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精准射击再现---(1 / 2)

9月9日下午,让甘肃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头痛的,在通源县东南附近出的那股红军部队,就是徐远山率领的龙组部队。

以往国民党军队与红军交战中,最怕就是这种战斗力强悍,而且使用"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术的红军部队。

兵力少了围不住,兵力多了追不上。

因为,民国的交通状况,国民党军队的行军作战模式非常坑爹。

小部队一天最多能走五十公里,大部队只能走三十公里。

当前面出现红军部队,朝目标赶去的国民党军队拼着命追的时候,红军又转移了,以国民党军队每天追击行军距离不过三十公里速度,绝大多数时候是在人家屁股后面吃灰。

这也是红军五次反“围剿”中,前三次轻松取胜的原因,但最后蒋秃子发狠了采用“堡垒铁锁合围”方式而且惨无人道摧毁苏区一切经济基础才把红军逼出了苏区,当然也与对方屁都不懂的战地最高指挥官“李德”绝佳配合有关。

但在甘肃通源这里,朱绍良真拿徐远山没有多少办法。

少一些兵力的部队,人家就更敢硬扛,大部队一动人家早就知道,而且甘肃通源、陇西、秦安及定西等县属于山区,靠近通源县的是山不险坡不陡,到处四通八达,走哪都行。

王均的第三军第七师21旅的一个团得到有一股四百多人的红军部队进入通源县消息后,就从县城追了过来。

第七师的师长是军长王均兼任,部队装备也好,追来的这个团每营有一个迫击炮排三门82迫击炮,一挺民24重机枪,算是中央军排上号的主力部队,当然该团官兵也是很骄傲。

民国时期,1935年前82迫击炮能装备到团级部队的,已经是中央军中上的主力部队,装备到营的就是绝对主力。

原因是,迫击炮还是太少了。

1923年中国上海兵工厂首次仿制英式“斯托克斯试”迫击炮成功,命名“沪式”82毫米迫击炮,全炮重68千克,弹重千克,最大射程千米。

1931年,金陵兵工厂对“沪式”82毫米迫击炮进行改型,其中又参考法国“布朗得”迫击炮的优点,定型后的产品被命名为“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成为当时国造82毫米迫击炮的制式品种。

到1934年下半年开始正式生产。

虽然说82迫击炮最大射程超两千米,但作为刚出现在军队里不久的这种82迫击炮,只能在千米以内用目视方式开炮,再远的话打出去的炮弹连炮手都不知道了。

自从缴获了两挺重机枪配上十倍瞄准镜后,徐远山就不是很担心国民党军队的迫击炮。

至于自己部队缴获的三门迫击炮,都暂时封存起来,关键是没人会用,炮弹打出去不难,打不准是肯定的,炮弹也不多,还是省省吧。

按照徐远山的想法,后面他会把迫击炮原来粗糙的瞄准镜换成带测距的十倍瞄准镜,再把高低和左右方向机通过实弹射击让电脑算出射击诸元表后再使用更好。

如果成功了,可以在红军部队推广使用,加上远距离精准射击的重机枪,那么无论是远程距离作战、中短距离作战还是夜战,都是红军欺负国民党军队。

学理工的徐远山并不迷信用后世先进武器才能打赢这个时空的对手。

后世的武器好用是好用,但弹药补给就成问题,从效能来说还比不上在民国原有武器上的改装,用占重量不大的优质瞄准镜,再分析国民党军队的作战缺点狠狠撸就是。

所以,当发现国民党军队追来,而且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时,龙组部队就找一个有利地形停下来修阵地。

不走了,让你来进攻试试吧。

这时已经是下午4时。

这就是朱绍良收到第三军王均军长发回来的消息:一个团的中央军正与一个营的红军焦灼相持。

这也是朱绍良准备把第三军第十二师派往岷县阻挡红军北上的原因……一个主力团打红军一个营,就算不能全歼,量对方也翻不了盘。

但就是这个被国民党当成一个营红军的龙组部队,接连翻了几次盘。

这里是通渭县的鸡川镇附近,旁边还边有一条名叫马家河的山溪水,不大的小河直接可以涉水过去。

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团一千余人是从山坡西北方向围过来,这个团也不可能包围龙组部队,他们从三十公里外的通渭县城出发追过来已经不容易,如果还想派部队围过东边或南边,还得跑四、五公里的山路。

对这些国民党军队士兵,那真要求太高了。

所以,国民党军队战术很简单,就是击溃对方时自己的士兵就会爆发潜力,猛烈冲击一波,用对方的战利品来激发士兵勇气和动力。

山坡上的龙组部队战士开始挖工事,事实上就是单兵坑,因为挖战壕太费事。

而且被俘虏的国民党士兵也同样要干活,不干活也不打骂就是晚饭没有得吃。

当然国民党士兵也不傻,就算眼前这支红军打不赢,那也不是一下子就输的,不输的话饿的就是自己,何况双方交战挖坑也能让自己防炮弹和流弹的伤害。

徐远山有些宽心的是,昨天晚上缴获的枪械里,竟然有七十多支步枪是毛瑟98k,想来传说去年国民党政府进口一批德国原厂生产的毛瑟98k步枪装备中央军是真的。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除了原来十名调来的神枪手的步枪比较好战士也用熟外,龙组部队的五十名神枪手全换上毛瑟98k,上午装上四倍瞄准镜后都全部试射校过枪,还有八支毛瑟98k作为装夜间瞄准镜备用。

这可是二战时被大量用作狙击枪的步枪,性能什么的就不用说了。

就连徐远山把他用熟的汉阳造也换成一支膛线没有多大磨损的毛瑟98k步枪。

自从知道国民党军队作战的软肋,又装备上远程精准射击的重机枪后,龙组部队的战术很简单:重机枪压制五百米外的敌人迫击炮和重机枪;神枪手压制两百米至五百米的所有目标,其他战士准备应对进攻到两百米内的敌人;通勤连负责马匹和俘虏,如果战斗中发现有俘虏借机反抗或逃跑,那就直接镇压,这时候能跳出来的绝对不能留。

徐远山除了自己观察外,还让李选丰带另一名枪神枪手用瞄准镜协助两挺重机枪组观察敌人的迫击炮阵地和重机枪阵地。

嗯,下次带一批望远镜过来给连、排干部装备上。

敌人的迫击炮阵地就设在步兵后面不远的地方,离山坡上龙组部队的重机枪阵地仅是七、八百米。

等敌人炮兵架好迫击炮后,还没有开始发射炮弹,徐远山就下令重机枪开火。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打上多少敌人都是小事,关键是不能让龙组部队受损失。

白天战果不大的话,晚上阴敌人就是,这个时候敌人也没有足够时间跑回县城。

国民党军队的9门迫击炮分成了两处阵地,一处是3门,另一处是6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