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六章又一种新式武器---(2 / 2)

他要亲自找一个打铁铺,打上十套“此面朝敌”反步兵雷的配件。

等进入南京城后,他再组装起来。

“此面朝敌”反步兵雷原理,对理工专业出身的徐远山是最简单不过,他亲自过来现场指导,只是方便后期的组装而已。

当初在甘肃时候,徐远山曾用石板或厚门板做过一些“此面朝敌”的反骑兵雷,可惜马家军骑兵没有冲到前面就败了。

当时没有条件,东西很粗糙,现在好歹有些条件,至少可以做细致一些。

万一油箱炸弹没炸死戴笠这些特务头目,就用这种特制的反步兵雷把他炸成麻子。

对了,后世有一种说法麻子不叫麻子,叫坑人。

前去南京城租房的人员,王学文安排在2日上午就出发了,都是上海本地人,而徐远山把他十个反步兵雷配件弄好后,是3日下午出发去南京的。

徐远山身穿防弹衣,外面又套了一件薄棉衣,里面腋下挎着格洛克手枪,徐远山显得有些臃肿,他提着一个棕榈箱子,里面装着现代先进设备。

徐远山从上海乘上沪宁的火车,先到南京下关车站下了火车,这里是沪宁火车终点站。

在这里徐远山换上了直达夫子庙的南京城小火车。

这条铁路正式名字叫“京市铁路”,不过南京人习惯称其为“小火车”。

但徐远山目测的结果,这条铁路不论是钢轨、轨距,还是机车、车辆、都和沪宁铁路设备并无两样,只因仅限在市内行驶、线路短、站间距离短,也可能是当地人称为“小火车”的缘由。

不过市内走火车,在当时可以算是南京一奇。

徐远山知道周围都是布满着国民党特务,他也不去考虑,除非对方冲上来开枪就打,否则他都不会有任何动作,把他抓走又能如何?

或者真徐远山很自然的神态,还真没有人上来找麻烦,所以他也有闲心看着周围。

不过这小火车真是“脏、乱、差”得很名符其实,而且徐远山下车后,一路走来又发现南京街的名字土渣的不得了,听说戴笠那帮军统前身特务就在鸡鹅巷,他也见有大树根街和前、后大树根街。

听说还有草鞋街的,不过没有经过那条街。

在夫子庙附近,根据约好的,他和昨头来的一名龙帮成员碰头,这位姓李的有四十多岁的成员并不知道眼前这位才是龙帮最大的老板。

老李直接把徐远山带到昨天刚租的房子,东西都已经置好,连米面油都少量备有。

徐远山进房后,看了一圈,又到门外观察了一下,对附近的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然后朝老李点点头,做了一个示意的动作,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这是为了不暴露他的口音。

得到暗示的老李直接离开,他是到下关去乘船,沿长江返回上海,他的任务已经完成。

到了傍晚,徐远山吃过饭后,趁着天色灰暗,他把组装好的无人机从后窗飞出去,然后利用夜幕降临,让无人机用热感夜视仪把房子周围绕了三圈,看看这间房子有没有被人监视。

或许是老李租房后,再没有出过门,还真没有人注意到这间房子。

当然,按照国民党特务的破案习惯,觉得对方情报人员如果到了南京,应该会到一些关键地方侦察地形,所以大部分的特务力量都分散在总统府、行政院、法院、各个主要机构和特务机关周围,盯着每一个路过的行人是否有异常。

而徐远山所要求的,到南京城的人员必须远离关键地方,租房的或运输东西的人员要么窝在房子里不出来,要么直接离开南京。

就南京城这点一百多平方公里地方,主要侦察的不过十几二十平方公里的地盘,他用无人机搜索几遍都用不了一个多小时,要知道他这台无人机留空时间近三个小时。

唯一不足就是遥控距离不能超过五公里,这里没有全球定位系统,超出遥控距离就会丢失,不过到四公里时就会提示。

南京房屋和上海不一样,大多数房屋只有两层,三层楼的都不多,更不用说有摩天大楼了。

这对控制无人机飞行非常有利,而且民国时空又没有无线电波污染,遥控过程中并没有干扰。

飞了两个小时后,徐远山把无人飞机回来,换上新电池,把无人飞机观察镜头又换成微光夜视镜。

前面是观察有没有异常的人体目标,下面他必须用微光来熟悉街道和路线,按照计划明天他又换东北方向两个公里左右的房子,就可以实现对总统府、鸡鹅巷军统(现在是第二处,为方便简称军统)和南京中华门道署街132号的中统(第一处,同上简称中统)进行侦察。

徐远山知道重要地方会有许多国民党特务在盯着,那么盯着这些特务也许也有收获。

什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就是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船说手机版:https://m.shumkj.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