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这个,那鸿钧仙君更是一肚子冤枉委屈。
竖一碑是正一道门的镇宗之宝,正一弟子无分内外门,都以收服竖一碑为己任。
倘若旁人来正一参观游学,还分个时间机缘。
那正一的弟子可是从小到大,经年累月的在各种尝试去破解竖一碑的办法。
他们对正一碑的感应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比如大部人都只能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感应到的几率更大,而少部分可以第二次感应的人,但往往都在一个突破期。
然而能第三次感应到竖一碑的,几乎没有。
有了这样的积累,那么正一道门没有说的是,很多正一的弟子,从入门那一天就被告知,不要随意尝试去感悟破解竖一碑,那样反而是浪费机缘。
长老们建议弟子们在炼气大圆满或者筑基大圆满的时候,才第一次去尝试。这个时候,他们多半都会得到一些模糊的感应,成功的概率极高。
而且竖一碑的这些感应一旦被弟子破解吸收了之后,后面突破大境界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这种技巧和秘闻,正一道门是不会对外宣扬的。
反而磊落大方的任凭其他修士随意去尝试。
那么最为关键的第二次感应的时机,则由很多弟子自行把握。因为能感应到的人不多,不如随便尝试。
大部分人,会找一个自己觉得瓶颈的时候去尝试。
万一成功了,也算是再次突破的机缘。
只有少部分精英弟子,且极具恒心大毅力的人,才会到自己下一次大境界突破的时候去开启这个尝试的机会。
一般来说就是,金丹大圆满突破到元婴期的那个阶段。
毕竟,元婴大圆满后的突破,是虚无缥缈,万中无一的几率。
但鸾钧仙君任行易是正一年轻一代弟子中,极为有恒心毅力的人。他能一直忍住,忍到自己元婴大圆满的境界后。
原本任行易在那几日就隐约有了心潮澎湃的感悟,觉得是时机去叩察竖一碑,看能否让自己摘取这十万年的大机缘。
当初正一负责接待的执事弟子则好心告知任行易,在那几日已经安排了其他宗门弟子的游学交流,估计正门口会人来人往,不好单独设一个结界。
任行易听闻,就觉得缓两天再说,反正竖一碑在那里,又不会跑掉。
然后就出事了。
昆仑来游学交流的楚藏言,误打误撞的唤醒了竖一碑。
甚至让它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白色荧光。
见此情状,任行易也没有想那么多,直接以神识探入了竖一碑……
后面的事情,就是大家传言那样,他们都在这次的顿悟中,获得了天大的机缘,甚至双双突破了化神的境界。
所有人都在诟病任行易得到突破的机缘,来历不正。
可怎么就不正了?
竖一碑是正一道门的竖一碑没错吧,他是正一道门嫡系内门弟子啊。
他早就为这一天,准备了数十年了。
而且原本就打算要好好的去静心感悟竖一碑的。
不过是因为礼让游学的小弟子们,这才拖延了几日。
所以,当看到楚藏言撼动了竖一碑后,任行易本能的就用神识去查探,然后也被竖一碑拖了进去。
是的!
是竖一碑主动「拖」他进去的。
可这个理由,几乎没有人相信,大家都认为,是任行易在抢夺或者偷窃楚藏言的机缘。
当初在场的修士那么多,当看到竖一碑被惊动,有几个人能忍住不去探查一下?
其实除了任行易,在场的修士都曾经尝试去用神识感应竖一碑。
但他们都没有触发竖一碑的机缘。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对符道的认知,或者说理解,没有得到竖一碑的认可。
倘若这个解释说得通,那么任行易当初能进入竖一碑,就不是在所谓的抢夺偷窃,乃是公平的竞争。
竖一碑认可了任行易的符道认知,然后才机缘巧合也进入了竖一碑,就这么简单。
明明是大家公平角力的事,到最后,反而嫡系内门弟子变成了名不正、言不顺之人,备受诟病。
这口恶气,鸾钧仙君任行易忍了太久了。
偏偏,掌门数次压制,不许他跟昆仑闹事,更不许他去跟楚藏言一争高下。说是要顾及到两大宗门之间的情谊,更不可挑起事端。
凭什么?
论对符道的传承和理解,任行易觉得自己不输于任何人。
甚至自己有感应的日子还在楚藏言之前。
只不过是一念之间,错失了先机,就变成了有口莫辩之人。
这么多年以来,任行易一直念念不忘,想要拿回属于自己的荣光。
这件事,几乎成了他的心魔。
所以当极堃殿的星御仙君在游说他的时候,任行易开始动心了。
昆仑,他看不顺眼很久了。
而且,掌门师兄他也忍耐很久了,什么都要忍让,什么都要顾全大局,也不看看现在正一道门成了什么样子。
不仅被昆仑处处压一头,甚至连魂寰那种宗门,也能翻身压在正一的头上。
下面众多弟子都在抱怨,明明是正一道门费劲心力琢磨的符纹符箓,可人家魂寰直接拿了去,破解了符纹之后,铭刻在灵器之上,就变成了魂寰的灵器法宝。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