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抗战时的三农问题---(1 / 2)

粟裕作战指挥在多数情况下,属于大开大合的运动战,但也有以静制动的时候,目前黄山地区的态势就是这种情况。

日军步兵第150联队占据屯溪(黄山),有原来国民党中央军构筑的防守阵地,先锋军的野战师当然不会去强攻。

没有装备105榴弹炮、没有经过一定攻坚训练,粟裕是暂不考城市攻坚战,原时空的淮海战役,全是把国民党军队的几个兵团拉出来打的。

红军时期土共军队在这方面有深刻的经验教训,教员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是符合中国土共革命的实际情况。

从农村根据地壮大起来,实力有明显变化后,才最后夺取胜利,这是抗战阶段同样要遵循的原则。

既然考虑后面反攻,江浙各地的游击根据地也需要扩大,这也是粟裕命令江南红军游击队全员北上的原因。

由于黄山地区先锋军、日军双方正在调兵遣将,各自准备人员和武器弹药,这就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也是野战师分散开来建立抗日政府的最好时机。

粟裕既然考虑用先锋军的根据地把江浙这片富裕地方围起来,自然会趁国民党使渔翁得利之计,在他们退出的大片土地上建立起先锋军的政权。

太湖西山先锋军有了江南红军游击队的支持,地方干部、缴获日式武器弹药、资金都不缺了,而且这次随野战师过来还有经过培训的一千余人地方政府管理干部。

所以当国民党军队高官怀着看戏的心态,暗自得意之时,先锋军直接在安徽东部、南部以抗战名义发动群众,只有国民党军队和日军没有占据的乡镇通通组织起来成立政府。

先锋军在华东三年打下的口碑、所积攒的红利,终于到了变现时候,击沉日军出云号巡洋舰、击伤日军加贺航空母舰、打下数百架日军飞机以及歼灭两万以上的小日本鬼子,华东老百姓早就家喻户晓。

加上日军在华东地区的残暴行径和国民党政府的无能,先锋军所到之处几乎到了一呼百应的地步。

而且先锋军地方政府还说了,考虑到老百姓遭到的劫难,一年内先锋军抗战政府不会强行向百姓摊派粮食,只会用银元购买,但也不允许任何队伍借抗战名义向百姓摊派,当然还要求大户人家减租减息,不减的就承担全村军粮负担。

而且各村、各乡镇要组织自卫队保护家园,武器弹药和训练管理指挥均有先锋军负责。

好家伙,不到三天时间,先锋军野战师就协助地方干部在八十多个乡镇建立起地方组织。

这涉及到的县超过了十个,组织起来的自卫队民兵人数超过一万人,只能让西山机场通过802运输机运来武器弹药,不过民兵使用的武器都是普通步枪,平均一支步枪和子弹有6公斤左右,802运输机短途运输的载运量最高是吨,一次就能运五百支步枪左右,四架运输机跑了四趟就让民兵全部武装了起来。

徐远山制定的根据地不摊派赎买政策,有没有后遗症暂且不说,又提供武器组织民众保卫家园,而且明言不仅防日寇还防土匪和国民党军队来枪粮食和财物。

有了口碑,又有了如此好对老百姓的政策,更有轻重武器装备齐全的野战师撑腰,安徽东部、南部一夜变色自然不足为奇。

就连撤退到开化县的国民党中央军第18军的第14师也遇到怪事。

代师长郭汝瑰接到下面部队军官的报告,说是动员乡下老百姓帮助挖掘壕沟准备抗击日军进攻,却遭到了拒绝。

理由就是“你们国府军队只保护县城,又不保护我们村,凭啥让我们去给你们修工事?”

而当派去联络的国民党军官想逞强后,对方也不害怕,说“他们现在已属先锋军管,谁来都不好不使”,果然还真把先锋军的人请来了。

先锋军的人来后态度很好,也承认这些老百姓已经归他们管理,国民党军队抗战没错,不过需要什么支持,必须先与先锋军联系和协调。

当问道:如何与先锋军联系?对方回答:当然是国民党政府来联系,听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秘书长都多次上过太湖西山,可以让他出面联系嘛。

这就是临时强化培训的好处,地方干部掌握对待国民党军队的态度和方式,先讲理再朝上推,但最后必须旗帜鲜明,只要占住理谁来都不要害怕,国民党军队如果使用硬手段,打回去就是:比拳头先锋军更硬,讲理谁还有“胜利之声”的嗓门大?

听完下属汇报,郭汝瑰差点没有忍住笑出来,尼玛蛋,就连军长罗卓英都不轻易见到军事委员会秘书长,你一个工兵营长还想使唤秘书长去联系?

“算了,你们也不要去惹先锋军,修工事的事就动员城里的老百姓吧。”

当然,郭汝瑰也知道先锋军这是借机报复国民党军队不战而撤出屯溪:你们国民党军队跑得比兔子还快,想让老百姓帮你们挖战壕,估计没挖好又跑没影了。

尽想好事,美得你呢?

这就是先锋军得理不饶人:你们不是要撤退吗?这些国土你们不守,那也怨不得我们来守吧。

所以自从国民党军队后撤,先锋军就安排队伍跟随过来,人数也不多,一个乡镇有时还不到一个连。

但别看这不到一个连,态度却硬得像石头一样,对国民党军队可是软硬不吃。

实际上,先锋军就是钻空子,军队作战也不可能常驻一个地方,这先锋军只要见那一个乡镇没有国民党军队,就立即派队伍过去,遇到国府村公所的先好言劝走,让他们把摊子收了,所有理由就是“日本人马上要来,他们是来保护百姓的”。

至于该不该他们保护,也没法跟他们先锋军说理,不走就直接驱逐,还不走就当汉奸先抓起来。

先锋军在敌后根据地的有关减租减息和军粮赎买政策,确实是徐远山提出来的,就连华北根据地也同样采用这样的政策。

徐远山当初提出“农村将来最好实行减免农业税”的问题,是有条件的,就是土地完成国家化之后。

土共是进行过讨论,争议不大的原因和原来红军执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差异不大,虽然苏区根据地也交军粮,那也是红军政府没有钱,而且当时军民一家,自己种出粮食给自己亲人吃,也模糊了交军粮的本质。

后来这个问题暂时搁置下来,因为土地问题如何解决才是大麻烦。

前面土共革命之所以叫“土地革命”,就是因为中国问题根源就是在土地上,农民没有土地如何能“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并没有错,就是看有没有实力推行和维护现状。

这也是当时地主和资本家代表的蒋秃子政府对红军苏区进行疯狂围剿的主要原因,这是阶级斗争的具体表现。

但到1936年红军长征北上后,日本侵略中国企图已经明显,中华民族生存危机和反侵略已经上升到首要矛盾。

所以土共中央暂时把“土地革命”放下来,号召全民抗战建立统一战线的倡议,又利用种子和减租减息联系起来,缓解农民和地主矛盾,成功解决西北问题成立了联合政府。

这种在甘肃存在公有土地和陕西及其它地方存在土地私有化并存的状态,这与原时空陕甘宁边区和各地敌后根据地状况类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