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公务自行车与59坦克---(1 / 2)

1939年7月29日,西安,民国时空。

高陵县政府总务处科长宋志民接到县政府的通知,让他到西安去拉回五百辆分配给高陵县政府的公务自行车。

为了这批公务自行车,县政府专门召开了一个专题会议,就是“分配、使用、保护”的问题,而且这还是省政府要求的,分配执行方案必须上报,后期使用过程出现问题,同样要求及时反馈。

没有错,他们高陵县是第一批60个公务自行车试点县之一。

在西安城公务自行车存放处,宋志民是头一次见到如此漂亮的自行车。

民国这时候前几年已经有了自行车,但数量很少,高陵县政府总务处只有两辆上海造的自行车,很简单而且没有眼前这批自行车的外观好看。

这批自行车为什么如此漂亮?

民国时期的自行车车漆是直接刷上的,当然这时国外已经有喷涂技术,称为“金属喷镀”,但国内还只是手工刷漆,刷漆目的就是防锈。

油漆均选用一些天然物质,如亚麻仁油、松油、凡立水、炭黑等配制而成,而且只能用刷子一道一道地刷涂在车辆各金属件表面,反复刷油漆过程大约需要三天时间,这严重限制了自行车的大批量生产。

原时空到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了氨基高温烤漆、聚氨酯高温烤漆等,使汽车、家俱外面漆的光亮度、耐久性和硬度进一步提高。

所以别看自行车厂是民用产品工厂,但也隐含了许多相对民国时空的高级技术,烤漆技术就被徐远山列为“一级保密”,这是因为将来还涉及到各种商品竟争问题。

在接收公务自行车时,宋志民还试骑了一下,这新自行车太好使了,骑上后稍微用力踩踏一下,车子就能窜出很远,要知道县政府总务处那两辆自行车蹬起来就很费劲。

宋志民并不知道这批自行车是与民国时的自行车区别很大。

原时空新中国第一辆国产自行车是天津自行研制成功的“飞鸽”自行车,当时研究人员在自行车后轮的轴皮上发现了关键点,提高了轴皮的加工精度,减小了压力角,大大降低了阻力,使骑行轻快起来。

虽然后来天津的“飞鸽”因为各种原因而落寞,被上海的“凤凰”和“永久”取而代之,但中国后来能成为自行车轮上的大国,还是有“飞鸽”自行车厂的功绩。

徐远山带来的这批载重自行车,虽然造型不是后世流行的时尚款式,但不仅各部件衔接吻合、圆润,外观烤漆闪亮而极其漂亮,而且因为轴承的质量使得行驶轻快,让所有见到的人都喜欢不得了。

宋志民除了接收这五百辆新自行车外,还有五套包含打气筒、易损件的维修工具,至于如何维修,据说后面还统一安排培训。

作为首次公务自行车使用试点县来人,宋志民领车时还领到相关文件,文件中还着重强调了一条,就是各单位要妥善保管、维护好这批公务自行车,一年后会进行复查,看看使用情况、有多少丢失和损坏的。

比这批自行车质量差的市面上普通自行车,一辆在民国时空都能卖到一百多元银元,说明这批公务自行车的价值更高了。

为了拉回这批公务自行车,高陵县政府派出的两辆汽车足足跑了三趟,宋志民知道自己的麻烦事才是开始。

果然,把自行车运回高陵县后,县政府在总务处成立了一个“自办”,科长宋志民兼“自办”主任。

分配问题还好,那是经过县政府专题会议研究的,各部门、各乡镇分配多少与宋志民无关,他们“自办”的责任,除了平时监督各个部门、乡镇政府使用公务自行车,公务外不得私用等等情况,最后就是做好维修服务。

自从有了公务自行车,宋志民是增加了许多麻烦,但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高了很多。干部们学会骑自行车后,无论下乡还是到县政府开会、办事确实方便了许多,汽车的使用反而减少,少于二十公里距离的公务且不是拉货的事情已经不能动用汽车了车,就连县委书记、县长下乡都是骑自行车去的。

这是徐远山集中隔离结束后,在居家隔离的第一天,直接从仓库把所有物资和三万辆载重自行车带到民国时空。

刚好是民国时空1939年7月25日。

这让主管政府工作的伍豪和任弼时非常惊喜,因为除了眼前这三万辆自行车外,据徐先生说后面还有近六十万辆,稍微迟一些还有三条各年产两百万辆自行车的生产线。

这会给联合政府省了多少钱,今后自行车生产销售后又增加多少财政收入?

伍豪还担心地询问徐远山:“这批自行车和生产线在你们哪里花了不少钱吧?”

为了在现代时空采购物资,徐远山最早时候把弄来的黄金给联合政府移交时,就留下二十多吨黄金,以弥补现代社会销售玉石、名贵药材及名贵木材家俱收入不足。

徐远山点头承认:“按照我们的算法是用了不少钱,但很值得。”

这批自行车和三条生产线,后面要发往泰国,各种费用总共花了一吨多的黄金,价值人民币五个亿左右。

但账还不是这样算的。

比如原时空七十年代,不说凭票了,一名国家干部用十个月的工资才能买到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而到2020年,一名干部的工资收入能买十辆这样的自行车。

经济越落后,自行车的价格才更高。

任弼时接话说道:“太值得了,按照现在一辆质量都不如这批自行车的,市面上都卖一百多银元,六十万辆至少值六千万银元,后面我准备建议政府只留五十万辆当公务用车就够了,另准备对外给社会销售十万辆,能收回一千多万元银元呢。”

徐远山又解释道:“后面大批量生产后,价格还可以调整,我意见可以按照较高价格销往国外一部分,国内价格可以调低一些,这也是后面这几年我会用一部分精力放在民生的轻工业产品上面。比如,借这次自行车生产,增加轴承和胶轮生产量,还能生产大量的人力自行三轮车,而烤漆工艺更是挣大钱的技术,与轴承生产技术一样都属严格要保密的技术。”

最后,按照徐远山的说法“光是车辆表面烤漆业务,足够从世界豪车上面挣回几十个生产线的钱”。

后世有来料加工做法,徐远山提前考虑到二战结束后,可以专门给国外豪车外观烤漆,利用垄断技术,狠狠赚上一把,营销也简单,就是把国外所有豪车各买几辆回来,用烤漆处理后再返销回去,不说价格翻倍,增加20、30%还是有可能的,就不信那些豪车厂家不动心。

垄断国外豪车外观烤漆业务,绝对会赚来大笔钱,用同样方法,各种工业产品徐远山都可以用超前十年的技术割全世界的韭菜,……中国制造将会成为质好价高的代名词,这也是中国工业弯道超车的最好机会。

这也正是徐远山把烤漆技术、原料列为“一级机密”的原因。

有了徐远山提供的自行车,联合政府领导开会研究后,正式决定五十万辆自行车先作为政府公务用车,后十万辆和陆续生产出来的自行车再对社会销售。

后期根据需要生产各种男女式时尚自行车辆,专门销售到国外挣钱。

前面的自行车作为公务用车,是因为目前政府职员除教师是薪酬制外都还是实行供给制,干部自己无法购买,而全部推行薪酬制按照土共中央的计划还需要两年时间准备。

将商品销售到国外,换回需要的工业产品,青霉素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不仅在国外打下了影响基础,同时也改变了土共高级干部的思维,当然要大规模实现外贸交易,还必须等到二战的战火平息,和平到来之后。

目前还是重点考虑军用武器对外销售,如徐远山着手建设的真空电子管和近炸引信工厂等,这些原时空五十年代的东西,同样会让中国换回大量的硬通货。

除青霉素外,后续徐远山还会通过现代时空医学技术,还陆续向世界推出能治中风、肺结核、糖尿病(人工胰岛素)、疟疾和红斑狼疮(青蒿素)等疾病的特效药品,摆明要薅整个世界的羊毛。

有了钱就能办中国自己更多的事情,比如减免农业税、实施全部学生小学甚至初中义务教育、完善老弱病残五保户救助体系等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