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去见丞相吧,臣妾先回婉仪宫了。”白起宁轻轻叹声道,只要一回来,李昭平总是有忙不完的事。
“朕晚点去看皇后和隆儿。”李昭平柔声对白起宁道,接着转头看向张路,“小路子,请丞相去御书房。”
李昭平去了御书房,连珏、苏仪来见,禀报李昭平前不久,梁国和楚国开战了。楚国大将军甘崇一个多月前忽然病逝,甘崇在楚国军事的位置举足轻重,他的病逝,给楚国军力强烈打击。
梁国、楚国因争夺洛阴一带地界,常年摩擦不断,立国以来开战不断,成为世仇。梁国的新任君主萧炎血气方刚,是好战之君,记恨楚国当年挑唆晋、蜀合纵攻梁,又与楚君有私怨,便主动发起了对楚国的进攻。如今两国开战,都派了使臣赶来蜀国求盟相助,想得到蜀国的支持。
司徒苏仪主张结盟楚国,毕竟蜀、楚同盟多年,曾多次蜀国遇危时,也是楚国相助化解危机。此次楚国有难,蜀国理应还礼。
然而丞相连珏并不这么认为,国与国之间的结盟看重的无非是个利字,而不是义字。上次蜀国向楚国求助,楚国也趁机要挟要走了天子剑和别的利益,蜀国并不欠楚国情分。
连珏提议结盟梁国,共击楚国:“如今梁国强而楚国弱,梁国又有江河天险作盾,当初三国同盟都未攻下渭河。而楚国并无天险,易攻难守,若我蜀与梁同盟攻楚,有利可图。”
“丞相此言不妥,齐、晋二国对蜀国素来虎视眈眈,我军人马若是进攻楚国,那后防如何?何况我蜀在皇上的圣明治理下,休兵养民,不宜开战。”苏仪反驳道。
“晋国与齐国刚刚经历了大战,国气大伤,绝不会轻易再用兵,现在就是最好出击扩张疆土的好时机!”连珏意味深长道,“机会难得。”
“蜀与楚早就签下了同盟国书,若是背信弃义,于蜀不利。”
“此言差矣,与楚国写国书的是先帝,而非当今蜀君。”
听着两位臣子的争执声,他们所言各有道理,李昭平深思着如何决意,蜀国内政刚刚稳定下来,变法尚在实施中,此事不宜介入外患。
“楚国大将军甘崇死了,梁君萧炎趁着楚国军心涣散,军无首领,要攻打楚国,这的确令楚国雪上加霜。”李昭平细细分析道,甘崇是难得的帅才,楚国一时半会儿怕是找不到接替甘崇位置的人。
苏仪道:“不止如此,萧炎这么恨楚璋,更因楚璋一直扶持萧炎之弟继承皇位,楚璋的涉事,害得萧炎险些丢了皇位和性命。不过……最后萧炎还是险胜,他登位之后,便说过与楚璋有不共戴天之仇。”
干涉他国内政,本就是险棋,李昭平心中暗嘲,楚璋乃庸碌之君。
“朕与楚国靖王有旧情,不愿攻打楚国。这样吧,回绝两国的使臣,朕视楚、梁皆为兄弟国,希望他们休兵言和,以免战乱伤了百姓。”李昭平此言,就是两不相帮。
“臣领命。”苏仪躬身一拜。
连珏眼中闪过深深的失落颜色:“皇上,如今虽诸国并存两百多年,可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定律。蜀国想要长久地生存下去,就必有进取之心,否则将被他国取代,走向灭亡啊。”
三百年前,天下只有一个大陈国,陈国后期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中,又行程庞大的权贵集团,政风黑暗,民不聊生。
后来发生了农民起义的暴乱,陈国军队从未打过像样的仗,纪律松散,士兵溃不成军。镇守各州县的官员各自招募兵马,平定暴乱,有影响力的世族平乱有功,被封为楚王、晋王、齐王等。
这些外姓王有了权力和野心,就不甘心仅仅做昏主的王,而后纷纷自立,天下四分五裂。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