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1 / 2)

最早提出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这一论断的是教员。

他在1925年12月1日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著名文章中,在论述产业无产阶级状况时,特别指出的。

徐远山跟随韩先楚的装甲师一起到阜新,是因为阜新有一个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那里有超过五万人的矿工,这是最好的兵源。

1934年5月,日伪当局管理经营东北煤矿的机构伪满洲炭矿株式会社(简称“满炭”)成立,1936年10月1日,“满炭”在阜新成立矿业所,统一经营阜新煤矿,到1939年,阜新矿业所已管辖8个采炭所,计有生产斜井44个、露天矿场3座,在建斜井2个、露天2座,成为“满炭”系统最大的煤矿。

身为东北人,徐远山很早就听说过“南有南京大屠杀,北有阜新万人坑”的说法,阜新城南边孙家湾南山的万人坑,占地五平方公里,埋葬着七万矿工的遗骸,这是日本侵略者在生产上奉行“以中国劳工生命攫取资源”的政策,坚持“要煤不要人”造成的。

所以,除了汉奸,东北人与日本人都有仇,特别是那些矿工与日本人更是有死仇。

阜新日军最有战斗力的就是这个驻阜联队,其它矿山警备队虽然有两千人以上,但都是分散在各个矿点,而且这些矿警队连轻机枪都很少,遑论火炮了。

因此,解放军装甲师消灭日军联队、宪兵队和日本警察拿下了阜新城后,趁势控制了火车站和交通要道,然后在阜新城找了几十名东北人的向导,由部分步兵团士兵、装甲团和坦克团分别组成二十多个机械化分队,天亮前把所有矿山点团团包围起来。

昨夜阜新城激战,有小部分日本矿警队连夜往北边的通辽或东北方向的沈阳逃跑,大部分矿警队仍在驻地防守。

逃跑的矿警队在天亮后不久,就被装甲师派出的追击部队追上歼灭,之所以把装甲师派来进攻阜新就是利用全师的摩托化,天亮时候阜新周围三十公里范围全被装甲师所控制。

装甲师的强悍战斗力在阜新平原发挥得淋漓尽致,天亮后一个步兵排战士配上一辆坦克和一辆装甲车的小分队就可以横扫日军的一个小队,而且对方连跑的机会都没有。

除逃跑的矿警队被消灭外,天亮后坚守的日本矿警队也遭到灭法要把整个东北从日本人手里解放出来。

刘大贵决定参加解放军,而且所有矿工都愿意参加解放军,因为矿工也没有别的出路。东北日本人为了防止矿山劳工逃跑,劳工的发型都很特别,不是剃掉两边留着中间,就是剃掉中间留着两边,这样照型即使逃出去的矿工也无处躲藏。

而且日本人为了方便管理,矿工都是以大队、小队和班级组成的,这也方便解放军管理,当然要参加解放军的矿工这些天就是要吃好、睡好,先把身体养好。

15日这一天,阜新煤矿工人参加解放军的有四万八千余人,还有四千人身体太弱没让参加,解放军安排这些矿工先在阜新养病养伤先干轻活帮助照看后勤。

韩先楚的装甲师不可能消化这么多人,否则就失去装甲师的机动能力,利用在阜新缴获的日本一百余辆汽车,加上各团的运输能力,两个摩步团增加了四千余名新矿工战士,另外装甲团、坦克团还有炮兵团增加不到两千余人,这些新兵虽然人手一支冲锋枪,但主要是帮助搬运物资和后面充当摩步团的补充兵源。

装甲师虽然只挑选七千多名新战士,但基本清一色是身体好、年轻的矿工,刘大贵也幸运被选到装甲师里,不仅领到一支冲锋枪和一身新军装,还给发了一件插有钢板的铁甲服,听老兵说这叫防弹服。

每一位新兵都安排一名老兵带着,平时射击训练和枪支保养也是归这名老兵教,战斗时必须和这名老兵在一起,而且装甲师装备冲锋枪比例较高,除了装甲团和炮兵营有部分战士装备冲锋枪外,两个摩步团的步兵班冲锋枪比例达到半数。

剩下的四万名矿工全部移交给随后步行赶过来的一个步兵师,还有布置到阜新的一个炮兵师、一个107火箭炮师。

关于扩军后如何编制和保持战斗力问题,黄克诚与徐远山进行过商量,考虑到第5军这次主要任务是阻击战,也就是相当多时间是阵地战,所以黄克诚觉得暂不成立新编部队,直接在原部队上进行扩编,扩编比例为1:2。

这样好处是原有的指挥体系无须变动,因为马上就投入战斗,新编后易造成上下指挥员之间不熟悉。

打完这仗再重新按正规野战部队整编,原时空八路军因为番号原因,也曾经出现过一个营的兵力上两千人的,后来敌后游击队称呼有纵队、军分区什么的,那就是不限人数了,下面的单位中几百人能称一个大队,一、两千人也一样称一个大队。

不过,韩先楚的装甲师因为要保持机动能力,一万七千人的装甲师扩编后全师兵力两万四千人,但随后赶到的一个步兵师直接吸收四万名矿工后全师兵力高达五万五千人,虽然战斗力有所下降,但经过战火锤炼后,战斗力自然会提升。

果然,这个增加四万名矿工的步兵师在随后的阻击战中打出了英勇善战的威名,师长是年仅25岁的秦基伟。

秦基伟13岁以义勇队身份参加“黄麻起义”,两年后加入红军,17岁担任连长。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土共将领中,许多人都有绰号,秦基伟也不例外,他的绰号叫“秦大刀”。

当然,原时空秦基伟名震世界还是他担任志愿军第15军军长的上甘岭战役,那一战彻底把美军打服了。

秦基伟率一个步兵师到阜新后,听说一下子给他四万名矿工新兵,立刻就蒙了,他胆子大不假,当红军连长时为了能上战场敢踹营长的门求战,但现在让他统管五万五千兵,这可是比国民党一个军的部队都多。

徐远山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名将,安慰说道:“秦师长,一万五千兵领着打仗,五万五千兵还不是一样领着打吗?就按照黄军长说的,1:2的比例,每级往大里编,一个班不过就是45人吗,你指挥的仍然是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和一个装甲营。”

这不算什么,原时空抗战胜利,从山海关出关到东北一支八路军游击队,三千人一个月扩编到八万人,随后还和赶来的国民党军队干了一仗呢。

秦基伟一想也是哦,可不用管多少兵,就管那些团长、营长得了:“好吧,我让每个步兵排领上一百名矿工回去扩充,但炮兵营和装甲营就没法增加人,还多出一万几千人呢?”

参加东北战役的解放军步兵师,炮兵营是三个105榴弹炮连,一个88高炮连;而装甲车营除弹药、物资运输车辆外,就是四十八辆四联高射机枪装甲车,这些技术兵种确实不能加塞新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