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先锋军决定要打一场防守反击式的伏击战时,追击进山区的日军第六师团伊藤善光大队也遇到小挫折。
在追击的两公里距离,日军就出现了二十多人的伤亡。
以前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这支中国军队远程射击精准度不亚于日军部队。
自从有穿越能力,徐远山就开始学习各类军事知识,自然也知道后世国内军队突击步枪为何没有全配瞄准镜所引起的争论。
不外乎是成本、不易保管、中间威力子弹射程近没必要以及心理依赖问题等原因。
所谓射程原因,就是突击步枪主要作战距离是在两百米左右,比拼的是输出火力;而所谓心理依赖问题,是担心士兵用惯瞄准镜后,一旦瞄具遇上损坏后射击会受到影响。
不过全员配瞄准镜也是大趋势,一些特殊部队已经开始改革,枪械全装上瞄准镜。
徐远山是坚持实用性至上的原则,加上在后世的社会里相对枪械,瞄准镜的获取是最没有风险,所以现在先锋军的步枪依然是大面积装备着瞄准镜。
天目山第一支队因为128师的新加入,瞄准镜反而是各支队比例最低,因为步枪配瞄准镜是需要专门培训的,使用技巧、保管习惯及校枪都是需要时间训练。
就是这样,第二营撤退时每一次阻击仍然有超过一百支装备瞄准镜的步枪和少量的反器材枪在射击。
尽管追击的日军士兵分兵跃进和单兵突击技术出众,依然有二十多名士兵中枪,其中还有日军几个掷弹筒手强行冲进四百米距离内想发射榴弹时被击倒。
更可恶的是,中国军队士兵还纷纷给中枪倒地的日军士兵补枪。
对抗中国军队四百米以上距离精准射击的,只有机枪和步兵炮,不过每次日军架设步兵炮时,中国军队在迫击炮掩护下又开始后撤一段距离。
日军部队出现的伤亡,更坚定大队长伊藤善光中佐的决心,绝不能让这支战力强悍的中国军队跑了。
日军第6师团是什么部队?
那是第6师团上下自己都认为是日军部队战斗力第一,就连所谓的钢军第五师团还要排后第二名的。
早在长城的冷口,日军第六师团击垮了中国军队主力商震第32军;华北全面开战后,第6师团一个师团就扫平保定、石家庄和永定河十几个师的中国军队。
这不仅仅是整个师团的官兵基本上都来自于熊本地区,这一地区民风彪悍,组成的军队战斗力很强;更关键的是该师团在战斗中,基层官兵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为了加强火力输出,一些步兵小队竟然自己装备上缴获的中国军队捷克轻机枪,一个步兵小队中轻机枪超过三挺很常见。
而且更与大都市出来别的日军师团不一样,身材矮小健壮的第6师团士兵确实在日军部队中最善于山地作战。
正因为如此,伊藤善光中佐认为在山地作战中,凭着自己的士兵耐力和速度,是能轻易追垮任何一支中国军队。
他唯一没有想到对手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徐远山。
徐远山很多时候最爱阴敌人,战斗中也常采用不对称的战术。
这次先锋军防守反击的伏击战,除了布置预设战场,既然兵力上不能增加,空中火力肯定会加强,甚至考虑到日军最后利用地形坚守,汽油弹都准备了多枚。
徐远山也是想通过这次战斗,先锋军在日军大队以下级别,三倍兵力下能否歼灭日军的常备师团主力野战部队?
因为山区中作战,日军能够展开的兵力最多也就是大队级别。
徐远山现在所承担的责任,已经不能再出现在战场一线,不过驾驶战机参加战斗还是没有人说,这可能是允许最大的限度,不过徐远山也没有多少意见,指挥部队消灭日军也很爽的。
撤退中的黄大恩心里很有意见,因为班里有一个一最小战士谢天佑,被原128师师长现在的天目山第一支队第二营营长顾家齐命令他们连先撤退。
当然,这也是为了增加后面伏击的力量。
黄大恩所在的连除了9名枪法最好的战士留下参加阻击战外,全连随爆破小分队赶往后面六公里的狼山坞。
到狼山坞时,黄天恩他们就遇到从北面杭垓镇赶过来的第一营。
第一营营长是熊小柒兼着,别的不说,伏击战是这些红军干部最为拿手的,在他指挥下两个爆破小分队12台凿岩机立即开工。
一台凿岩机十分钟能打一个开山炮的炮洞,按照计划第二营会阻击两个小时,这样足够准备140个开山炮,另外还布置了五十个遥控反步兵地雷和足够多的定向雷,这还是军部要求的。
这当然是徐远山要求,他知道这次伏击战是能解决日军这两个中队,但时间更为关键。
此战过后,天目山的先锋军还得分兵阻击日军三路援军,把日军挡在根据地之外最好,这能稳定山区根据地的民心;就算挡不住迟滞日军攻击速度,也好让百姓撤退入山中。
日军大队长伊藤善光中佐不是没有考虑过中国军队的伏击,但他并没有多少担心。
首先,因为日军步步紧逼,每小时攻击前进将近有两、三公里,中国军队根本没有时间准备;其次,伊藤善光得到的军情通报,这一带山区没有中国军队师级以上的大部队;最后,伊藤善光携带了一部电台,进山追上中国军队后他已经上报了联队,同时请求东北方向的安吉县城日军出击。
在伏击地点,爆破分队在弄开山炮和埋设反步兵地雷时,黄大恩他们排负责劝走山路边一个名叫庄村的老百姓,让村里的民兵小队带他们先离开村庄躲到山上。
这个小山村百姓不多,老老少少只有六十余人,就连民兵小队不过只是六人。
这是先锋军以防万一,担心被围的日军冲到村里把百姓当成人质,如果这样就麻烦了,所以撤退的沿途和伏击地点周围的老百姓是必须躲到山里。
所以先撤退的这个连以排、班为单位一路上劝说沿途村子的百姓暂时离开
等把山村的百姓全部劝走后,黄大恩他们这个连才和第一营战士进入伏击阵地,伏击阵地长度有一公里长,每侧山上安排不到六百名战士,确实人数是有些少了。
好在爆破分队在阵地前设置了不少石雷,最后在阵地边缘以二十米的距离安放了一枚反步兵定向雷。
撤退下来的第二营将穿过伏击阵地,然后堵在伏击阵地北边三百米处进行阻击,南面来路的方向布置密集的开山炮,到时候直接把路给炸断,如果日军还要强行突围,后面还用汽油弹补刀。
另外,为了不让这股日军因难撤退,在第二营阻击过程中先锋军也没有派出飞机进行轰炸和扫射。
中午1时25分,伊藤善光中佐指挥近六百名日军士兵追过狼山坞,前面日军伤亡四十多人,不过阵亡的只有十八人。
让日军第6师团这个大队士兵不服气的是,中国军队伤亡似乎比他们少,这是因为每次阻击地方的地形有利中国军队。
但现在前面的中国军队开始死战不退了,伊藤善光中佐命令炮兵小队开始架设步兵炮,而且机枪中队长田代泷藏少佐同样布置重机枪阵地,准备在火力掩护下日军士兵攻击中国军队的阻击阵地。
伊藤善光并不知道,他头上五千米高空,在肉眼看不见的地方,有三架红鹰战机和一架802攻击机在远处盘旋着。
天目山第一支队第二营长虽然是顾家齐,不过阻击战和伏击战都是出身的红军干部在指挥,在伏击战中的指挥更是炉火纯青。
为什么让第二营在最后的阶段坚决阻击?
就是因为日军追击队伍拉得比较长,最前面追击是一个小队五十人左右,当然攻击小队是轮换的,除伤亡原因外还有体力因素,所以说追击战中日军有一套成熟的战术。
同样,先锋军指挥员熊小柒知道如果伏击行进中的日军,一公里的伏击圈是无法把这支日军队伍全部兜进来。
第二营的坚决阻击,追击的日军小队只好停在阻击阵地前面四百米的地方,等待主力部队上来布置步兵炮和建立重机枪阵地。
伊藤善光看到旁边的步兵炮已经做好了准备,但还没有等到他发布开炮命令,就见到四处响起了隆隆的爆炸声。
前面不远处,站在一挺重机枪旁边的机枪中队长田代泷藏少佐,随着一声爆炸声腾空而起,这个机枪阵地刚好设在一处开山炮的地方。
爆炸声才过去不久,四周的山上响起了一片枪声,伊藤善光清楚知道眼前的中国军队在伏击他这支部队,虽然刚才的爆炸造成了几十名日军士兵的伤亡,不过身经百战的他也不惊慌,命令附近的士兵立即占领有利地形后,还让报务员用电台发出他们大队遭到中国军队包围的电报。
在日军士兵纷纷寻找有利地形的时候,天上俯冲下来一架中国飞机,在超低空掠过时候八挺机枪齐齐开火,被大口径机枪子弹扫中的日军被打得支离破碎,同时两枚炸弹扔到日军步兵炮的阵地。
伏击阵地上,最小战士谢天佑急得抓耳挠腮,因为k98步枪后坐力太大,所以谢天佑使用的是一支冲锋枪。
为了应对日军的突击冲上阵地或近身拼刺刀,先锋军每个班都配有两支冲锋枪,要么是班长、副班长使用或者是臂力较弱的战士使用,除此外排、连干部的驳壳枪全部保留,他们一般是使用长、短两支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