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潮热天气真让人难受。”
穿着短袖和大裤衩的林东自言自语说道,他手里还拿着一顶白色硬壳礼帽,这是东南亚的洋人绅士最喜欢戴的帽子。
林东来到马来西亚已经半年时间,对东南亚的气候他和许多中国北方人一样很难适应。
林东原名是林东财,中国海外欧洲地区情报负责人,从德国撤回中国后,就改名成林东。
林东老家在陕西,从1935年跟随徐远山到上海后,他有五年时间没有回去过了。
在老家休息一段时间后,林东带四十多人从上海乘坐轮船到了南洋,先经过新加坡、马六甲,最后就到了马来半岛西北位置的槟城。
槟城中心城区叫乔治镇,事实上槟城虽然不是英国人最先到达,据说英国人到来时这地方已经有13人居住,其中三个是中国人,但这座城确实是英国人建起的,就如俄国人建起哈尔滨有些相似。
所以槟城有最多的维多亚时期英式建筑,也因为印度人来了,这个城市也出现印度的肚皮舞。
不过槟城是南洋除新加坡以外华人最为集中的地方,这里的华人原籍大部分是中国福建或广东潮州地区,小部分是广府和客家籍,所以有着各地的许多美食。
国内在马来半岛也安排有情报人员,其中就有土共成员沈尔七和王汉杰。
他们原来是菲律宾马尼拉市“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菲律宾分会”义勇军负责人,后划拨给太湖西山王学文情报部领导,成立东南亚先锋军的分支,1939年因为国内先锋军公开投入到土共和联合政府,东南亚的各先锋军支队撤销公开的称呼,全部转为地下,并逐渐汇聚到马来半岛,主要活动地区就是新加坡和槟城,刚好是马来半岛两端,也是华人最多的两个地方。
一百多年前,英国人把槟城、马六甲、新加坡这三个有港口的地方合为海峡殖民地,这是一个二级殖民地。
海峡殖民地的总督由英王委任,并兼任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的总督,是英属马来亚最高长官(当时常把马来西亚简称马来亚),总揽司法、行政、军事诸大权。
来接林东是沈尔七,而且三年前沈尔七在太湖西山也与林东见过面,另一位主要负责人王汉杰是在新加坡附近活动。
林东不会说南方话,只能用民国官话和英语与对方交流,英语也是槟城的主要交流语言之一,林东好歹在欧洲有两年多时间,主要活动范围在英国和德国,所以英语说得还算流利。
沈尔七给林东介绍南洋情报组织在东南亚活动情况:“为了不让殖民统治的英国人察觉,1939年底,南洋的先锋军支队宣布解散,所有成员公开不能称自己是先锋军,已经逐步转为土共成员或预备成员,加上参加抗战返回的华侨,土共成员包括预备成员,在马来半岛有863人。”
林东说道:“为了让我们有一个方便活动的地方,最好购买一个土地质量不好、偏僻地方的庄园,这次来的情报人员中,有两名是英国人,可以让他们出面购买。”
沈尔七说道:“如果不是矿山,庄园还是有可能转让,让但矿山不行,欧洲爆发战争后矿山生意很红火,前一阵还有华人的两个帮会和兴帮和义兴帮为争夺锡矿地盘发生了大规模械斗,死了十几个人,都是华人。这里华人的帮会很复杂,每一个华人富豪家族都组织有一个帮会,利用的就是老乡纽带关系,这么说吧,这里的帮会和国内上海解放前的青帮差不多。”
林东在槟城乔治镇落脚后,稍为了解,果然发现沈尔七所说的并非虚言,如果不是他们这次来槟城的人中有两位正宗英国人,估计都能有几个华人帮会上门敲竹杠了。
南洋中华人富豪不少,但像陈嘉庚那样热爱祖国善待其他普通华侨的富豪并不多,后来徐远山正是得到林东的详细报告,在土共政治局会议上直接否决让当地华侨富豪担任领导人的可能。
1886年槟城曾发生帮派骚乱,帮派之间打斗甚为惨烈,主要是内地一些背景复杂的人(主要是反对朝廷的帮派成员、走私商贩和海盗等)流亡到马来西亚,槟城本地富豪郑景贵以自己在华侨中的影响及手中掌握的帮会,与英国殖民统治者协力整治,事后,英国殖民政府任命他为甲必丹,华人事务都先由他处理。
所谓的甲必丹就是殖民统治者认可的华人首领,专司诉讼租税等华侨事务,但在当地没有真正的执法、执政权。
郑景贵的儿子郑太平于1921年也被任命为甲必丹,子承父业,他是霹雳州(槟城所在的州)最后一任甲必丹。
林东调查中发现,东南亚底层华侨多数是被骗来的,许多人是听同乡说到南洋吃苦两、三年就会有大富贵,实际上这两、三年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公司劳工”,上面可是有大、小工头严管,等两、三年劳作挣钱偿还来南洋费用后,才获得自由劳工的身份,可以到任何一个庄园或矿场打工,但与大富贵还差很远,连回国的船票都买不起。
这些劳工的侨居思乡意识浓厚,而且华人移民男女比例失调,与马来人文化差异太大,所以这批华人一开始大多不打算在马来半岛定居,而是希望赚够钱就回故乡,这种意识让他们更愿意结成乡党社团抱团,这就是华人帮派的来历。
特别是吉隆坡附近,华人移民中大部分是锡矿矿工,矿工组成的帮派乡党间产生了激烈的械斗冲突,但在冲突中最终磨合出了华人帮会社团地盘分割状况。
林东还发现,无论华侨中的富豪还是华侨底层,觉悟真提不到桌面上,如果谁敢在华侨中宣传反英国殖民统治行为,第二天就会有人报告到英国统治者那里去。
这也是沈尔七和王汉杰这两年来不敢在马来半岛发展武装力量的原因,现在的力量差不多就是帮会的规模,人数增加后一律送回国内参加抗战和解放事业。
林东对沈尔七说道:“我从国内出发前,得到的指示,还是以情报工作为主,在马来半岛,甚至在婆罗洲岛和苏门答腊岛建立情报组织,尽量不要介入当地华人的纠纷,更不要开展带有政治纲领的宣传。”
沈尔七有些不解:“那华侨的发动工作怎么办?”
林东摇一摇头:“我也不清楚,具体的指示就是把情报网络铺开,这方面经费足够,把这工作完成后,说不定发动华人的任务也就下来了。”
果然到1941年3月,具体的任务下来了,林东财、沈尔七、王汉杰组织起来的情报网络,联系并安置从国内返回马来西亚的战士和司机,这批人很多,接近八千人,几乎全是两年前到国内参加抗战的南洋华侨青年。
这些人回南洋前,已经统一集中训练了二十天,半天军事训练半天政治思想学习,他们也是最早知道南洋要成立一个华人国家的一批人。
训练过后,这些人陆续返回南洋各地,如果不是马来西亚的,直接参与当地情报工作,把收集的情报上报各地情报站。
而属于马来西亚的,回乡后除收集情报外,主要是发动身边的人,灌输华人建国思想,按每人联系五人算,那么就影响到四万人以上,而且这些通过返乡华人发展起来的,相对可靠一些,毕竟是知根知底。
这些人是将来起事后的主要预备兵员,不过他们自己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事。
当然,就算有人泄露消息,给英国人报告有华人要密谋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因为都是零散的活动,又没有军事装备和大规模军事战斗人员,即使英国人知道了,至多把那些宣传摆脱殖民统治的华人抓回来关押起来。
林东虽然在槟城购买下来了一个大庄园,里面能耕种的土地不到两百公顷,但没有开发的野林超过两千公顷,原来庄园是种植烟草为主,可能因为土壤的问题,效益并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