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进攻印度东大门(1)---(1 / 2)

在看中国军队如何进攻英属殖民地印度东大门前,还得先了解英属殖民地印度的历史及后面发展的状况,这样才能理解现时空中国军队攻入印度后的一些策略和做法。

原时空一直到后世,仍有一些印度人感谢英国人,因为正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把四分五裂的印度糅合到一起。

被殖民了一个多世纪,印度人特别那些文化层次高的政要对于英国可以说是既崇拜又愤恨。

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四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有英国背景的印度高知阶层就成为了印度的头面领导人物,甚至这样的身份足以掩盖他们的一切过往,甚至后来是非不分,背叛他们的国家和民族。

由于独立后的印度领导人对于历史没有良好的评价,对于历史上的价值观和善恶是非没有做出反省,这就滋生了印度领导层狂妄自大的傲慢和目空一切的自负。

二战后东京审判中,战胜国很多国家法官都赞成对于日本甲级战犯的死刑判决,只有印度法官不仅不支持死刑判决,甚至质疑东京审判,以至于日本当时的外相重光葵还在著作中特意表达了感谢之情。

中国人常把印度人称“阿三”,那么印度人阿三的这个称号是如何来的?是百年前从中国上海租界流传来的。

上海当年的英租界中经常会有从印度调来的“打手或警卫”,负责一些杂事,而这些印度人是英国人的忠实“看门狗”,整天警棍乱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称其为“阿三”,而今,“印度阿三”一词已经广泛流传开来,多含国人调侃印度之意。

中国曾流传一种说法,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放到印度身上也是非常合适的。

印度一方自二战胜利后就一直以战胜国和世界第三强国自诩,除在东京审判中,对于惩处战犯方面标新立异式的提出了日本不应由军事法庭审判的谬论,更是在二战之后的时代,因为发起不结盟运动,还一直想要成为第三世界的领袖,更是对于周围的国家都很不友善。

二战后,英国见到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势不可挡,开始让印度独立,但也给印度挖了一个深坑,最后一任殖民地印度总督蒙巴顿提了一个“印巴分治”,本身就身是给印度埋坑,其中最关键的是:印度分成了三大块,东西两块属于“巴基斯坦”国,中间是“印度”国;而且在西“巴基斯坦”国与“印度”国之间,还留下一个未属的克什米尔地区。

中国人很多人知道“巴铁”……巴基斯坦,但同样很多人不知道原来巴基斯坦国是由西“巴基斯坦”国和东“巴基斯坦”国组成的。

因为各种宗教和党派利益冲突,二战后独立的印巴两国发生了三次战争。

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巴战争,就因为克什米尔地区归属大打出手,双方各胜一场,最后巴基斯坦占据五分之二,而印度占据五分之三的地盘。

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借东“巴基斯坦”国与西“巴基斯坦”闹分裂之机,再次出手,重兵攻入到东“巴基斯坦”国首府达卡市,巴基斯坦的十万军队全军覆没。

此战的结果,就是东“巴基斯坦”国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定都达卡市。

印度此举就把对手的“巴基斯坦”肢解出去一半还多的人口(东“巴基斯坦”即孟加拉国占当时巴基斯坦国人口的56%),印度终于能够在南次大陆称雄。

如果印度仅仅是与巴基斯坦发生战争,中国是无法可说,但二战后印度自认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为了迎合西方国家和苏联对中国的打压,借英国殖民时划定的“麦克马洪线”入侵中国西藏和新疆边境线,引发了中印战争。

此后,印度吐并了锡金还不甘心,到二十一世纪,印度为了给美国投名状,更是四处挑衅,频频在中印边境挑起事端,完全是一副锋芒毕露的南亚霸权争夺者形象,在一些国家的影视作品中还称印度为“文明古国大白象”,与中国之间的争斗也被称为“龙象之争”。

众所周知,自大航海时代开始印度就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在这里掠夺了大量的资源,同时还在这里成立了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以印度为中心向四周开展贸易,进入到十八世纪之后,英国人便开始在印度种植罂粟,向东南亚和中国输出鸦片。

可以说,印度从不是中国友好睦邻国家,而且常常是不解决国内贫困还以挑衅中国作为转移国内矛盾的手法。

所以现时空对英属殖民地印度,徐远山的建议就是进入印度东部后,可在英属殖民地印度孟加拉省先独立建国,给整个印度殖民地树起一个榜样。

因为历史上孟加拉曾是一个封建王朝国家,1757年英国殖民者克莱武率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在普拉西战役中击败了孟加拉王公的军队,在此地建立起傀儡政权,孟加拉开始沦为英国殖民地,孟加拉也成为英国殖民者最早征服的印度地区,在这之后,整个印度开始逐渐沦为英国殖民地。

先成为殖民地那就先解放独立建国,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的解放,独立建国就顺水推舟。

而且借解放过程,直接在殖民地解放区域实施土改,就会在这场殖民地解放战争中争取到更多殖民地人民的支持。

而且根据英国殖民地印度的具体情况,独立的孟加拉国将实行的政权体制,是以民族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政教分离作为建国的基本原则。

前面说过,原来的印共是靠不住的,而且印共在印度中政党也算是弱小势力,中国可以直接放弃,重新帮助成立新的印共。

印度中政党势力最大的是国大党,这个国大党同样靠不住。

国大党即印度国民大会党成立之初,宗旨竟然是:“英国对印度造福无穷,全国都为此对英国表示感激。英国给了我们秩序,给予我们铁路,而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们欧洲教育的无价之宝”。

其核心是要求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治;要求实行政治改革,在参政院中增加民选议员;实行保护关税;谴责政府的军费开支等。

可见,该党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不是民族独立,而是区域自治;它主张采用的手段是改良,而不是革命,这些政治主张反映了当时印度地主和上层资产阶级的要求,体现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重性,表明印度国大党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党。

对于国大党的领导甘地、尼赫鲁,可以团结成为统一阵线,但不能成为主导国家权力,前题就是中国军队帮助新印共摧毁英国统治及印度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

原时空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本人在印度国内几乎是说一不二,而印度的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在尼赫鲁执政时期建立起来的,他晚年为了转移国内视线,在中印边境挑起了纠纷,直接引发了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正是因为印度的国内政治继承了西方的帝国主义思维,是以绝对利己为根本目的狭隘政治,不仅不顾及到历史与客观事实,凡事只顺从高层的个人好恶和出身背景,这样的氛围下也自然会滋生出印度和一系列周边国家的激烈冲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