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中美航母编队对决前兆---(2 / 2)

这是一艘班森级驱逐舰,拉菲号(舷号dd-459)驱逐舰,旧金山伯利恒钢铁公司建造,1941年1月13日开工,同年10月30日建成。

拉菲号舰名之由来,源自勇敢的水兵巴雷特?拉菲(1841年~1901年3月22日),而且拉菲号下水时还请来巴雷特?拉菲的孙女来主持下水

该舰武备:5门127毫米主炮,2座5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6挺毫米高射机枪,2座四联28毫米芝加哥管风琴机炮(又称高射炮中的哈士奇),2座深水炸弹投放轨。

拉菲号舰长是汉克少校,今天他们在太平洋行驶,是属于训练节目,当然也带着侦察的性质。

和英国海军相比,急速扩军的美军训练明显不足,特别是需要底蕴的海军就差更远。

有时候,某些缺点是致命的。

汉克少校当然知道中国军队已经把夏威夷占了,但他觉得自己驱逐舰上有雷达,自己这艘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军舰之一,……最高时速节,确实很快。

真发现有什么不对,快马加鞭溜走就是了。

与南洋1号巡洋舰的距离进入30公里后,拉菲号上面的雷达兵也发现南洋1号,但只是孤独的一艘船。

南洋1号巡洋舰前出超过编队的好处这时也体现出来了。

接到报告的汉克少校认为对面是一条货船,这时美军舰上的雷达只是显示发现目标,没有大小也没有测出对方精准的航速,显示器上就是一个光点不停闪烁。

今天海面上透明度并不好,如果是平时,拉菲号在15公里的距离就能发现对方,然而现在进入11公里,汉克少校才见到对方的船头,可能与两船高度不高也有关。

因为两船相向而行,只是见到对方的船头,但南洋级巡洋舰船身较长,宽度比驱逐舰宽得也有限,加上十公里距离的判断误差,比驱逐舰大不了多少,甚至还不如四、五千吨货船的船头大。

汉克少校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没有见到对面有粗大的炮管,只有三根与127毫米差不多的疑似细炮管(前部的三座88炮),而且是单管。

他认为对面就算是军舰,火力也不会强。

所以汉克少校刚看到对方船只时,误判是一艘驱逐舰甚至可能是货船。

前面提到过了,南洋巡洋舰前后是两个大箱体,并没有二战时期军舰特有的棱角,加上十公里外看到的火炮又是细管子。

给人看到了,就算判断是军舰也应该认为是绵羊级的军舰。

拉菲号驱逐舰还有五座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呢?

等两舰拉近距离七、八公里后,汉克少校终于发现不对,真特么是一个大家伙啊!

他还没有命令开炮,就“走为上”,但他的第一个错误在这里形成了陷阱。

相向而行的两艘船,有一艘船想脱离,只能转向调头,这时还无法拉开两船距离,更要命的是这时横截面积为最大。

如果对面是普通火炮,发射出一轮炮弹后,到第二轮发射炮弹时,拉菲号驱逐舰可能已经窜出对方射程。

这边南洋1号舰长邱震刚开始见对方是小不点,就不舍得使用反舰导弹,所以他决定用突然猛烈的炮击消灭对方。

当然,也与邱震参加了航母编队的作战会议,知道前面交手要给对方留报警时间有关。

当发现对面美军的驱逐舰转向想跑时,舰长邱震命令早已做好准备的88炮自动射击系统开火。

火控雷达指挥下,五门88炮连续吐出炮弹,每门火炮一分钟发射超过四十发,而且大多数的炮弹打到对方军舰身上,一连窜的爆炸就在拉菲号军舰上发生。

等汉克少校发现不对劲,命令船只加速逃跑并要报务员立即给海军基地报告:发现中国海军军舰一艘。

电报发出是成功了,加速逃跑却不可能。

因为密集的炮弹把驱逐舰中部直接啃成一个大豁口,灌入军舰的海水,也使得船只慢慢下沉。

一个转向无法发挥高速逃脱错误和另一个误判对方炮击的威力,终于使得拉菲号陷入灭顶之灾。

因为拉菲号驱逐舰沉船过快,南洋1号巡洋舰只救上58人,不过里面还有汉克少校。

根据审讯,刘震从邱震那里得到驱逐舰已经向美国海军基地发出求援电报的汇报,至于美军海军基地是否接收到就不得而知了。

刘震命令航母编队缓慢往前行驶,这时离美国西海岸距离已经不到一千公里。

什么是守株待兔。现在基本也算得上是。

四小时后,“中华号”航母编队破译美军的电报,知道美国海军已经发现中国的舰队,又过一小时,两架负责侦察任务的中国海鹰舰载机起飞,开始侦察监视周围情况。

不说美国军队的反应和调动情况,3月12日晚,中国海军六艘潜艇,连夜展开对发现的货船攻击,击沉22艘货船,等于把美国西海岸运输线清空了。

其它没有被袭击的货船,现在只能在港口里不敢出来了。

但美国航空母舰终于大鱼上钩,两支航母舰队从北边南下,一支航母舰队从美国圣迭戈海军基地追过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船说手机版:https://m.shumkj.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