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战争直播进行时(1)---(1 / 2)

1936年8月13日早晨6时30分,中国长江口外不到五十公里的东海海面上,一支日本舰队正由东向西驶来。

这是加贺号航空母舰编队,除了加贺号航母外,还有轻巡洋舰“那智”号和“那珂”号,驱逐舰有“冲风”、“峰风”、“风”、“矢风”等四艘舰。

首次采用定点打击战术的日本海军非常重视这次袭击作战,不仅派出最强大的航母还配了一群强悍的护卫,虽然支那海军不过是摆设。

正朝西高速行驶的加贺号航母,舰顶上的全通式飞行甲板有许多士兵在忙碌,准备起飞的主力舰载机有:“九五式舰战”、“八九式舰攻”、“九四式舰爆”。已经全在甲板上排列好准备起飞。

加贺号是去年才把三段式甲板改造成一个全通式甲板的,现在天城号进行的也是同样改造。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第二航空战队的生田乃木少佐正登上一架“九五式舰战”,他是第一波袭击的18架飞机指挥官。

生田乃木少佐是联合舰队航空战队著名的战斗机飞行员,他还创下日本海军航空兵第一个击落敌机的记录。

1932年2月22日,从加贺号起飞的三架舰战和三架舰攻与民国政府空军四架“波音218”型战斗机(p―12驱逐机)发生遭遇战,日机被击落一架、击伤一架,而当时的生田乃木大尉就把刚击落日机的一架中方战斗机击落,这也是日本海军航空兵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战果。

战后才知道对方还是美国公司试飞员罗伯特,众所周知,试飞员可都是飞行员中技术最出色也是最富有空中经验。

加贺号航母上,在生田乃木少佐带领下,18架飞机利用航母朝西航行及飞机发动机加速带来的速度,陆续从航母上朝西腾空而起。

7时整,生田乃木少佐把四架舰战、七架舰攻和七架舰爆,排好队形后才一起朝西飞去。

日本的所谓“舰攻”飞机是携带鱼雷或炸弹,只能进行水平轰炸的攻击机;而“舰爆”就是携带炸弹能够进行俯冲轰炸的轰炸机(前面日本一般称为爆击机)。

飞在最前面的生田乃木少佐,转头看看后面跟随的飞机,整个飞行阵形整齐而稳定。

生田乃木少佐想不通去攻击太湖西山的龙帮和“胜利之声”广播台,为什么要派出这么多海军航空兵的飞机,虽然情报通报说这个西山曾击落支那中央空军四架战斗机,消息还是来自支那政府的高官,非常可靠。

按照生田乃木少佐想法,能击落四架支那空军飞机,那至多能击落日本陆军那帮马鹿航空兵两架飞机,但对日本海军航空兵来说,估计一架都损失不了。

就是因为海航飞机训练和海上起降的危险性,让日本海军航空兵飞行驾驶技术和战斗力为最强,这一点也得到日本陆军高官的承认。

生田乃木抛弃掉头脑里的杂念,伸手打开飞机上的电台,这是有着收音机功能的电台,开始搜索“胜利之声”广播台的信号。

他是指挥官,也是导航员。

这时候空中飞机的导航主要靠地面参照物,在浓雾天气或海上则靠陀螺仪、罗盘和地图乃至日光月光星光,生田乃木的航线制定是要寻找明显地面参照物:长江、黄浦江、太湖。

但现在还是在海面上,只能凭借太阳升起方向确定方位,不过生田乃木还有更好的导航方法,就是“胜利之声”的无线电波。

目前空中飞机导航机(除导航机外,普通飞机没有装电台)常以某地广播电台为导航节点导航的,因为无线电是沿直线传播的,只要飞机偏离了航线,飞行员(导航员)就收不到这地电台的信号。

收到“胜利之声”广播台越来越强的信号后,生田乃木把飞机稳住带领整个机队就从海上掠过,进入了支那江浙一带的陆地。

生田乃木不知道这时候“胜利之声”的广播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他虽然多次进入到中国上空作战,但并不懂中国话。

西山上正收听“胜利之声”广播的张夫纯和任权维和所有收听广播的听众一样,发现正常播放的内容突然中断,换上了广播的主题背景音乐“vig42图纸换来一批34重机枪后,原来的自动对空射击架上其它双联重机枪没有动,又把34重机枪改造成四联装的高射机枪。

34是通用机枪,即能当轻机枪也能当重机枪,区别是当重机枪使用要换重型枪管,徐远山当初还要求的是双侧弹鼓供弹(每个弹鼓50发子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