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双方在榆中附近发生的战斗,只有三处。
龙组部队与新十一旅第一团在夏官营发生的交火,投入战斗的只是重机枪,双方发射的子弹加起来还没有到一百发。
黄克诚带着红军两个团包围榆中城,在红军队伍展开的时候,城墙上有机枪射击,被红军配置的三门迫击炮三发炮弹精准炸飞。
配合黄克诚作战的,是红一方面军炮兵营营长赵章成亲自带装有10倍测距瞄准镜的三门82迫击炮。
以赵章成操作迫击炮的神技,加上测距瞄准镜的帮助,那更是如虎添翼,所发射的迫击炮炮弹全炸在城墙上,瞬间把机枪炸飞。
新十一旅也是有三门82迫击炮,还全在榆中县城里,这也是夏官营第一团没有迫击炮对进攻的龙组部队无可奈何的原因。
但现在新十一旅迫击炮手一看红军迫击炮的准头,直接是怂了,因为他们要发炮必须是直视方式,就需要在城墙上架炮……就不够对方一发一门炸的。
黄克诚见守城敌军再没有开枪,也命令红军战士也不要开枪。
按照司令部给黄克诚和徐远山命令,他们有三日作战时间,但也要求这两地不能第一天白天结束战斗,否则就失去诱饵作用。
围点打援,点都没有了能否打援就悬了。
所以黄克城和徐远山第一天上午几乎没有表现也是如此,不过像徐远山那样肯定是冒坏水,心里就算计如何阴了对方团长。
这是解决战斗最好的方式。
真正战斗激烈的是中午时候,榆中城西边红军阻击兰州过来增援的马家军骑兵部队的战斗。
红军在这里布置阻击的有三个团兵力,当然由于地形原因,阻击面宽达三公里以上。
也是因为阻击面太宽敞,来援的马家军三个骑兵团选择一处看似防守薄弱的阵地发起集群冲锋,一下子就陷入了红军的陷阱。
马家军骑兵根本就想不到,红军竟然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挖了众多的陷马洞和到处布置的绊马绳。
自从徐远山把钢线带到民国后,虽然杀伤敌人骑兵并不多,但遭到马家军骑兵和国民党骑兵第二军的骑兵师深恶痛绝,就是因为这些钢线和绊马绳不一样,根本就是防不胜防……尼玛,连看都看不见,如何防?
所以马家军三个骑兵团发起的集群冲锋,直接损失七、八百人,一半还不是对方开枪打的。
遭重大打击的马家军骑兵却誓不罢休,又走了一个极端,三个骑兵团以营为单位分散开来,从远处绕过阻击阵地准备对榆中附近的红军进行袭击。
红军把阻击阵地的三个团中两个团抽了回来,留下一个团准备阻击来援的步兵,两个团布置在榆中县城外围三、五公里的要道上,屏护围攻榆中县城的红军两个团后方安全。
因为定西到榆中有七十五公里,东北军109师虽然从定西已经出发,但也是第二天才能进入红军埋伏圈,现在东边打援的主力部队还在潜伏没有暴露。
马家军骑兵的游击战术威胁最大的就是榆中县北边10公里处进攻夏官营的营龙组部队和红军一个运输团。
徐远山收到司令部关于马家军骑兵采取游击战术的通报后,就把红军的运输团收缩到堡子村,这个运输团武器只有几百支步枪不到十挺机枪,他把包围夏官营两处阵地的兵力撤回来协助防守,又把另外两处兵力合到西门外的阵地。
这处阵地与堡子村距离有三百米左右,中间挖了一条壕沟,徐远山要求两处能够实施火力掩护,并把防守力量即阵地射击方向朝外,在五十米至两百米设置了十道钢线绊绳,又在阵地前二十米左右设置最后两道钢线伴绳。
把这边安排好让战士修阵地后,徐远山决定尽快把夏官营里的团长陈国宾阴掉。
他能利用就是手上的一门迫击炮。
优势就是夏官营确实很小,又有冯世光提供陈国宾在里面的具体住址和平时的生活习惯,这样寻找起来就很方便。
当然,仅这样是不够的。
他把这只有三个足球场大小的夏官营进行了网格化,并教会了迫击炮炮手操作迫击炮如何按网格化进行炮击。
等准备好后,他和刘振斌和四名迫击炮手携带迫击炮和二十发炮弹到堡子村朝向夏官营村边的一家农户院子,让周围人员离开,迫击炮在院子外上架设好,并开始与夏宫营网格图对应计算前方夏官营有关射击诸元。
而徐远山直接在院子里放飞无人机。
无人机在徐远山操作下,先是沿农户屋檐飞出去,然后飞到村边小树林上面后才升上高空。
离夏官营约有三百米距离的五百米高空缓缓绕城墙飞行,无人机上的相机镜头是有中长变焦功能,能把目标放大十二倍。
徐远山就是利用无人机对目标进行跟踪监视,但转了两圈后还是没有发现目标。
徐远山就让刘振斌通知迫击炮手,按照网格上的陈国宾住址先发射一发炮弹,一是为了校射,用无人机帮助校正误差;二是校正网格与真正迫击跑射击诸元的差距。
第一发炮弹离目标住址偏差有二十米,也有一点小战果,炸伤了两名士兵。
因为有无人机进行了校正,第二发就直接击中房子,爆炸后从房子里直接窜出了三个人,其中就有一脸大胡子的陈国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