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1月25日,刚下课的抗日军政大学军事专职教员冯达飞,就被等在教室外的两名红军干部接走了。
红军中有许多文武双全的干部,但要说到料最多的都不及现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大队队长,抗大三大金牌教员之一的冯达飞,而且还是三大金牌教员中唯一的军事专职教员。
至于说到冯达飞料最多,不仅他是黄埔一期生,他进入黄埔前还在广东陆军测绘学校、西江讲武堂学习过,从黄埔一期毕业后根据土共组织安排到苏联高级航空学校和陆军大学学习。
七、八年时间上了五所国内外军校,从地面测绘、陆军到空中驾驶飞机,土共里确实没有人再比冯达飞的料再多了。
因为有测绘专业知识,所以冯达飞还是操炮高手,苏区红军炮兵部队的专职炮手,很少有人比得过他的。
随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西北后,冯达飞担任抗大最开始的唯一专职军事教员和第二大队队长。
当初成立“01”基地时候,中央准备把冯达飞调过去的,但抗大不愿意放人,抗大的首任校长林彪亲自找到教员,毕竟当时没有人知道“01”基地是什么东西,还能比抗大重要了?
后来中央政治局考虑到“01”基地现在仍是白纸一张,所以暂缓了冯达飞的调动。
但现在“01基地”的空军训练已经进入了常态化,徐远山带过来的训练飞机也超过了十五架,更关键的是设备制造中心在徐远山源源不断送来现代机床,前景更是不可估量。
政治局成员专门去了一趟“01”基地,达成了一个共识:这个设备制造中心,必定是中国工业的摇篮!
所以这次抗大不放人都不行,冯达飞正式被调去“01”基地担任首任司令员。
这次从西安出发乘飞机去“01”基地的,还有刚从苏联专程回来的常乾坤。
前一段时间土共与苏联就培养专业军事人才的谈判没有结果,只好把土共以前派往苏联学习的成员想法找回来,但由于共产国际王明、康生之类在国内失去权势和影响后,对留苏人员回归设置了很多障碍。
所以常乾坤迟迟无法归国。
常乾坤是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三期炮兵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毕业后经土共组织安排,1926年考入广州航空学校,同年赴苏联入红军航空学校学习,毕业后任苏联红军独立航空队准校领航员,1933年入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
常乾坤在苏联茹考夫斯基航空工程学院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毕业设计时,他曾设计了一台发动机和一架侦察飞机而获得苏联专家的好评。
和冯达飞一起去“01”基地的常乾坤,将成为刘震的助手,担任空军副司令员。
11月26日,冯达飞和常乾坤所乘坐的运5运输机到了“01”基地。
虽然上机前,保密的干部在讲解保密条例时,顺便介绍了“01”基地的情况,但现在到达“01”基地上空后,所见到的状况仍让他们大吃一惊。
宽阔的机场,被分成了两个跑道,两架初教六一左一右滑行后,双双腾空而起。停机坪哪里有两排飞机,一排是单翼的初教六,另一排是双翼的运5运输机和一架旧型号双翼运输机、三架双翼旧型号战斗机。
上机时候细心的常乾坤发现,他们乘坐的运5运输机他在苏联就没有见过,现在停机坪上的初教六也没有见过。
初教六最初是仿造自苏联的雅克-18全金属结构的前三点起落架螺旋桨初级教练机,但性能却超越了许多。
原时空的雅克-18初级教练机是二战后苏联设计生产的初级教练机,外形和性能肯定比二战前的双翼教练机先进和优越,更不说更先进一些的初教六。
如果初教六装备上武器,性能仍胜过现在许多的双翼战斗机。
而运5运输机是仿造1946年设计生产的苏联安2运输机,也是小型运输机佼佼者,载重量是1240千克,不过因为徐远山不识货,只图便宜就给弄来了五架,现代时空还有十架的备货。
现在运5运输机除了学员驾驶训练外,也承担“01”基地与西安之间的人员和物资运输任务,不过暂时还是由专职的飞行员驾驶。
冯达飞和常乾坤到“01”基地后,就被刘震和刘鼎接到基地指挥部。
冯达飞是牛人,刘震和刘鼎都听说过,不过对常乾坤就比较生疏,毕竟他这几年一直在苏联学习,回国没有几天。
但基地幕后的实权人物徐先生并没有在,同样冯达飞和常乾坤对徐远山也陌生,只是来“01”基地前,土共中央就吩咐过冯达飞和常乾坤,“01”基地权限最高的人是徐远山先生,但他在基地不担任职务,而且这个基地不仅是他提议组建筹备,主要设备也是由他提供。
刘震和刘鼎分别给冯达飞介绍了基地空军和设备制造中心情况。
空军有教练员8人,学员有832人,现在能驾机升空的72人,根据培训情况,832名学员中将有三分之一转成地勤人员,第二批学员1500人正在西安学习文化知识,经过三个月强化学习后,最优秀的500人再派来基地学习飞行,其余的学员继续文化课学习。
设备设制造中心有各类机床89台,工人和技术人员1351人,根据徐远山的要求将来会达到三百台以上,人员上万人,目前设备制造中心主要工作是制造各种机床为主。
其中两百多名工人、技术员负责两个机棚里对野马战斗机和at802攻击机的零配件分析,开始尝试生产加工零件和武器加装。
听说野马战斗机和at802攻击机的情况后,冯达飞和常乾坤也有了兴趣。
在at802攻击机的机棚里,刘震介绍说道:“说是攻击机,实际上是运输机,最大载重量是三吨,这架飞机是徐先生从江南带上四个人后直接飞到基地,否则基地的教练员更不够。”
冯达飞看着拆成零件只剩下架子的飞机就有些心疼,地面上的零件分成多列摆放,零件上还写有序号。
无论架子和零件都非常崭新,这是一架出厂不久的飞机。
冯达飞问道:“这就是那架载重三吨,航程达1600公里的攻击机?看样子才出厂,徐先生也舍得拆成一堆零件?”
刘鼎汇报说道:“不拆成零件,制造中心就无法仿造,徐先生说过他没有这架飞机的设计图纸和零配件详解图,只能拆下来,除发动机和电子设备,其它按照每人分配加工三十至五十个零件,尝试加工,如果将来能成功,每一个人就是一道工序。”
冯达飞问道:“这拆下来,零配件差不多近万个,回装也不容易吧?”
刘鼎说道:“拆的时候有三台摄影机记录,而且每个零件都有序号,这倒是乱不了。”
最后,大家转到野马战斗机的机棚里,同样也是拆成一地的零件。
刘震解释说道:“按照徐先生所说的,这型号的战斗机将是我们土共空军十几年战斗机的主力机型,所以是仿造的重点。”
常乾坤也问道:“我们空军的主力机型,有性能参数吗?”
刘震说道:“这飞机拉来后就没有试飞,不过按照徐先生的说法,这飞机最高时速能超过600公里,最远航程超过2600公里,计划安装八挺机枪,其中机枪四挺、机枪四挺,另外再配上六枚火箭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