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共联合政府除了在宝鸡西山工业区二十个大型军工厂启动各种武器制造外,还把其中四千多名原德国钢铁厂的犹太工人及家属调往张掖钢铁厂。
1938年德国各钢铁厂的钢铁年总产量已经达到2330万吨,为欧洲之最,这一批来的犹太工人就有来自德国的各个钢铁厂,但人数相对军工厂来说占比少。
这与徐远山提出先要德国军工厂的犹太工人有关。
张掖钢铁厂是“黄金矿藏换工厂”的最主要项目,当时苏联设计的是建设年产量百万吨钢铁的中小型钢铁厂,后来徐远山又多次给张掖钢铁厂送来更多设备,包括50吨的转炉和一条电解铝生产线。
不过张掖钢铁厂迟迟没有突破年产两百万吨的产量大关,后世酒钢可是达到年产一千万吨钢材的大型钢铁厂,现在张掖钢铁厂产量上不去就是工人数量受限的原因。
这次有了四千多名犹太钢铁工人,张掖钢铁厂的产量应该还能拨高一截,所缺的设备徐远山后续再补就是了。
日本钢铁产量现在主要依靠东北的几个钢铁厂,连同本岛的钢铁厂钢铁年总产量仅五百万多吨,钢材仅六十万吨,这也是日本发动侵略中国战争主要依靠来自美国提供废旧钢铁的原因。
因为日本还有一个吃钢铁大户……海军。
武器都是钢铁做的,所以战争中的钢铁就是武器,所以打仗就是打钢铁。
等到包头钢铁厂投产后,徐远山准备同样增加一些生产钢的转炉,钢铁厂的转炉是钢铁厂五、六十年代的技术,比四十年代生产的平炉更先进效率更高,出钢量更多。
同样,包头除钢铁厂和坦克厂外附近还同时建立一座以犹太工人为主的工业区,交通可利用的就是平绥铁路。
目前解放军第一野战集团军已经全部占领了察哈尔和热河大部,从四川、陕西及山西抽调有五十万劳力大军正在包头多处地方热火朝天展开基础工程建设。
土共联合政府目前逐步掌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各地抽调的劳务大军将来也会分化,一部分转化为建筑工人,另一部分转化为工厂的普通工人。
这些劳务大军人力来源还有国民党军队投降的士兵。
8月初陕西黄河驻守部队的二十万解放军在肖劲光率领下东出潼关,9月就一路打到了洛阳,并在山西解放军野战部队配合下解决了中条山四十多万的国民党中央军和晋绥军部队,因为这些国民党军队很早时候就缺少补给,加上汪精卫政府投降行为,国民党军队在战斗中纷纷起义或投降,伤亡不足十分之一,四十万士兵中有二十余万人改编成解放军战士,加上陕西出来的二十万部队整编成解放军第五野战集团军,由肖劲光担任司令员。这支新的野战部队将负责河南、湖北等地的作战。
解放军野战部队兵力首次突破两百五十万人。
另外,起义和投降的国民党军队士兵二十万人不宜继续从军的就地转成劳务大军,为了统一方便管理,这些劳务大军改称为解放军工程兵。
根据预计,后续还会有上百万国民党军队投降的士兵转化成工程兵。
山西省原来在阎锡山时期就有许多工矿企业,解放军消灭入侵山西的日军后,土共联合政府在整个山西开始进行土改,同时所有工矿企业全部重新启动起来。
按照土共中央的规划,利用山西省矿产资源和原有工矿企业,把山西建设成一个工业大省,但阎锡山的窄轨铁路体系是一个后遗症,等包钢投产后生产出新铁轨还得把山西铁路重新铺设,同时多条铁路也要同时建设,不仅与陕西的陕北、渭南相连,还要在包头方向新建设一条铁路线。
工业发展中除钢铁厂是重要标志外,另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就是铁是路,因此铁路又被称为工业的“血管”。
而日军中对工业化认识最深的莫过于现任海军次官的山本五十六。
日本军队高级军官里,山本五十六履历算是最丰富,他最先是从海军炮术学校毕业,以军舰炮兵身份参加日、俄对马海战,又回日本海军大学就读,毕业后去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接触航空兵技术,回国后这货直接改行,放弃炮兵而投身到航空兵,担任过驻美武官、第1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长,直到现在的海军次官职务。
可以说日本海军航空兵就是在山本五十六手中发展起来的,就连日本飞机制造的最早铝合金技术、he70的俯冲轰炸机技术都是他主持从德国谈判来的,否则住友公司的超级铝合金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身为亲美派,上次美国航空公司与日本三菱重工、中岛公司合作谈判,也是山本五十六主持。
山本五十六对日本研发的新式重型战斗机最为上心,原因是日本海军航空兵与支那全面战争中的遭遇太惨了,损失超过三百名日本海航飞行员,这些人差不多算是他的徒子徒孙。
山本五十六深受武士道的熏陶,其意志力和好胜心很强,他主动向天皇请缨主持研发新式战斗机工作。
三菱重工研制的战斗机命名为“十三式”,源自“昭和十三年(1938年)”,而中岛公司研制的战斗机命名为“钟馗”。
遵照天皇旨意,两个公司必须齐心协力研发新式战斗机,也就是技术、资源共享,采用还是美国最新式的v1710-11型液冷发动机,而且从美国采购的五百台v1710-11型液冷发动机已经陆续抵达,其它飞机材料也在准备中,就等新式战斗机研发成功后立即投入生产。
不过,三菱重工和中岛公司的新式战斗机研制是分开进行的。
三菱重工飞机研发首席工程师是堀越二郎,新式战斗机“十三式”在10月1日开始试飞,除了飞机更换成美国发动机外,机身主要由超级铝合金组成,武备更为强大,机鼻上层结构中安装了两挺毫米一式机枪,机翼内安装了两门20毫米99式机炮。
“十三式”试飞时候就飞出了超过550公里的时速(四千米高空),但后继研制中,对是否加装油箱、驾驶员的防护装甲陷入了争论。
因为如果不加装甲防护“十三式”战斗机可以有超过三千公里的大航程:3350公里(挂载副油箱)、2222公里(内部燃油),如果加装甲防护会减少四百公里的航程。
争论问题就交到山本五十六手中,虽然山本五十六非常珍惜手下的飞行员生命,但武士道精神还是占据了上风,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没有装甲防护的方案。
因为支那空军轰炸高崎市给山本五十六的印象太深了,现场他可是去过两次,而高崎市离支那上海都有两千公里。
所以山本五十六还希望堀越二郎把“十三式”战斗机的航程再提高一些,达到支那飞机一样的航程。
堀越二郎只好和原时空研发零式战斗机一样,就是在超级铝合金上打孔,减轻飞机重量以便能携带更多的燃油,把好好稳固的“十三式”重型战斗机弄成轻飘不稳固、外观似壮实际内虚的战斗机。
这时候日本人还不知道红鹰战机实际上是飞不了这么远,徐远山改装的那架飞机并不是用于作战,……尼玛,肚子里全是燃油打个屁仗啊。
这是日本人在战斗机研发犯的两个致命错误。
徐远山虽然不需要红鹰战机飞这么远,却在作战效能上面下功夫,红鹰战机目前算是飞得最快也是飞得最高的战斗机,提高作战效能就是要“先敌发现”。
一年多来红鹰战机在小型雷达方面终于得到完善,虽然探测距离只有五十公里,但却是能够全方位进行扫描,要知道当初给苏联提供的十架红鹰战机可没有安装雷达。
因为雷达的小型化,全靠后世的芯片,这是超越了四代以上技术,说白了每架红鹰战斗机都有一台小型计算机。
日本人赌徒心理再一次表现得淋漓尽致,何况山本五十六在日本海军是出了名的赌博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