是宗室一般是不允许从事其他行当的,这不就直接困死了?

“给了一份家当不准备管后续了,当然也不能再设置条条框框圈死宗室。”姬长恒将自己的宗室再就业计划【划掉】递交给皇帝。

允许郡王等级以下的宗室子弟参加书吏考学,参军,经商等各行各业,至于郡王以上一般皇位上坐着的还是亲爷爷亲爹,让他们伸手到各行各业就是去抢钱,就继续圈着吧。

皇帝受到的冲击不小,虽然觉得好大儿的做法还有很多地方应该细细推敲,但好大儿说得好,这世上没有完善的制度,也没有能一成不变的法令,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慢慢试行慢慢修改的。

如今宗室人不多,正好合适他们父子试行。

再不好,还能有百年后让朝廷白养几万宗室不好?

皇帝听到这里就是一个激灵,一拍桌子:干了!

这才有了今日这一出。

宴会上,皇帝对于宗室爵位的提议话刚落,宴会上下就一片寂静,大家全都在消化着皇帝话中的意思,特别是一众宗室各个都瞪大了眼,只有皇帝左下手位置上的姬长恒和周明妍神情淡定地端着茶杯喝茶。

“啪嗒!”宗亲里一位胖墩墩的男子手中的杯子跌落,酒水撒了一地,这样的失仪也毫无所觉,所有人看向他也没有意识到,一张脸苍白的跟鬼一样。

大家一认出这位王世子猛然就明白了他的脸色为什么那么难看了,因为他爹闵王足足有二十六个儿子,只要皇帝口中的推恩令下来,他这个王世子的位置就要像泡沫一样消失在阳光下了。

“十三哥?”坐在闵王世子隔壁的是宜郡王的世子,宜郡王并不受宠爱,在宗室地位也不高,他们这一系子嗣也艰难,这位世子更是独苗一根。

闽王世子看到宜郡王世子,想到这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A请收藏本站,或,浏,览,器,搜,索: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请重新收藏,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A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女配她三辈子孤寡》 90-100(第5/14页)

原来处处低他一等的堂弟很快就会成为他够也够不到的人物时,两眼一黑当场直接就晕了过去。

而原本好歹能得一个郡王爵位的闵王府其他人脸色也不好看,只是看到一直高高在上的世子这个样子,心里突然有些暗爽。

“陛下!你这是要皇叔去死啊!”生了二十多个儿子依然老当益壮的闵王,听说后院现在还有怀孕的侍妾,这会儿也顾不得自己的宝贝嫡子了,直接起身扑到了皇帝的台阶下,“陛下你不能这样啊!”

“朕不能哪样?”皇帝和姬长恒算账的时候可没少说起这位造人机器老皇叔,要是一个个像宜郡王那样,就是全部朝廷养也不算事儿,但要是一个个跟闵王似的,不用算到十五帝,六代七代就要撑不住了。

“陛下,臣乃太宗之子,您如今就是这样对待太宗之子的?”闵王一贯是老好人的样子,但事关自身,此刻也是面目有些狰狞了。

“朕便是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对待,闵王叔封王是太宗养儿子,如今朕坐在皇位上,怎么还要朕这个隔房堂侄帮你养儿孙?”皇帝脸色阴沉质问,“这天下何来这样的道理?诸子分了家产之后,世世代代还要让主支养着的?”

“可,可臣姓姬,是皇室宗亲,如何能与天下普通家族类同?”闵王整个人都在哆嗦,皇帝虽然是他的晚辈,但是登基多年其实骇然,直面皇帝怒火,这位原本老当益壮的王爷此刻似乎一下子就苍老了。

“怎么不一样?历朝历代皇室一家一姓,如何就不同了?”皇帝一掌拍在桌子上,喝问道,“闵王叔一人生子近三十之数,若是按你所想便是一个亲王二十九个郡王,若是诸子皆如皇叔在造人上这般居功至伟,下一代下下一代会有多少个亲王多少郡王,闵王叔可曾想过?怕是朕的后世帝王要用一半的国库才养得起闵王叔你的子子孙孙了。合着我大周每年的税赋不干别的,就为了闵王叔的子子孙孙们世世代代荣华富贵?”

闵王被皇帝这么一喝一下子就趴到了地上。

他生这么多儿子,再看看皇帝一脉那区区几个子嗣,不但心中有了多生些不吃亏的想法,未尝没有其他野心。

若是未来大周这一支血脉出了问题,那么他子嗣那么多,那是不是有一种可能,皇位还能轮到他这一脉呢?

当太宗的儿子毫不起眼,但说不定未来也能有被后世子孙抬进太庙的一天。

但这些心思是万万不能摊在阳光下的。

但爵位如果诸子均分,那就什么都完了。

狠还是嫡出这一脉狠,兄弟相争,还要把他们这些庶出的顺手全收拾了!

第94章重回京都第五天

整个宴会现场这会儿已经是一点声响都没有,倒也不是被皇帝本人的呵斥给吓得,主要是被皇帝话中的提到的内容惊到,然后顺着皇帝的话这么一想,大部分人都有些骇然。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一人一代甚至两三代都不一定压能看出什么来,但是抬高视角拉长时间轴,然后再看一看那可就太吓人了。

别说这个时代的人,便是姬长恒和周明妍的时代,可持续发展提出来之前,也有很多人不曾想过。

不是不愿意思考,有些人是真的不知道,不到这个高度根本不可能想到,而到了那个高度的人在面对内外艰难的生存挑战的时候,就算知道又能如何。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生存已经无虞,这时候才有余力去讲什么大层面上的东西。

否则当前的生活都要走绝路了,谁还能管以后?

所以第一世的时候,姬长恒和周明妍也曾看到很多什么专家告诉普通人,什么宏观情况,什么大的困境,其实这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普通人光是想要好好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未来梦想或许还在闪烁但绝大部分都会随着岁月沉淀进回忆里。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脚踏实地一步步在当前的环境中尽量让自己活得好一些,这才是芸芸众生的常态。

敢拼敢赌自然让人佩服,但碌碌无为也从不该被鄙薄,甘于平凡恰恰也是一种自我认知的通透。

扯远了,回到现在大周这边,你说完全没有人看到这一点?那定然是不可能的,但看到了,看清楚了就一定要说么?

不说这宗亲的问题本质上是皇家自家的事情,就算未来会关乎天下那也是未来不知道几代之后的事情。

他们做大臣的,又何必要去参合,去做这个坏人?要出事都是几代之后的事情,到了那个时候自然有那时候的君臣头疼,他们何必沾染这个是非。

最关键的是,你报上去提醒了皇帝,不管皇帝有没有采纳你都会把宗室们得罪死。

若是遇到皇帝靠谱,那在当朝你还能苟着,但也肯定是处处有阻碍,若是遇到皇帝不靠谱,那你可惨了,轻一点自己命丧黄泉,重一点全家都要被皇帝扔出去平息宗室的怒火,到时候又会有谁来救?

实在是历史上这种给君王递刀,用完刀就被折断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这么多前车之鉴在前面,谁会轻举妄动。

即便其中有一些自己愿意的,但被皇帝拎出来背锅的更多。

那些愿意的还好说,他们好歹一个个都名流千古了,但那些背锅的该有多冤孽?

而且这样铁骨铮铮流芳百世的人又有几人?最起码就姬长恒和周明妍知道的也不过寥寥几人。

而又有几个人在说起他们这些千古流芳的人物时,记得因此跟着他一起死,或堕入深渊的家人?

姬长恒和周明妍佩服这样为国为民有风骨的人,但他们若是处于臣这个位置上是绝对不会那么做的。

天下大势只有站在绝对的高位,或者掌握绝对的武力才有可能力挽狂澜改天换地,否则不过是徒劳。

混在贪官群里活得长久真的为百姓周旋的人,绝不同流合污处处刚硬处处被打压最后转瞬之间全家赴死的人,哪一个更好一些?

侥幸姬长恒和周明妍两人身处的位置更接近于君,大周朝堂也还能看,他们不用面对这种拷问人心人性的选择。

如今他们要做这个事情,当然不可能推臣下出来顶锅,别说他们不在意这个名声,就算在意也不是在意当下。

其他人看不到几百上千后,而他们就从那里来,还有什么顾忌?

“当然朕也不是那冷酷无情,不顾及血缘,刻薄寡恩的君主,总不会把闵王叔这样喜爱子孙满堂枝繁叶茂的宗亲逼上绝路的,其中细则之后朕会和诸位爱卿一同细细商议,到时各位宗亲也请来听上一听,若是有好的提议也不防提上一提。”皇帝嘴巴说的很好听,好似这事还有商量拉扯的余地。

但仔细听就能明白皇帝什么意思了。

让你们来听一听是给你们面子,你们只要带耳朵就行,别不识好歹瞎巴巴,若真的忍不住嚷嚷了,我给你们面子让你们提一提,至于采不采纳,和你们就没有关系了。

倒不是皇帝现在就开始心疼养宗室的钱,而是和好大儿商量好之后的当天晚上他翻来覆去横竖睡不着。

可能是不甘心,也可能只是单纯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A请收藏本站,或,浏,览,器,搜,索: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请重新收藏,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A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女配她三辈子孤寡》 90-100(第6/14页)

于好奇,于是最后自己又爬起来拿着笔开始算,誓要算到十五帝。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几何倍数翻滚的数值真的吓到了皇帝,以至于父子俩商量的时候,皇帝自己虽然拍板了,但心里其实是想了很多补偿给现在宗亲的措施,但是算完之后的皇帝已经完全没有这个想法了,心里别说外头的宗亲,看自己还没有成婚的几个儿子都有些碍眼了。

比起大周社稷的稳固,比起姬家江山的传承,儿子是什么东西,闪一边去。

庆祝皇太子和准太子妃归来的晚宴,在宗室们哭丧着脸中结束,然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在姬长恒和周明妍的计划中科举制度是必然要推行的,因为在这种时代科举真的已经是最公平的制度了,但是考试的内容选择和当做教材的东西一定要一开始定下基调,免得弄到最后完全走了样。

就像后世那些酸儒,怕是被称为儒家师祖的孔圣人压根不想要这样的学派弟子。

学派的发展可以百家争鸣可以突破天际,但是治理国家的人需要什么才能,建设国家需要什么人才,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必须要清楚。

第一世的古时候科举得以推广开,除了隋唐周三朝的杰出皇帝和世家贵族不停博弈之外,真正得到切实落实公平,还是宋之后的事情,其根本原因就是唐末世家贵族直接被黄巢杀穿了。

把持朝堂的大世家都死光了,自然就没有挡路的人。

然而其中还有一些不能忽略的基础,那就是唐朝的文风盛还有长久的承平和盛世,再加上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大力发展,几项叠加之后,这才给了当时很多人识字的条件,才有了科举的基石。

就像大周现在,99.99%都是一个字不认识的文盲,精通经史有眼界的也都是大世家培养出来的杰出子弟,寒门子弟虽然也能读书但是底子实在差太多了,便是能用也排不上大用场,和那些世家子弟简直天壤之别。

至于普通百姓那就更不要说了,识字这种事情他们压根不会觉得和他们有关系。

所以即便姬长恒和周明妍心里知道推广科举该怎么做,但是最根本的读书人出身和数量就足够让两人暂时按耐下来。

只不过此时虽然不是推广科举的好时候,但对于已经在岗位上的和马上要上岗的世家子弟他们可以来个严选。

皇室都没有要另外提拔人抢世家蛋糕的意思,但也不能你送什么上来皇帝都点头吧。

你看皇帝连自家宗室血亲都不愿意白养,凭什么要白养别人家的蠢货?

而且皇室总要给宗室们一条活路吧,所以那种小地方或者不重要的位置世家得让出来,让皇帝安排给有能力的宗室担任。

当然,大家一起考,谁行谁上。

当今皇帝本就羽翼已丰,如今更是顺利拿到了西北军权,东北也安定,南边最忌惮的死了,西南靖王府也暂时安生,谁还能让他有顾忌?

这样客客气气愿意给大家一个公平的机会,即便有几个心里还是觉得吃亏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

有那忍不住想要说上两句的,就听到面带微笑的太子问上一句:怎么,大人对自家家族子弟的本事没有自信?本宫可还等着见一见诸位家中的青年才俊呢。

听到没有,这不单单是现在皇帝的考核,还是储君在挑选未来倚重的俊杰贤才。

你就说愿不愿意家中子弟在储君这边留下姓名吧!

这不是废话?谁不愿意?

外头舆论造势谁家青年大才,说得再是天花乱坠,也不如到皇帝和储君面前转上一圈留一个姓名重要。

于是这一场会持续很长时间的,并且分好几个阶段的考核正式开启了。

最先考核的是那些等待上任的,该说不说,各家送出来准备进入朝堂的子弟质量还是不错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需要考核自家先刷了一遍,总之姬长恒这里确实记到了长长一大串的名字。

这些初步考核通过的人也不用干别的,就在每日上朝的时候站在最边角听政,下了朝也先别走,当场写上一篇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固定的范围,你愿意写哪个写哪个,写完就可以走了。

一连一个月这些预备役都要写到吐了,姬长恒终于摆摆手解放了他们,而他这里已经根据这一个月的他们听政的表现和写的文章暴露的自己的想法,对这些人大概有了一个安排。

然后心惊胆战等了一个月却始终不考核他们,以至于大家都以为是不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时候,整个京都任职的所有官员都迎来为期三天的考核。

朝堂上高位的大人们都要上一份计划书,不管你怎么写,不管你写多少,但一定要写他们对于大周的未来有些什么想法。

怎么才能让大周更加强大,百姓更加安居乐业,皇帝不想给自己的这些大臣难看,所以提前提醒了,别写那些花团锦簇的吹嘘好听话。

要干货!

至于其他的官员考核的就是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东西。

很多平日混日子的挂名官员这会儿拿着考核的卷子简直恨不得钻回娘胎里。

为了怕遗漏什么沧海遗珠,下头官员在第一次考核之后还有第二次。

第二次考核就自由了,你想选哪个部门的卷子考都行,能行你就还有机会继续当官,若是自选专业都不行,那对不起,就只能请你卷铺盖回家吃自己的了。

姬长恒手上正握着一把听过政,知道脾性等着干活的好苗子呢。

与此同时周明妍通过自己的身份将之前和姬长恒一起编写的基层官员手册送了出去,专门送给各家夫人贵女,保证人手一份。

按照周明妍给出去的说法,谁都不能保证未来的丈夫会不会出去主政一方,到时候她们作为夫人知道了里头的弯弯绕绕,也能为丈夫打打辅助,关键时刻也能拿个主意。

虽然吧,一般都觉得这不该是闺阁女子和在家操持家务的夫人们该知道的。

但准太子妃说的不错,万一呢?

不管是出于好奇,还是觉得有备无患,又或者是哪看见了周明妍后有了野心的。

总之周明妍这一本基础官员手册非常受欢迎,很多贵女在参加宴会的时候还会讨论,有些夫人甚至因为偶然能和为官的丈夫搭上两句后,就把这本书奉若至宝。

这和贵女们看女子们的经书子集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自己将来在婚姻市场上更有身家,也为了在婚后能更讨丈夫的欢心,更加站稳在家中的地位。

周明妍一开始在几个推不掉的场合中听到这些人讨论,刚开始都是好好的,很多夫人和贵女甚至说得头头是道,还会自己举一反三,但讨论完告一段落的时候,总有那不识相的自以为夸奖的跟上一句【不知哪家郎君能得你这个女诸】或者【你日后定然是贤内助】,好像女子们学着一切都是为了讨好夫家讨好男人一样。

即便是实话,周明妍听着也确实郁气,后来又想开了。

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百姓的女性觉醒只需要提高生产力,但是上层贵族女性的自我觉醒更多的是思想上的禁锢,想要真的叫醒她们也只能一点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A请收藏本站,或,浏,览,器,搜,索: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请重新收藏,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A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女配她三辈子孤寡》 90-100(第7/14页)

来。

她是第一个榜样,以后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慢慢地就会越来越多。

就像姬长恒说的那样,她不但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后来者。

第95章重回京都第六天

推恩令的圣旨第一时间送去了西南靖王府,同时也送去了镇南郡王府楚家,辽东郡王府廖家与河西郡王府孟家。

只不过这四家除了靖王府王世子姬晖有一堆在京都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弟弟之外,其余三家除了楚家另外两家都已经尘埃落定。

辽东郡王廖家是年头就已经请了郡王世女的,朝廷上经过一个多月的拉扯,重新拟定了数条爵位继承相关的法令,廖家这位新出炉的世女就是第一个试行者,朝廷点头同意辽东郡王廖启昌请封独女的折子,只不过等到世女继承爵位,这个郡王的位置会从一等降到两等。

至于河西郡王孟家让外孙继承爵位这一桩一开始就没有多少异议,毕竟孟抚江在皇帝这里是不一样,人家一大把年纪还为了陛下勉励掌握西北军权,把楚民远压着没有彻底冒出头,光是这一桩皇帝就待这位老臣不同。

河西郡王府的世子请封,主要是朝堂上要定下严格的军功兑换制度,眼见孟抚江的外孙孟无忌这个世子是板上钉钉的,降等皇帝也是不愿意的,为了避免被后人瞎搞,这才拖延了许久。

如今除了靖王府因为推恩令一团乱之外,镇南郡王府也是愁得很。

镇南郡王是楚家的老大楚元回,原来还是国公府的时候世子定的是老二楚常林的嫡长子。楚元回本人只有一个闺女还已经出嫁了。

楚元回作为嫡长子掌着楚家在南方的好几万水师,还能经营的皇帝顾忌自然不是什么简单的角色,但出海打仗的人有个意外实在正常不过的。

楚元回的身体就是年轻时受过伤,养好之后虽然啥问题都没有但于子嗣上却是有妨碍的。

再加上楚元回多数时间都在军中,于家中妻妾很少团聚,所以早年一直没有孩子。

一直到快三十岁了,妻子突然怀孕,实在是让楚家上下都惊住了。

这里还有一桩内宅脏事,楚元回妻子快生产的时候被一只野猫惊到了差点难产,后来生下独女之后身体也一直不好,一直养了三四年才缓过来,便是这宝贝女儿小时候也没少三灾五难,一直到十岁上才健康起来。

那桩事情虽然以打死了几个下人作为结束,但是大家都不是傻子,箭头隐隐指向二房那位如今吃斋念佛的夫人。

楚元回不是没有想过在想要一个孩子,但是之后十多年一直没有消息就消停了,最后虽然按照规矩请封了二房的嫡长子为世子,但心里一直不得劲儿。

这也是楚元回快七十岁了,也不愿意退下来,也没怎么带着二房嫡长子梳理手里的兵权。

二房嫡长子倒也忍得住,毕竟楚元回没有儿子,三房那里还有西北兵权要琢磨,也不会和他争。

谁知道一连串变故之后两个堂弟突然就变成了他的有力竞争者。

但真正让这位二房嫡长子破防的,是朝廷新鲜出炉的推恩令,一句诸子均分几乎堵死了他世子之位。

他第一反应就是为了防止这个诸子均分,大房可以过继二房三房的子嗣。

但这跟他这个二房嫡长子却是没有丝毫关系的。

因为从没有谁家过继别人的孩子是过继嫡长子的。

那么有可能的就是三房嫡次子和他二房那一群庶出弟弟们。

和大房的子嗣艰难三房的稀少不同,楚家老二楚常林心无大志也无谋算单单就是好色,如今六十好几还在不停地往房里抬年轻貌美的小妾。

老二楚常林儿子女儿生了一大串,数量多到可能他自己也不记得了,而他的儿子们和他相比也不遑多让,可谓是“言传身教”的典范了。

推恩令一来,二房庶子们都躁动了,谁都不是傻子。

一般来说爵位的继承是默契在嫡子之间选择的。

若是不考虑过继,推恩令的爵位诸子均分,老二家的嫡长子要是请了世子,那他不知道数量的兄弟就要和他分,等到他继承爵位恐怕就会和闵王世子一样啥都不剩了。

那么爵位给三房呢?

三房这一代倒是只有两个儿子,这样一分,一等郡王就成了两个二等郡王,只是这两个儿子也都四十出头,都是做祖父的年纪了,下头儿子随便哪一个都有一只手开外,那么等到了他们下一代呢?

楚元回眼看着都快要七十岁了,和老妻两人扒拉着在那里算,老二家肯定排除,爵位已经和二房没有关系了。

私心也有,为了楚家传承也是,毕竟楚家二房的儿子和他们那位喜欢造人的爹一样,一个个都是儿子两只手,孙子就更不用说了,爵位给到二房,到孙辈就能作没了。

至于过继,年纪小的老夫妻俩也没有那个心力再教养,年纪大的早就歪了,更不可能。

那就看三房的两个侄子,两个侄子都是六个儿子,十个往上数的孙子。

这一等郡王降为二等,在降为三等国公,最后这么一扒拉,要是传到如今府里最小的一代就只剩下三等伯爵了,再下一代就没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