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五章外蒙谈判达成共识---(2 / 2)

其中补充说明唐努乌梁海和黑瞎子子岛交还的问题,而中方接管蒙古伪政府中央银行即蒙古银行并没有出现在协议中,而是等正式签署协议后由解放军派队伍随莫洛托夫、梅列茨科夫进入乌兰巴托接管蒙古银行,如何处理后面苏军不干涉。

协议还要求解散乔巴山的蒙军,当然对蒙军问题苏军同样不干涉。

两天后,经中国联合政府高层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审核,15日双方代表签署正式协议,史称为“苏赫巴托尔中苏关于外蒙古地位达成共识的协议”。

15日下午,解放军一支车队护送苏方谈判代表进入乌兰巴托,并把蒙古银行封锁并接管,这时对苏军的无线电封锁才全部解除,解放军车队搬空蒙古银行所有贵重物品,然后这支装上贵重物品的车队撤出了乌兰巴托。

16日,解放军装甲部队、步兵师陆续撤出外蒙,留下的是十个内蒙人为主的骑兵师,按照协议,苏军将在十天内撤出外蒙古,十个骑兵师就在中苏边境设立哨卡和巡逻点,其中一个骑兵师进驻唐努乌梁海,中国联合政府在乌兰巴托设立了外蒙古政府机构,其主要干部都是军队或联合政府的蒙古族干部担任。

16日,“苏赫巴托尔中苏关于外蒙古地位达成共识协议”在中国各大报纸全文刊登后,当天,全国各地都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根据土共中央指示,所有报纸不再刊登收复外蒙战役的战斗过程或有关图片资料,反而刊登更多欧洲战火和东北对日作战的消息,提醒所有人,战火并没有远去,中国还与日本处于宣战状态,台湾和琉球群岛还需要解放。

虽然联合政府上下开始对外蒙战役进行冷处理,主要是想隐瞒解放军战斗力和作战持点。不过,参加战役的各支部队评功嘉奖继续进行,每一位参战的指战员都获得“收复外蒙战役纪念勋章”。

牺牲的战士抚恤工作同样在进行中,除获得评选的功章外,其家属也获得一枚纪念勋章,除了按照政策发放抚恤金外,家属今后参军、进入工厂或政府干作的有优先权。

牺牲战士家庭在农村的,除继续减免农业税外(农村青年参军后,直系亲属享受农业税减免政策),还会获得村级组织的一定农业生产帮扶,而帮扶劳力就有农户的义务劳役统筹安排。

收复外蒙战役结束后,土共中央出台有关军人地位的政策,让军人成为全社会最尊敬的对象,包括军人家庭挂上“光荣之家”的牌匾。

参加外蒙战役的解放军部队大部分被调到东北,哪里有许许多多的农场,部队一边总结战斗经验,一边进行垦荒种地;少部分留在内蒙和华北。但有三千门火炮运往中朝边境,这里将会成为解放军炮兵部队轮换训练场,通过实战实弹训练提高炮兵水平。

至于何时进攻朝鲜境内的日军部队,土共中央还没有具体的作战计划,同样包括要解放台湾也是一样。

由于日本本岛粮食产粮减少,“米骚乱”此起彼伏,为了给本岛提供更多的粮食,日本对朝鲜半岛、台湾等百姓实行残酷压榨政策。

台湾有百姓偷渡到福建,并给联合政府上书,希望土共联合政府派军队解救处于水深火热的台湾黎民百姓,为此徐远山还参加过一次军委组织的会议,就是讨论什么时候解放台湾最合适。

徐远山知道,由于日本对台湾的百姓实施残酷的压榨和剥削,现在的台湾没有台独滋生的环境,但他确实不知道什么时候解放台湾合适,主要是解放军海军没有军舰,海军人员也没有训练出来。

倒不是他专门要等到日本海军侵占东南亚后再下手。

按照以前他收集到的推演,这个时空的日本与美国大干一场可能性比较小,但日本侵略东南亚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法属的越南、英属的缅甸、荷属印尼等地都有可能,否则日本只能饿死球。

其中有推演分析,当德军在欧洲取得上风时,日本还会与德国结成同盟,这样日本才有借口进攻东南亚,但日本不主动碰美军的话,美国什么时候下场参加二次大战就是一个悬念。

原时空日本海军袭击珍珠港后,美国对日本宣战,又借日本与德国同盟关系,对德国宣战,加上德国进攻苏联,才形成以美、苏、英为主的同盟国。

这个时空日本没有实力挑战美国了,就算美国用中断贸易逼日本也没有用,因为日本还有一个死仇中国已经崛起,打死它也不敢再和美国呲牙,珍珠港事件再发生微乎其微。

得益于一战的影响,美国在二战爆发前已经是经济实力首屈一指的大国,就算把德意日捆起来,都达不到美国的经济总量。

所以趁这段时间大捞一笔,才是美国人心里真正所想的事情,二战爆发后,美国跟德日之间的经济往来还在继续,尤其是石油,原时空美国加入二战前的两年,美利坚一直在给双方加料,攫取最大的利益。

刚开始时候,美利坚决策人还担心英法的强大,德国在欧洲所做所为并没有美国媒体进行谴责,加上这几年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美国财团和美国政府为了在各国战争中获取商业利益,给美国百姓灌输了“孤立主义政策”,真是玩脱了,美国百姓对各地发生的战争不感兴趣。

没有了“珍珠港事件”,美国会如何启动战争机器投入二战呢?

徐远山现在也失去预判的优势,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但最关键的还是土共自身强大起来,否则仅凭土共在二战中给各国销售药品、稀缺资源和各种物资,挣钱太多的话,说不定就有国家眼红,特别是美国。

中国现在有了一定工业基础,有了能保障全国人民口粮的粮食生产,如果想要变得更强,还是靠后世说的“科技强国”,是时候把所有在国外的中国科技人才召回来,还有国内的科技人才也要挖掘出来。

特别是原时空那些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船说手机版:https://m.shumkj.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