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用行动向英雄致敬(2)---(1 / 2)

徐远山在东北决定自己先动手方式,而不是先去寻找东北抗联,如果有和他一样理工科思维的人就很容易能理解了。

抗联在东北的抗战,作用大不大?

从精神和号召力来说作用很大,因为代表了东北人民坚决抗战的一种决心,同时也给全国人民抗战活动带来了巨大鼓舞。

但在军事层面上来说,作用真不大,牵制了日军部分兵力?现在日本还没有发起全面侵略,牵制了那门子的兵力;破坏了日本在东北的生产和交通运输线?抗联的游击区都是在深山老林,够不着影响日军的生产或破坏交通运输线。

由于东北抗联队伍行踪不定,徐远山去找他们的时间估计都能炸五、六条铁路线了。

更不说直接找上门还会被怀疑。

而徐远山现在这样的作战方式,必定使得日军投入更多兵力来守护铁路线,结果东北抗联身上压力就会减轻,生存空间也会增大。

所以徐远山这样搅和作战,属于围魏救赵,极大地帮助了东北抗联作战,后面有机会再联系,这些作战就是徐远山的投名状。

最主要的,徐远山通过这样战术方式提醒东北抗联,炸掉铁路上一座小桥,它的作用远远大于攻下一个乡镇警察所。

这次徐远山才是轻轻一炸,还没有去炸隧道和桥梁,就让收到消息的关东军植田谦杰司令官已经大惊失色了。

他正大力推行为日本侵略服务的“产业开发五年计划”,这老狐狸出身于大阪,深知经济发展是军事侵略之本。

与后世所说的“打仗就是打后勤”同一个道理。

东北的几条主要干线,如果几天就有一天铁路干线被炸断,整个东北的工业至少会受到10%以上的损失,多的时候说不定30%都有可能。

徐远山到东北就是冲着日本这个软肋来用劲的。

另外,徐远山敢在太湖西山建基地,因为知道蒋秃子和他后面的靠山江浙资本家不会舍得让太湖周边变成战火之地。

打烂了,亏的算准?

但徐远山却不敢这时在东北建立一个根据地,因为这是钢铁同志都要掂量三分的关东军。

只能是游击区,既然是游击区当然就没有像他那样来去方便了。

他可以炸了北满铁路不久,就可以去炸南满铁路,或者去炸京奉线铁路,让关内的原材料运不进来。

同时也破坏蒋秃子这蠢货为妥协而进行资敌的行为。

徐远山更不是为了个人英雄主义,他连名字都不留,英雄个谁?

徐远山这次来东北前就查了许多资料,拷问赵一曼的大野泰治就用抗日中国人的人脑来配药吃;抗联二团长王惠桐重伤被俘后被日军用军刀砍下头。……

所以徐远山对这个时空东北大地上的日本人不会手软,他能上第五区讨伐队中队杀远间重太郎和汉奸中队长张福兴、米振文、廉江,就是先要出一口恶气。

然后在和日军正规军交手时,他追求就是毙杀。

现在徐远山用重狙子弹把一个日本军官胸膛打穿后,又把另一个佩军刀的军官用重狙子弹钉死在地上。

这个小队日军没有防备山上的抗联这么远距离就能击杀自己这支队伍的官兵,这时他们刚好走到开阔地。

这时期的日本关东军官兵,没有命令是不可能撤退的,但能下命令的军官已死,因此机枪手就地架起轻机枪对山上射击,其他士兵就快速冲锋起来,只要拉近到三到百米左右的距离也有还手之力了。

徐远山不去管冲锋的士兵,就用重狙先把三名机枪射手打死,然后才拿起配四倍望远镜的普通步枪对已经跑进五百米射程的士兵射击。

当然主要还是选择步枪上有旗子的先打。

徐远山用普通步枪射击时,不仅射得准,射速也很快,不到一分钟就连续打倒近十名跑在最前面的士兵。

这样精准射击,又让日军士兵收起冲锋的脚步,躲到巨石或树木背后。

否则,多跑一百米估计又要少一半人了。

徐远山一看没有暴露的目标,反正闲着也闲着,用带瞄准镜的普通步枪又给倒地上的日军士兵一人又补了两、三枪。

然后才拿起重狙搜索树木背后躲藏的目标,只和人一样粗的树木,根本就挡不住重狙的子弹。

子弹不仅能击穿树木,还在树木背后形成射状喷出的木刺。

这样用重狙又放倒了五名躲树后的日军士兵,算下来这个小队已经被徐远山放倒了近二十人。

徐远山对日军作战中,放倒绝大多数时候就代表击毙。

剩下的三十名日军士兵终于有人怕了。

二战期间曾有过记录,美军一个连被对手一名狙击手压制,大部分被杀。

徐远山现在不仅是狙击手还是有轻重两把狙击枪的狙击手。

所以,当徐远山再击杀一名树木后的士兵时,三十名日军士兵中先是有几名士兵往后跑,然后是一哄而退,让徐远山只来得及击杀三人。

等徐远山给重狙击枪装上子弹后,不到三十名的日军士兵已经跑到千米之外,这个距离重狙还能打得到的,不过徐远山放弃了。

还是留点杀手锏更好。

看着日军士兵跑得越来越远,徐远山用望远镜朝四周观察,看到没有异常,决定下去收集日军丢弃的枪技弹药。

其它武器他也没有带,重狙是带上的,还有半山坡石雷的遥控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