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第一次太湖反围剿(3)---(1 / 2)

徐远山穿越民国生存和发展,在现代时空采购物资中,花费最多是药品,其次是船模,而不是各类瞄准镜。

为了防守宽阔的湖面,他费了不小的心思,当找到合适武器船模并在实验中证明有效后,经过完善他还给现代镇江某水下推进器追加了第二批订单,大部分已经被带到了民国。

这就是用现代民用技术在合适地理条件下,吊打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军队。

这也是徐远山穿越民国的最大优势。

西山岛现在拥有船模鱼雷已经接近五百枚。

而且从他带来的现代民用产品里,除了小批量夜视装备、破译电台、无人机、航模、自动控制系统和小型雷达外,大批量产品的技术含量最高就是船模鱼雷。

成本也是最高,每只船模花费接近三千元,这还不算加装的炸药和雷管引信。

这参不多是用航模涡轮发动机制作对空导弹的成本。

但因为能在湖面多次实验,结论船模鱼雷最为可靠,不仅易控制而且防不胜防。

因为遥控需要,船模还需要露出水面,外观涂色与湖水接近,高速在水面跑起来时,就算用枪打也不易射中,而且实验过后也得出从船头或船尾攻击根本就防不住。

一般装药1000克,经过实验1000克装药的船模鱼雷,在船边爆炸时,没有任何木船的船壳能承受住这个爆炸能量。

所以,徐远山收到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西山岛和东山半岛,虽然用心部置,但不会因此紧张。

他上次返回西山后,曾听过刘振斌的作战计划,就是把敌人放近了打,这样就算武器沉湖了打捞也不难,如果弹药入水了,试验不能用的话可以试着把发射药晒干后复装。

西山的两个机械厂本身就比较闲,逐步接触低水平军品加工也是好事。

因此,徐远山修改刘振斌的建议,计划把敌人进攻的木船放到离岛三百米左右再开始发起攻击。

其中一部分操作人员就在西山岛和东山半岛岸边守株待兔;另一部分在机动巡逻木船上准备,特别是把所有船外挂机推进器都用上负责追击逃跑的木船。

西山岛和东山半岛上所有的木船要全部清空,干什么?

抓俘虏啊!

估计这也是船模鱼雷的突然发威,让西山部队有最大一次抓俘虏的极佳机会,船破要下沉了,你还不投降?

那像东山半岛上88师的两个团,劝降半天还是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不投降,全部打死又于心不忍。

刘振斌这次是负责西山岛西侧的防守,他带五十只木船和三十只机动巡逻船还有五百名战士,是收到敌人进攻的情报后最早离开东山半岛。

而且整个部队是沿西山岛南北两端分两路向西绕岛而去,到西山岛西半侧后,差不多是三公里左右留下12艘木船和6艘机动巡逻船,少数战士陪同小部分船模鱼雷操作战士上岸,大部分战士留船上藏在岸边的芦苇荡或内河里等待出击。

因为他早一步离开,并没有见到徐远山指挥用航模和火箭对空导弹攻击国民党的飞机,但也见到有一架飞机在远处湖面坠落,他也没有去管,因为他知道徐远山已经提前安排有快速木船去抓人。

最后,刘振斌带几个人和船模鱼雷操作战士上了岸,木船找地方自己隐蔽了起来。

果然,时间不长西山岛西侧湖面就出现了大批木船。

这时,才是上午11时。

国民党军队也是有能人的,知道西山岛北面和东面是龙帮防守的重点,但西面是几十公里宽阔的湖面,防守必定有漏洞。

而且西山岛是近百平方公里面积,不说龙帮几千人主要兵力都投入到东山半岛作战,就算这些全留在岛上,又如何能防守过来?

这个问题,徐远山刚到西山岛就意识到了,就是当初他认为的守西山而不能战西山的原因。

他能想到的,蒋秃子以及王敬九、孙元良当然也想到了,这次进攻虽然有些匆忙,木船也不够,但凭现在准备的木船是足够送超过一万两千人上岛的,如果还战不下,再运第二批官兵上岸就是了。

所以87师有接近两个团兵力搭乘近百艘木船绕过西山岛北面到西面来准备登陆。

当远外出现木船时,岸边隐蔽处,芦苇荡后面一块巨石后面,一位船模鱼雷操作战士,把船模鱼雷开关全部打开后,放入了湖水中,船模鱼雷在水面缓缓前进往湖中去。

按事前作战会议要求,是把敌人木船放到两、三百米距离再攻击,由各位操作战士自行掌握攻击时机。

操作战士左手拿着望远镜盯着湖中的船模,右手不时压着遥控器上的按键,调整船模前进方向。

他正估摸着什么时候攻击才合适,这次他携带着五枚船模鱼雷,这一公里范围和他一样在岸上操作的人员有五人,另外在芦苇荡里另有两只巡逻木船,那些家伙备弹更多,每只船上有十五枚船模鱼雷。

当然再远一些还有更多操作船模鱼雷的战士,他们都是在登陆方便的地方附近潜伏着。

所以当敌人木船接近岸边三百米,开始用机枪对着岸上目标射击时候,他决定发起攻击,然后尽快放下第二枚船模鱼雷。

在这位战士的操作下,湖面的鱼雷突然就加速了起来,直直就朝第一艘木船冲去,望远镜里的湖面出现了一条水带,高速撞上了木船。

没有等木船上国民党士兵反应过来,爆炸就在木船的船头下面发生,同时把木船前面趴在船板上持轻机枪射击的机枪手炸到了湖里。

爆炸也把木船前部掀离水面有近一米高,因为船头已经炸飞,等木船前部落回湖面时,一部分就沉入到湖水中。

爆炸发生时,木船里的国民党官兵还有些懵懂,但爆炸过后发现船头已经没有,所有人都惊呼了起来。

操作第一枚船模鱼雷得手的这位战士更不管这么多,他已经放出第二枚船模鱼雷,方向还是刚才炸的木船。

此前,这些操作船模鱼雷的战士,在模拟作战时就得到这样的结论:首批爆炸估计敌人会摸不着头脑,有很大可能会过来救援被炸毁木船的官兵。

果然,第二枚船模鱼雷还在半途时侯,就有另一艘木船靠过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