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远山在美国考察最后一站是纽约,当时他对华尔街是有些想法,金融市场是美国整个社会的基础,如果华尔街有意外,对美国的经济的打击绝对巨大。
然而到纽约初步了解情况后,他直接放弃了这个想法,既然华尔街金融市场对美国如此重要,这里的防护和预案就不可能少。不说数据中心能不能破坏问题,就是能破坏也不会有影响,因为涉及到美国的经济命脉的这些数据肯定有备份,甚至不止一个备份。
当然,徐远山在纽约考察也不是一无所获,美国华尔街在现代时空重要,在二战时也同样重要,所以民国时空对美国华尔街下手,也是破坏美国经济、打击社会秩序的重要一环。
负责炸弹和导弹研究工作的01基地沈毅项目组,在3月中旬夏威夷海战爆发前就接到徐远山要求研发的一款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
整个基地研究炸弹和导弹项目的有二十多名科学家牵头,沈毅不过是一个大项目的负责人。
沈毅所接的研发项目就是反辐射制导导弹或反辐射制导炸弹。
沈毅这人脑子很活,经历也丰富,在法国里昂大学所获的硕士学位,是兵工专业的弹道学,1929年,留学归来的沈毅任南京陆军炮兵学校中校教官,后又出任少将特种兵团团长,是国民党炮兵的宝贝疙瘩,很快晋升为少将。
等沈毅主动投奔西北红军后,曾担任红军炮兵教官,平时他喜欢搞发明创造,变废为宝,利用废弃的炸药制作高档染料,为军服厂解决了染布的难题,他还教战士们自己制作食用醋以及酱油。
后来加入到01基地的军工研发工作,也算是对上了沈毅的兴趣爱好。
而且现在01基地的军工研发,最大的优势是方向不会错,细节就靠不停地实践来完善。
反辐射导弹攻击雷达,就是采用“顺藤摸瓜”的方式,这里的“藤”指的就是雷达辐射的电磁波。
基本原理和流程:发射前利用雷达电磁波对目标进行侦察,测定其坐标和辐射参数;发射后,导引头不断接收目标的电磁信号并形成控制信号,传给执行机构,使导弹自动导向目标;在攻击过程中,如被攻击的雷达关机,导弹的记忆装置能继续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这
与大多数导弹原理也没有多大差别,几乎是一样接收信号,控制系统引导导弹攻击目标。
但反幅射导弹确实是各类导弹中的高级货,研发过程更复杂,成本也更加高昂。
现代时空美军装备的ag88g增程型高级反辐射制导导弹一枚615万美元,而空对地攻击的反坦克导弹ag114“狱火”一枚导弹仅7万美元。
与反辐射导弹相当半架飞机的价格相比,反坦克导弹连尾巴都不值。众所周知,在俄乌战争中,也因为“标枪”反坦克导弹较便宜(不足二十万元的出厂价),美国和西方国家给乌克兰支援的武器中,该型号的反坦克导弹是成千成千的给。
有媒体称,俄罗斯军队有超过70%的坦克和装甲战车就是被“标枪”反坦克导弹所击毁。
美军的ag88g增程型高级反辐射制导导弹超过三百公里的发射距离也曾给中国防空带来麻烦,因为当时中国陆基以及海基的红旗-9防空导弹的射程普遍没有超过200公里,即使是新引进的s-400防空导弹的射程也没有达到300公里,无法有效拦截300公里外施放反辐射导弹的f-35隐身战机。
当初徐远山想到用b52轰炸机轰炸美国本土的时候,就考虑到给b52轰炸机配置相应的武器。
第一种踹门利器反辐射导弹是必须的,只有把美军的雷达站炸掉,那才真的达到如入无人之境,就算b52轰炸机在低于三、五千米的高空投下激光制导炸弹时也不会有风险。
沈毅项目组所接的就是反辐射导弹研发任务,考虑到短时间研发难度,徐远山把要求也放低一些:飞机空投,即空射的射程80公里以上即可。空射本身就能增加射程,目前01基地的各种导弹的射程在二、三十公里左右,需要增大火箭发动机和燃料容量即可。
另一个项目组是负责第二种b52轰炸机的武器,超过一吨的重型钻地激光制导炸弹。
等到7月初,沈毅项目组成功研发出反辐射导弹后,另一个负责重型钻地激光制导炸弹的项目组同样成功,这两款武器开始进行量产,这时徐远山从现代时空返回,又布置了两款新式武器的研究。
其中另一个项目组负责断电的“石墨炸弹”,徐远山从现代时空采购了各种规格的石墨纤维,甚至有石墨纳米纤维。这是准备用于b52轰炸机轰炸美国本地的时候,破坏美国城市的供电系统,“石墨炸弹”项目组就是利用徐远山提供的石墨纤维材料研发出断电的“石墨炸弹”。
但时间就有些紧,不知道等b52轰炸机去美国执行轰炸任务时,能否赶上研发出来。
而沈毅项目所接的新研发任务,却是徐远山准备用于现代时空美国的新武器:手机信号基站攻击导弹或子母炸弹。
从美国采购的电子元器件就是给沈毅他们用到这里,凡是用在现代时空的武器,徐远山要求不能使用中国电子产品。
徐远山很清楚01基地研发出来的反辐射攻击雷达导弹,是无法破防现代时空美军的雷达站保护防线,而且这也没有必要,因为徐远山不可能的出动大批落后的民国时空飞机去袭击现代时空美军的基地。
但攻击无防护能力的手机信号发射基站,中断手机通讯联系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为此,徐远山还从现代时空带过来十套手机发射基站,提供给沈毅项目组进行研究和试验。
而且,徐远山从英国皇家空军费尔福德基地搞来的b52轰炸机、f35战斗机和台风战斗机上面携带的各种先进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全部提供给01基地科学家研究,就算无法仿制也能够借鉴。
徐远山除了给b52轰炸机准备武器外,另一个准备就是美国本土目标选择,他在现代时空早已经组织人员,专门收集美国本土二战时的重要目标:军事基地、营地;发电厂,重要银行,当然更重要的华尔街主要目标更不能放过。
就算有蝴蝶效应,大部分目标的位置也不会有变动。
自从二战爆发后,美国华尔街股市也是繁忙异常,并随着战争胜败而跌宕起伏,给美国参战后经济发展和军工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徐远山无法摧毁现代时空的华尔街,但对用原始记账手法的民国时空美国华尔街,摧毁起来并非难事,有了具体的地址和布局,投下精确制导钻地燃烧炸弹,直接可以把华尔街夷为平地。
连底子账目都没有了,还炒个屁的股票?
武器问题解决了,最后关键是b52轰炸机升空作战的问题。
自从5月份b52轰炸机送到01基地的试飞机场给科学家研究,按照要求第一个月时间内,机组成员只是熟悉飞机而不能开动飞机。
到了第二个月,得到具体汇报的徐远山批准机组成员开动b52轰炸机在机场地面上来回滑行。
丁盛方是第一机组的机长,他是空军的第一批飞行员之一,最早开过运5运输机,然后是红鹰战机,在学习轰3(运八)飞机前,又学开了一段时间的802夜间攻击机,802飞机在后世虽然是农用飞机,但一些技术还是比较先进,最后丁盛方成为十架轰3轰炸机二十个机组的机长之一(每架轰3配两个机组),并执行了多次战斗任务,在夏威夷大海战中,他驾驶的轰3轰炸机击沉了两艘美军航母和十一艘军舰,荣获特等功一次,其他机组成员每人荣获大功一次。
他的机组因为技术出色,被选为b52轰炸机两个最早的机组之一,随后又有六个轰3机组被选来学习b52轰炸机。
但第一还是属于丁盛方的机组。
丁盛方理解上级为什么要求第一个月只能是熟悉飞机而不能开动,就是这架飞机太复杂了,仪器仪表之多,超出他前面驾驶的几款飞机的几倍、十几倍,仅是加油的操纵杆就有八个。
第一个月熟悉飞机,就是熟悉飞机上的一切,特别是驾驶舱的仪器仪表,必须默记在心,而且在蒙上眼睛后能脱口说出的程度。
到了7月20日,徐远山到了01基地,并用两天观察丁盛方机组在地面滑动时的操作,最后徐远山召集钱学森为首研究飞机的科学家还有丁盛方他们的两个机组进行b52轰炸机升空前最后的研讨会。
徐远山最信任的是钱学森,因为他的科学态度最为严谨。
钱学森先是介绍前段时间科学家对b52轰炸机研究的情况,然后提到他随丁盛方他们机组在地面滑动时所观察到机组情况。
最后,钱学森给出了机组成员可以驾机升空的结论,当然,为了防止意外,轰炸机应该要轻装,不负载任何货物而且燃油只需携带正常的十分之一。
这也是现在中国没有具备条件,按照现代时空的要求,飞行学员先进专业航校学习三年理论知识,然后通过模拟机到教练机,再到具体机型,而且都是采用渐进方式,从简单一些的二代机再到三代机或四代机,中间过程是以年为单位计。
原时空中国空军在成立的过程中,因为条件和时间所限,训练中就出现过一些飞行员的牺牲事故,年轻的中国空军能够与美国空军较量,成为一支强大的空军队伍,就是由鲜血和勇气铸成的。
中国空军早期因训练事故而牺牲的飞行员,级别最高的可能是张庆和:空二师的师长也是曾经击落美军b-26轰炸机的英雄。张庆和在抗战时就曾是八路军的营长,如果不是飞机失事,两年后张庆和也是开国少将之一。
既然在会上钱学森表示机组可以驾机升空,徐远山就定下在第二天开始进行升空训练,由他随机进行保护。
7月22日,01基地机场全部清空,各类飞机不是进入机库就是疏散到机场的边缘,为了防止意外,剩余的三架b52轰炸机也是分开停放,间隔距离超过五百米,……就算有意外不会一锅端。
作为第一个驾驶b52轰炸机升空的机长,丁盛方上机时候还是有一些紧张,当他看到徐远山的微笑时,心里也就踏实下来了。
作为第一批红军飞行员,丁盛方就是在这里的01基地接受徐远山的培训,现在徐远山身为太平洋战区司令员亲自陪他们机组一起升空,就是给他们吃了定心丸。
徐远山拍了拍丁盛方肩膀后,就坐到驾驶舱后面去了,免得干扰机组的正常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