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打援计划,林彪考虑真的很全面了。
沈阳西北部的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古属燕国辽西郡与东胡等少数民族的边界地区,清朝时期还是皇家三大牧场之一。
换位思考后,林彪分析到日军的装甲部队有很大可能沿这条路线南下,毕竟在草原上步兵阻击装甲部队的突击会很困难。
所以林彪才会申请调黄克诚部的装甲师北上,这样他就有三个装甲师,当然刘伯承第三野战集团军配属的装甲师参战的话,就是四个装甲师了,虽然坦克数量比日军少一些,但不是还有特种炮兵的88高炮吗?
林彪手上掌握有两百门车载88高炮,这也还不算刘伯承部的一百门,按田忌赛马方式:就是88高炮对付玛蒂尔达2重型坦克和日本89中型坦克,解放军的t26轻型坦克和装甲车对付日本豆丁坦克和步兵。
所有战术围绕88高炮制定,其中两百门88高炮分成十个炮营这占了180门,剩下的二十门打散分配到步兵队伍中。
除了装甲部队的对决,解放军还有空地协同问题。
由陆军火炮帮助空军轰击日军防空部队,然后空军再对日军的装甲部队进行攻击。
林彪在红军时期就是出了名的好学,他有“红军之鹰”的绰号前,还有一个绰号就是“林大姑娘”,说的就是他像一个姑娘家那样沉默寡言,与别人交流也很少,他的大多数时间都用于战斗思考了。
林彪23岁担任军长,25岁担任红一军团军团长,虽然他不是军团长中年龄最小(寻淮洲21岁担任军团长),但一直都很稳定,军团长职务一直当到长征结束,说明红军上下对他的能力和表现是予以认可的。
三年前,徐远山给红军和军校带来不少重新打印过的军事理论书籍,其中就包括强调突击和追击还兼顾反突击的大纵深作战理论,身为军校校长的林彪自然也是专门研究过。
林彪的彰武作战计划第一步骤,先是由两个步兵师在四个88高炮营和两个炮兵师配合下,在彰武南面建立阵地,形成侧面托底,而两个装甲师、三个炮兵师、六个88高炮营,还有集中所有运输车辆装运的一个步兵师,在彰武东面形成宽大超过二十公里的攻击面由东往西横扫。
击垮日军装甲部队后,南面的两个步兵师再压上,在装甲车部队配合下,将日军步兵大部队分割包围。
3月27日最先爆发的战斗,就是以装甲部队为突击前锋的日军进攻彰武南面解放军的两个步兵师。
虽然草原或沙地是有利装甲部队的冲击,但对面解放军步兵师除了有两百门重炮掩护外,还有四个88高炮营共72门88高炮掩护,短兵相接时解放军步兵连队里还有40火箭筒在手,这也是一款能破防玛蒂尔达2重型坦克的利器,只不过射程只有二、三百米的距离。
所以27日从白天到晚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还有士兵的喊杀声整整响了一天一夜,进攻的日军仍没法攻破解放军步兵的防线,还损失超过五十辆重型、中型坦克。
日军止步的一天一夜时间里,近七万的日军部队已经聚集在彰武的周边几百平方公里的区域里。
东北的日本军队也编了三个装甲师,但大部分坦克是分到有作战任务的步兵联队,也许觉得单独让坦克部队作战有些浪费。原时原空二战硫磺岛战役,守岛的日本栗林中将还得到第26战车联队一个中队28辆坦克的配合,这说明日本人对坦克使用的习惯根深蒂固。
不过,从理论上说,要包围占据如此大区域的日军必须有五十万人以上的兵力才有可能。
然而林彪就敢用包括新兵在内不到15万的兵力来围歼这七万日军,他凭借的就是解放军装甲师的高机动和强大火力。
等到28日,解放军的突击集团突然从东面挤压过来,虽然进攻速度不算很快,却像泰山压是无解的,近处的日军士兵被解放军的坦克和装甲车群殴,而当日军坦克出现或被发现时,就有多门88高炮专门去对付日军重型或中型坦克。
坦克作战能力是靠机动、火力和装甲这三样才能发挥作用。
现在普通坦克的火炮都是直瞄火炮,在500米左右的距离才有准头,但远在千米左右的距离它们纷纷被88高炮集火攻击,一点力气都使不上,而阵地中的日军士兵却被解放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在持冲锋枪战士配合下所屠杀。
两个装甲师在一个步兵师、三个炮兵师及两百门88高炮配合下,3月28日这一天从东到西横扫了五十公里,这个速度已经是步兵逃跑速度的上限,所以总会有一些无法逃脱的日军步兵部队寻找有利地形据守。解放军的步兵师就留下少量步兵和装甲车盯着,等南边两个步兵师上来后再一起合围。
而装甲师却是一直往西进攻,所横扫过的地方摧毁了日军的众多重型武器,并把日军的建制完全打乱,还消灭不少的日军。
日军哪里见过解放军的这种打法:炮轰后坦克冲,遇到日军阻击或坦克部队反击的就用88高炮直瞄打;天上还有多达三百架战机配合来回俯冲投弹、扫射。
等到天黑前解放军装甲集群停止进攻时,七万日军被消灭近三万人,大部分坦克和火炮被摧毁,剩下的四万多日军分散在彰武附近各处据险防守,但已经被解放军步兵在装甲车和火炮配合下团团围住。
林彪部这三个步兵师步兵部分都是按照1:1比例扩军,有近十万兵力,而且在彰武附近解放军拥有六百多门的重炮、近两百辆坦克和四百多辆装甲车(每个装甲师有一百五十辆装甲车,每个步兵师有四十八辆装甲车)。
白天进攻解放军损失的坦克不到二十辆,装甲车不到五十辆。
消息传到日本大本营,日本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副参谋长石原莞尔还有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都大惊失色,经过紧急商讨后,决定连夜从通辽、四平和锦州朝阳一线经过阜新派出援军。
距离最近的沈阳日军部队是不能动,围城的解放军部队也有不少。
通辽和四平的日军名义上立即出兵救援,但集结队伍是需要时间的,而且从这两处出发步行到彰武最快也需要五天时间。
最近和最快的,是在解放军阻击线前面的锦州与朝阳日军部队,所以28日晚阜新、北镇及盘山的拦截阻击线就爆发了激烈的攻防战。
这三天黄克城部在东北老百姓帮助下,不仅加固了阵地上的工事,还在阵地前挖出一道保留进出通道的反坦克壕沟。
二十万兵力在完备工事的阵地上防守,又有重炮、88高炮及装甲车配合,进攻一夜的日军除损失一万两千名士兵和87辆坦克也无法突破一处解放军防守的阵地。
1939年3月28日开始在彰武爆发的大战,直到半个月后,土共解放军在彰武周围草原和沙地歼灭了日军二十三万部队,其中还包括日军的两个装甲师团,这自然引起了多个国家的关注。
特别是德国、英国、美国的三个国家,德国在长春建有公使馆,得到的消息最早但并不全面,而英国和美国关心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日本身上下了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