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希特勒结束会谈,已经是下午5时,按德特里斯上校安排,徐远山只能第二天才能返回杜塞尔多夫。
吃过晚饭后,德特里斯上校弄来一辆梅赛德斯奔驰170v军用小车,看着眼前这辆非常有时代感又制造精美的小车,徐远山想到后世传说德国二战惨败的另一个教训:制造精良但数量不足,不仅坦克就连汽车的车辆也是远远不足,强大的德军还有一部分是靠骡马运输,归根结底还是德国资源的缺乏。
徐远山乘坐德特里斯上校驾驶的军用小车绕街道到处看看,这时的德国柏林,街道宽敞,高楼林立,不过街道行人并不多。
徐远山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机会再来柏林,眼前这座有430万人的大都市看上去经济非常繁荣,平民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几年后整个城市就全变成废墟。
9日上午,徐远山乘火车离开柏林直接回到杜塞尔多夫的海边基地,林东财见到徐远山安全回来,直接带上几个人雇一艘船把徐远山从现代时空带来的商品拉到英国销售。
后面徐远山携带超过一万五千吨的武器弹药、机床设备回中国就与林东财无关了。
而徐远山把带来的天然橡胶和其它稀有金属给德特里斯上校移交,按照徐远山与德国情报局的约定,将在基地旁边建立一座可装下超过二十万人的营地安置犹太人工人和家属。
至于如何建设营地和把犹太人运过来,那是德国人的事情,徐远山不会去管,按说好的,等犹太工人基本到齐后他再带自己人接管。
徐远山与德国成功进行“资源换工人”谈判,资源数量并不足以影响整个德国军备,但对德国一些犹太人命运算是有天翻地覆的改变。
徐远山之所以觉得谈判成功性很高,是当时纳粹既有的犹太人政策:把犹太人赶出欧洲,全部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区。不过该政策也受到纳粹中的高官质疑,认为一个强大的犹太人的巴勒斯坦,一定会成为德国的敌人,……这也是后来二战中德国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原因。
现在还没有爆发二战,不可能发生大规模屠杀犹太人事情,那么没收犹太人财产并肢解犹太人群体,特别是来自东方的龙帮需要部分犹太人当苦力,算是目前德国执行犹太人政策最优解了。
关于换人,说徐远山没有私心那也是假的,否则中国还有更多百姓等着去救呢。
他最初换人的想法,就是解决中国缺少技术工人问题为目的,他能够从国外或现代时空弄回来大量机床,但工人就无法解决,土共目前军工产量不足,不是原材料也不是机器设备,关键是缺少技术工人。
既然德国有权选择稀缺资源来交换,徐远山当然能提出先要的犹太工人,必须是德国兵工厂的犹太人工程师、技术员和熟练工人,那些犹太商人还是留给希特勒处理吧。
瓦尔特?罗森伯格是莱茵金属公司的犹太人技术员,一战结束后莱茵公司几乎解散,直到1933年莱茵金属公司的武器生产厂在柏林重建,从那时起瓦尔特?罗森伯格就进入莱茵公司这家武器生产厂工作,主要生产反坦克炮。
他邻居同样是犹太人的古斯塔夫?鲁道夫?曼宁却在克虏伯公司工作,克虏伯主工厂虽然在鲁尔工业区,但在柏林附近同样也有分厂。
柏林市虽然有许多犹太商人,但在工厂工作的犹太人更多,经商的还不到10%,其中更多的还是小商人。
这两年柏林的犹太人日子越来越难过,1935年犹太人被取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于犹太人不被承认是德国人。人整个德意志的德国人把矛头对准了他们,先是大学、中学开始驱走犹太人学生然后是教员,有些稍微不满的犹太人被抓捕,工厂里的犹太工人要么被开除要么被降薪。
但更严重的事件,9月10日德国政府突然逮捕在本土居住和工作的万名波兰裔犹太人,将他们强行驱逐出境。这些人很多在德国生活了多年,却被像猪狗一样赶到了德波边境关押,直到波兰政府同意接受他们入境。
这事件比原时空提前了一个多月,算是徐远山前往德国谈判引起的蝴蝶效应。
紧接是发生犹太青年枪击外交官事件,9月14日因父母被驱逐而怀恨在心的犹太青年格林斯潘携带一支手枪来到德国驻巴黎大使馆,要求面见外交官。
当德国使馆秘书出现时,格林斯潘突然拔出手枪,高喊“打死你这个肮脏的的德国佬”,随后对准这位秘书连开5枪,当场击毙了这位德国秘书。
15日,犹太人枪击德国外交官消息传回德国,当天晚上柏林的数千纳粹党员、冲锋队、秘密警察开始煽动游行,有超过三十万的德国市民也迅速参与其中。
15日当晚很多犹太商店的窗户被打破,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照射下有如水晶般的发光。
这就是水晶之夜。
水晶之夜中,共有1574间犹太教堂、超过7000间犹太商店、29间百货公司等遭到抢劫、纵火或损毁。
德国政府第二天宣布规定犹太人必须带符号标志身份;犹太人夜晚不得上街;德国所有学校不得接受犹太学生等等。
第四天,德国政府又宣布抓捕关押所有军工厂里的犹太工程师、技术员和工人,因为调查发现这些人正在破坏德国军工生产。
9月20日,莱茵公司技术员瓦尔特?罗森伯格、克虏伯公司工人古斯塔夫?鲁道夫?曼宁及家人全部被捕,家产全部被没收,随后被押送到杜塞尔多夫的一个关押营地。
瓦尔特?罗森伯格和古斯塔夫?鲁道夫?曼宁他们两家人算是最先到的关押营地,而且整个关押营地按性别和老幼进行分开。
到关押营地后,所有犹太人每天必须进行劳动,否则就没有食物,稍微人道一些是每天能够有一个小时的家人会面时间。
所有劳动就是建设更多的房屋,同时每天又有源源不断的犹太人被送来,关押营地里犹太人也越来越多。
瓦尔特?罗森伯格和古斯塔夫?鲁道夫?曼宁是关押在一起,这个关押营地采用关押由同一工厂或同一街区人员在一起的方式,而且每三百人成一队自行选出一个人担任队长,负责劳动安排和食物领取。
如果当天工作任务没有完成,整个三百人的食物就会减少,最少时不足正常一半的量。
瓦尔特?罗森伯格被推选出来负责三百人的队长,他发现这个关押营地的防守警卫很少,但他也听说了,从营地逃走的犹太人被抓获后一律枪毙,因为整个德国都在反犹太人,逃出去的犹太人根本就没有地方躲藏。
从后面来的犹太人那里得到消息,外面整个德国的犹太人处境越来越恶劣,食物减少不说,凡是有不遵守禁令或反抗行为一律被纳粹党卫军士兵枪毙。
德国政府就是找理由处决犹太人。
瓦尔特?罗森伯格每天的工作,除了安排劳动分配和领取食物外,就是整理他所管的三百人档案和家属关系。
档案包括这人的文化水平、都干过什么工种以及工作能力;家属关系,就是必须搞清楚妻子、父母及子女都在什么区。
如果搞不清楚这些东西,瓦尔特?罗森伯格同样面临被枪毙的可能,而且三百人的食物还会被减少。……队长是大家选的,没有选好同样是所有人的责任。
这就体现按厂或街区关押的好处了,瓦尔特?罗森伯格所管的三百人中不是一个工厂就是街坊邻居,大半以上都熟面,在大家配合下总算没有出差错。
这处关押营地的中间,是一个长宽超过一公里的大广场,广场中搭着一个高台。每十天关押营地所有犹太人要进行一次集合,集合后每次都是通过有线喇叭给大家宣读德意志帝国对犹太人的政策。
但集会听取的内容不是重点,重点是如果哪一个队没有按时进场到指定位置或者缺人,全队就被削减食物。
更奇怪的是,每次集会瓦尔特?罗森伯格都被勒令要求带上所有的档案材料。
一个月后,整个关押营地犹太工人和家属接近二十万人的时候,瓦尔特?罗森伯格被通知去开会,一名德国党卫军的军官宣布,鉴于你们犹太人所犯的罪孽,关押营地所有人将前往一个新地方服苦役,不愿去的人连家属一起就地枪决。
到11月3日,这时天气越来越冷了,瓦尔特?罗森伯格接到通知,带人去领取棉衣,这时他才发现警卫和发放棉衣的已经不是德国党卫军士兵,而是奇怪的亚洲黄种人面孔。
除了棉衣,瓦尔特?罗森伯格还领到大量近期的报纸,有德国的,有法国的,还有英国的,上面都有犹太人的消息。德国报纸上面刊登更多是犹太人犯罪和惩罚消息,而法国、英国报纸多是拒绝犹太人消息,而且这些报纸同样认为犹太人都是一群对国家和社会无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