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后世误传和夸大的租借法案---(1 / 2)

“南洋1号”巡洋舰不是想甩掉后面的日本航母舰队,把日本这个航母舰队带到太平洋本来就是徐远山的调虎离山计划。

否则,“南洋1号”巡洋舰趁黑转向高速离开,一夜都能跑出四、五百公里,再借大海中一些岛屿即可以失去踪影。

7日下午,“南洋1号”巡洋舰又一次把前来进攻的八架日本飞机全部击落,终于让日本海航认清了形势,不敢再轻举妄动。

而且,“南洋1号”巡洋舰进入太平洋后,按照徐远山的想法,还会试验一舰击败一个舰队的作战:趁黑夜反向突进,逼近日本舰队后,用反舰导弹实施饱和攻击。

“南洋1号”巡洋舰这次作战,携带的反舰导弹可是有两百枚,就算有效攻击距离只是60公里,足够保证自身的安全。

而防空,“南洋1号”巡洋舰有88炮的近炸炮弹,有防空导弹和密集阵。

解放军海军再如何爆兵都是爆不过日本海军,更不用说美国海军了,唯一的途径就是在技术上形成碾压,两、三艘军舰组成的小战队能扛住敌人一个舰队的打击。

等到那一艘主力航母形成战斗力,让飞机携带空对舰的反舰导弹就能横扫一切,甚至可以逼向敌人本土,才能最后结束战争。

现在01基地将生产力量和资源向海战武器实行倾斜。

不说“南洋1号”巡洋舰进入太平洋准备拉开架势与日本海军大战一场,美国海军温斯洛号驱逐舰被击沉的消息,很快就传回珍珠港和美国本土。

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温斯洛号幸存的美军水手自然告之一切,虽然不知道是被什么武器袭击,但当时逼近美国驱逐舰的只有充满敌意的这艘巡洋舰,……美海军驱逐舰也装有对海面搜索雷达。

本来美国海军一艘驱逐舰的失事,还轮不到让总统罗斯福发话的地步,但现在罗斯福正为动员美国人民介入战争出现困难而发愁的时候。

因此,罗斯福指示美国舆论媒体借此大作文章,渲染战争威胁性。

罗斯福在后世被二战同盟国称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了解最多情况的徐远山,知道这老头是典型的老阴,是美国财团的代表人物。

二战前期美国是一个“孤立主义”十分严重的国家,这是罗斯福政府和美国财团有意为之,就是给敌对双方不停浇油。

在二战爆发前,美国受中立法的约束,使总统不得不颁布禁运令,禁止把武器运往任何交战国家。

为了修改中立法,总统罗斯福有自己的良策,那就是“以利诱之”,他对持中立态度的人说:“诸位忘了,欧洲大国拼杀之时,正是美国大发战争财的时候,候来自交战国的军火订单可以为美国换来大把的钞票,他们打他们的仗,我们发我们的财。何乐而不为?”

这就是日本大肆侵略中国时,美国的石油、钢铁,包括制造炸药和飞机技术源源不断送到日本的原因。

有了罗斯福政府的引导,舆论越来越倾向取消禁运,这样美国在1939年11月底撤销了中立法,实行“现款交易,自行载运”,从表面看来,无论是谁,只要拿钱,自己运输,美国人都卖给军火,其实这一法案大大有利于英法而不利于德国,德国船只如何能通过强大的英国舰队的封锁运回国呢?

但这也重重坑了中国一把,日本有强大的海军,有众多的货船,因此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是得到了美国大力支持。

因此才有美国议员的说法,中国因日本侵略死去的一半老百姓是美国人杀的,这样算来二战死去的两千万中国百姓,有一千万是死于美国人的手。

那时,等到希特勒纳粹德国已经把英国打得奄奄一息,加上日本已占领中国一大半国土后,为了不让战争失控,美国财团和罗斯福政府决定下场割韭菜,但孤立主义蔓延的美国也不是这么容易下场的,除等待机会外,就是先扶持英国人撑住,这就是“租借法案”出台的背景。

总统罗斯福亲自跳出来引导民众:“只要有什么地方的和平遭到破坏,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和平都受到威胁,我们必须认识到,空中传来的每一句话,大洋中航行的每一艘船,互相争夺的每一个战役,都会影响到美国的未来。”

罗斯福决定要支持英国,开始着手修改或取消中立法,就是后来著名的“借水龙管的理论”:邻居家着火了,先借给他水龙管,火灭了再把水龙管拿回来。

因为“租借法案”的糊涂账,后世就流行“租借”就是“白送”的说法,而且凭借战胜国的舆论制高点,更有“美国支援各国打赢二战”的各种宣传,就连中国由此产生了许多精美分子。

但事实上,二战让英法欧洲的主要国家在财政上破产了,中国和苏联满目疮痍,侵略别国的德国和日本也成了一片废墟,唯一是美国赚了一个盆满钵满。

这到底是什么回事?

首先,“租借法案”前,美国卖给英国的战争物资都是用硬通货支付的,不够了美国政府和财团就逼英国卖掉在美国的资产和股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人造纤维公司”,这是英国科特奥兹纺织帝国在美国的超级赚钱机器,该公司在美国拥有万名雇员,7家工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人造丝企业,价值亿美元。

美国逼英国立即卖掉,英国只卖了五千万美元,是摩根大通银行接手,接手后摩根大通银行转身就在金融市场出手,以六千五百万卖掉。

还有一个用“五十艘一战驱逐舰换九处英国殖民地”的案例也很典型,这也是二战后美国遍布世界有军事基地的来历。

回过头来再说说“租借法案”。

很多人想不通这“租借法案”的物资是什么来的,是美国人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提供的吗?是美国政府用财政支付的吗?

都不是,这不过是美国用于战争的一笔国防开支。

租借法案的正式名称为“促进美国国防法案”,具体内容:美国无偿或有偿的向二战的盟国提供粮食、武器装备等战略物资。

这其中关键就是“无偿或有偿”,也就是说不是任何国家想要就有,或要多少都有,这是有条件的,暂不去管其它国家的“租借法案”实施,就拿承担抗击日军主力的中国来说吧。

看看对中国实施“租借法案”,美国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

中国申请“租借法案”得到的是16亿美元,这在美国“租借法案”的五百亿美元只占很小一部分,不过抗战时期只到账8亿美元,而且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回惠租借”条件。

“回惠租借”又是什么东东:中国提供法币现金(如以法币为驻华美军采购补给)、战略物资(如对美输出钨矿、猪鬃)、人力劳务(如为美军修筑机场、房舍)及其他实物。如1942年7月-1944年底,中方向美方垫款总额达500余亿元法币,相当于同期国民政府财政实收总额的%。这种垫支,亦导致中国通货膨胀大幅恶化。

其中,中国必须免费给美国修几个机场,这几个机场的修建,中国花费非常巨大,加上美方人员在中国方面的各种作战和生活费用,中美商讨以后,认定中国在这方面支出总价高达5亿美元,这部分算到偿还“租借法案”中的款项。

再来说美国给中国“租借法案”的8亿物资用到哪里?

主要就是用到了缅甸战场,武装中国驻印的远征军就超过了半数,本来是中国人出人给老美打仗,老美出武器是理所应当的,但这批武器却是用“租借法案”款项支出。

中国在东南亚当了雇佣军,美国终于占领日本,成了太上皇,你说美国对中国的这笔“租借法案”赔了还是赚了?

剩下不到4亿的物资通过空运到中国,大部分用于类似归美国指挥的飞虎队的空军部队,小部分才落到国民党政府,这部分又被实权单位和四大家族私分卖到了黑市。

所以,从1942年至1945年,美国的“租借法案”对中国国内的抗战帮助真不是很大,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如火如荼展开反攻,偏偏中国战场却是最艰难的时期。

当然这与蒋秃子只知官场玩弄权术、不懂治理国家有关。

而且美国凭借“租借法案”掌握了话语权,战后否决掉日本应该赔偿中国的110亿美元。

当时,东南亚被日本侵略的国家都获得了赔偿,其中菲律宾就拿到了8亿美元赔偿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