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远山知道这次进攻是红一方面军进入甘肃后第一次进攻的县城,也是教员执掌后的第一个大仗。
这也是今后红一方面军代表中央红军具有号召力的关键一战,特别在各个主要苏区根据地被国民党军队严重摧毁之时。
整个作战分为三步,也可以说是“三招”:利用夜间作战攻占二郎山;用迫击炮、重机枪火力压制岷州城,压制到让岷州城守军士兵无法移动、无法露出身影为止;最后以强大攻势的威慑力逼降。
其中最关键就是攻占二郎山,所以绝对不容有失。
20日新来的三十名红军战士也编入了龙组部队,徐远山考虑他们还不是完全熟悉龙组部队的作战方式,暂时任命为副排长和副班长。
而原来的排长、连长全是最早红二十五军支援的二十人中一部分,其余和徐远山第二批徒弟担任班长,所以班长中许多人是十四、十五岁的战士,调入这批成熟、作战能力强的红一方面军战士后,结构稳定了许多。
至少让徐远山松了一口气,否则就算许多战士在前面几乎没有参加作战,一个个十四、十五岁娃娃带其他二十岁左右的战士行军,也让人觉得不对劲。
龙组部队中原来承担作战的,当数是装备瞄准镜的神枪手、重机枪手和使用凿岩机的战士。
现在徐远山连同自己共有19支装配有狩猎专用夜视瞄准镜步枪的射手,四部夜视仪。
将19人分成了四个小分队,也就是分成四路进攻了。
除他带领三名战士外,其它三个小分队是五名战士持夜视瞄准镜步枪和背一包手榴弹手持驳壳枪戴夜视仪的战士。
当然参战的每人都带上了手榴弹,这东西夜战是最能发挥作用,特别敌人还构筑了三道战壕。
这些手榴弹都是一路从六盘山过来从国民党中央军手里缴获的,从效果来说比红军自造的手榴弹、马尾手雷强很多。
这是第一波攻击的队伍,在每个分队后面又配一队人数在12人左右的神枪手,这队神枪手的作用在夜间作战负责牵制、吸引敌人火力,不求有功,最好不能有失。
神枪手算是第二波进攻队伍,也是参加夜战的部队。
装备有四倍瞄准镜的神枪手是天亮时才正式投入战斗,这时装备夜间瞄准镜的战士就必须退出战场。
第三波是五挺装有10倍瞄准镜的重机枪,四挺重机枪分开配合四路进攻,一挺重机枪机动,哪里作战激烈就加强到哪里。
第四波就是三个步兵作战连了,虽然是属于第四波投入作战,但准备天亮时在神枪手和重机枪掩护下冲入战场实施清场、清缴作战。
第五波是五门迫击炮的火力掩护,如果哪里发现敌人顽强,除一线神枪手二线重机枪外,迫击炮也实施火力掩护。
这也是徐远山这段时间学习军事战术,加上他特有的理工思维,思路清晰、层次明显,不会傻到安排一窝蜂就上去。
剩下的是通勤连看守没有转化参加龙组部队的四百多名俘虏,这一战后如果再没有转化的俘虏就统一移交给红军。
分配好进攻路线后,第一波和第二波参加战斗的战士在天黑前分开到前沿侦察、熟悉各自的作战区域。
最后前两波参战的战士全部参加徐远山战前会议,会议上徐远山除了再次强调夜战的注意事项,还清楚指出每一路敌人的布置,战壕的特点,还有碉堡的位置。
碉堡就由就戴夜视仪的战士摸上去给塞进去手榴弹炸了。
因为龙组部队是20日下午过来的,休息一天时间了,吃过饭后又休息两个多小时,8时30分就开始出发。
徐远山又拿起那支最早用的汉阳造,一百米的射击距离足够了,原因是这支步枪带有消音筒。
实际上,他很想加工一批消音筒给红军,只是他在现代因为加工其它瞄准镜卡座时间太紧,国内托人加工不保险,而在泰国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自由。
不过,对红军来说没有消音筒也并不影响战斗力。
徐远山参加战斗也没有人觉得奇怪,这时期红军团长、师长,甚至军长参加一线作战很正常。
当然,自从到民国后,徐远山就没有脱下防弹服,从组建龙组部队后,插板也加上了,手枪从不离身,好在红军的军服都比较宽松,他还专门选大一号的衣服。
天黑前,下了一场阵雨,路上有些滑,不过因为时间充裕,大家慢慢挪移就是,因为龙组部队战士长期服用维生素a、e,加上饮食上的注意,早期那一批几乎没有夜盲症。
红一方面军所选装备夜战武器的,当然除枪法好外,肯定也不能有夜盲症,这十人中还有五名战士是从六盘山跟随过来的神枪手,不过这次李选丰没有跟徐远山同一分队,他去负责带另一个分队。
摸到第一道战壕有三、五十米的地方,战士们就开始用夜视瞄准镜搜寻,谁发现目标谁就开枪。
这又不是一波流突击,不存在暴露不暴露的问题。
所以,徐远山在用枪上瞄准镜搜寻时,西边的作战区域就传来了枪声,随后就有一些冷散的枪声,是听到动静的守军士兵从战壕里探出头来朝外观察。
直接被五十米外射来的步枪子弹爆头。
守阵地的,因为有战壕掩护,不易中枪,但若中枪就不得了,多数就是这种情况。
下午时侯,龙组部队又是炮击,又有士兵来来往往到前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