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远山看着眼这些土共核心领导人,想到后世的三线建设,并不是他觉得后世三线建设没必要,而是现时空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
由于西北红军崛起的原因,军工发展都是在陕西、甘肃起步,后来又给四川送去了不少的机器设备,加上山西重点考虑工业发展。
这些工厂特别是军工厂已经初步具有后世三线建设的特征。
原时空关于三线建设是否有必要,长期以来存在肯定与否定的争论,其中涉及到建设代价的问题,因为整个三线建设中国投入两千多个亿元人民币及大量人力,而那时也是中国经济最为艰难的时候。
但国家安全可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为什么最穷最困难时候也要搞出原子弹就是这个道理。
从原时空后世解密的档案资料看,当时的国际斗争形势是符合土共领导人分析的。
三线建设最早是1964年提出并实施,原因是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后,中国领导人为防止美国对中国实施核打击而采取的措施。
1994年,尘封在美国档案馆中的一批机密档案已满30年,由于美国历史学家的不懈努力,其中一部分终于被曝光解密,证实1964年美国确实制定了对中国进行突然核袭击的计划,且不仅仅是设想还有具体实施方案,无法实施原因就是中国有所准备了。
1969年三线建设的第二次高潮,也是在苏联的核打击威胁之下掀起的。
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中国黑龙江省珍宝岛发生了大规模武装冲突。这时,苏联领导人也企图使用核武器打击中国,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曾多次进行了研究。苏国防部长格列奇科竭力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的核进攻计划,还有一个意见,即有限地对中国实施“核外科手术”,主要是摧毁中国的核设施。
三线建设的两次高潮,都是面临美国、苏联袭击的危险之下进行的,并非那些“公知”有意诋毁的瞎折腾,这些“公知”还胡说八道称新中国二十年经济建设发展缓慢,却不考虑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战争威胁。
中国不谋求霸权主义,但也从不屈服任何霸权主义的恫吓。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你炸我一颗,我就还七颗”,虽然当时中国确实没有如此多的核弹,但却表明了坚定的信心。
如果没有抗美援朝的胜利和土共领导人的强硬魄力,新中国说不定已经遭到侵略战争。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之所以成为世界上的两极,特别美国最终成为世界头号霸权主义国家,想打谁就打谁。
除了工业实力外,就是因为他们拥有核武器,这是美国能奴役别的国家的工具。
这也是这个时空后面徐远山要承担的重要任务:尽最大努力破坏美、苏原子弹研制。
你美国如何打二战,徐远山不会去管,但他绝对是不允许美国先拥有核武器,就因为美国拥有核武器后总想用来对付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
原时空美国在朝鲜战争就想投放原子弹,到了1963年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美国还想使用“先发制人”这一招。
一个是霸权主义国家,一个是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国家,这就是天敌关系,是一种无法调和的关系,也是中国始终警惕美国的必要性。
三线建设就是当年中国被核威慑高压笼罩的盾牌,一直到21世纪中国每次的大阅兵所亮相的武器80%是来自当年三线建设的成果。
到了1938年10月下旬,华北的日军开军始往北撤退。
北京西效的黄仁宇,一年前见到徐远山率一个小队的红鹰战机在北平上空击落日军九架飞机,当时黄仁宇就有要参加这支中国空军的想法,但打听几个月后,只有南方江浙抗日先锋军的飞机符合他那天看到的情况,因为先锋军的飞机在南京城及华东上空击落不少的日本飞机,按照“胜利之声”广播台报的消息,最多一次都击落了上百架日军飞机。
但黄仁宇不知道如何参加先锋军,也幸亏他没有去江南找先锋军,否则同样会遭到拒绝的。
先锋军前期为了保密,除了从西北红军和江南红军游击队调过来的骨干外,在江浙地方都是由各地土共组织介绍和先锋军主动去发展当地青年参军。
又过了半年,黄仁宇从广播里收到消息,先锋军参加了西北土共解放军,这时他就怀疑这些飞机应该是西北解放军的空军,他不相信一个地方抗日组织能有如此强大的空军,当初在北京的二十九军都有几十万军队,还没有一架飞机呢?
等到黄仁宇准备瞒着家人南下去西北参加解放军时,还没有等动身,解放军就开始对日军反攻,短短三个月时间就打到了北平城的南边。
所以,黄仁宇决定不走了,等解放军到了北平城再参加解放军,这可是坚决打日本人的中国军队,据说纪律严明,特别那首“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歌曲影响最为广泛。
北平城里居民的收音机虽然被日军要求拆除短波接收线圈,但也有许多人把收音机藏起来,黄仁宇就有亲戚把一台收音机让黄仁宇保管,黄仁宇家是在效区农村,只要把门窗关严实,声音放小一些,隔着屋外的大院子,围墙外的人是听不见。
从广播上收到消息后,黄仁宇还得把消息传给这位亲戚。
10月27日,黄仁宇他们村的村民都听到北平城南面传来隆隆炮声,但黄仁宇还需要去北京城内一趟,给城里的亲戚送10斤面和两把青菜,北平城里半个月前所有粮铺都关门了,开门卖米面的店铺均被日本人抢劫,而且现在市面上使用的是重新流通的银元,每天从郊外运进城里的新鲜蔬菜日渐匮乏。
食物变得十分短缺,或者说,很难以适当的价格买到了,而且整个城市还遇到煤炭紧缺的困难,往常煤炭是由驼队从距北平六十里的门头沟煤矿运来的,而今驼队的运输已经停止,公共用电也随之频繁地停止供应,今年冬天煤炭紧缺会使许多人饱尝冻馁之苦。
进西城门时,黄仁宇没有见到往常几名在城门根站岗的日军,城墙上也没有小日本人的影子,平时城墙上可是密密麻麻荷枪实弹的日军士兵
事实上,解放军还在十公里之外。
天气渐渐冷下来,从热河刮来有些寒冷的西北风横扫几乎空寂无人的街道,大家知道北平这些天形势紧张,很少有人出门,往常巡逻的日军士兵也不见踪影。
黄仁宇不知道,解放军第二野战集团军有过攻城计划,还专门派参谋乘飞机返回西安的大学征求梁思成和林徽因意见:北平城墙的什么部位可以作为爆破的突破口,既不损坏古老的文物,又对居民的住宅损坏最小。
解放军拟选南城的西城门作为突破口,可是梁思成教授指出,北平有两、三座城门是未曾修复过纯粹的明代建筑,几个世纪里从来没有改变过,也没有损坏过,南城的西城门就是其中的一座,如果被摧毁,那将对艺术和建筑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梁教授建议,北城城墙的东部,日本人曾经修过一座新城门,城墙里只有一大片空地,曾经是科举考试的考场,在义和团运动时已经遭到破坏,倘若把日本人修的那座没有任何价值的城门作为攻城突破口,无论对艺术,还是对人类,都不会造成伤害,军方接受了梁教授这一建议。
不过,作战计划上报土共中央后没有获得批准,中央回复是宁愿进展慢一些也尽量保护北平城的建筑完整,因此解放军逼近到离城十余公里后就止步了,不过城外的日军阵地仍遭到炮击。
原时空北平城成为新中国首都有多种因素,但整个城市保持完好是主要因素,日军全面侵略中国时候,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很快就撤出北平城南逃,未经多少战斗日军就占领了北平市。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北平城落入国民党傅作义部手中,三年后守城的傅作义部起义,北平城终于完整回到人民的手里。
正在北平城街道走着的黄仁宇突然听到一阵阵枪响,他大吃一惊,赶紧朝街边屋墙根躲并蹲下来观察,本来就没有多少行人的街道这下子就真正空了。
这时,黄仁宇就听到前方传来喊声“紫金城走水了”“故宫走水了”,他才想起来,刚才听到的枪声好像就是从紫金城方向传过来的。
黄仁宇走到马路中间,果然城中心的紫金城方向上空出现了浓浓的黑烟。
又是一阵子撕心裂肺的喊声传过来“小日本鬼子杀人放火啦!”“老少爷们都出来救火啊!”,听到叫喊的嘈杂声,就有许多市民打开房门,每家都有一、两个人露头打探消息。
黄仁宇想到今天进城至今没有见到日本兵,说明这些小日本真跑了?如果他们跑前要烧北京城那真是造孽啊。
黄仁宇想到这里,就急忙朝紫金城方向跑去,他还不舍得身上那包十斤的面,只好用手抓起来放到肩上,这样才不影响他跑步。
等到黄仁宇跑到紫金城外面时,这里已经有许多市民赶到,有一部分围着几十个倒地的人在察看,地上有一滩滩的血迹。
现场虽然没有人组织,但仍有一部分百姓从家里提着水桶出来,有到水井去压水的,有提着水桶进了紫金城救火的。
到这里后,通过旁边的人七嘴八舌说道,黄仁宇才知道日本人昨天 上就开始撤出北平城,天亮时还没有走完,但有近两百名日本士兵拿着油料和火把跑到紫金城来放火,被市民发现,自然就有一些年龄大的百姓出来阻挡或者出言不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