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平静的上海(1)---(1 / 2)

1935年9月8日,上海。

“田春燕,侬有老乡来咯。”

弄堂里的一个大房子,正给二十名十五岁左右孩子教识字田春燕听到大门外的老妈子喊声。

“晓得了。”

田春燕应一声后,给孩子们布置写刚教的几个字,然后才走出大门。

门外正站着同是从陕西来的老乡田富贵,田富贵说道:“徐先生来信了,林东财让我给你送过来。”

说完后,田富贵把信件递给田春燕。

这批从陕西来的18人中,只有林东财、田春燕和牛子青识字,也是徐远山安排他们三人当负责人的原因。

徐远山根据需要,把上海的人事管理分成三大块:年龄15岁左右的向导,将来行动时,战斗的战士可能是战场过来的,就需要本地人当向导,这些人就交给田春燕进行识字和培训;能拼命的勇士,有些行动风险比较大,只能选这类人去执行,这就分就给牛子青管理和培训;懂各类外语的人才,这是准备和西方各国联系时需要,这些人直接由林东财负责。

人员的来源,都是各部分自己物色,比如田春燕物色的目标,有买来的孤儿,也有家中大人被救治过来的孩子。

这方面需要配合时候,就由林东财安排别人出面。

徐远山离开上海后,诊医堂也以没药理由而歇业,但林东财私下偶尔也会救人,出面就是上海聘请的护士张玉玲,但这样的救人不图钱而是图人。

就是各种将来会用得上的人才。

后期能否拢得住这些人才,还需徐远山体现出来的实力和给大家带来的前途。

各部还需要准备一些场地和住处,在城市里作战,必须有落脚处,也就是后世各种谍战小说、影视剧里提到的密屋或后勤支援地点等。

为了保密需要,各个部分的人员不能交叉来往,只有特定的联络员进行联系。

上下级只是单线联系,除了给徐远山提供备份资料外,没有第二个人知情。

“徐先生说,可能还需要到10月中旬才能来上海,也不知道先生现在怎么样了?”田春燕看完后,把信又递回给田富贵。

田富贵接话说道:“徐先生来信从不提他那边的事情,我们也别瞎操心,把上海事情办好就行。哦,我想起来了,林东财让我问一下你,现在你这里的钱是否够用?”

因为林东财掌握着徐远山留下的药品,如果所留资金不够的话,徐远山允许他可以私下通过治疗病人筹钱,但暂时尽量离上海远一些,免得被青帮盯上。

青帮确实盯上了,就是找不到人而无法下手。

徐远山在上海即将展开的计划,也与这18名从西安来上海的帮手沟通过:准备把神药卖给医院,卖给西洋人。

但为了能保证这买卖能够进行,他在山里正训练一支队伍,将来会带到上海来保驾护航。

田春燕摇摇头说道:“我从西安过来时带的支票还没有使用完,至少还能坚持一个月。”

田富贵一看再没有什么事,立即就离开了,虽然他和林东财同一个组,但也是单独组织了一个小分队,大家都知道徐远山来上海后肯定会大干一场,如果手下没有几个人,到时就显得落后了。

他们这些伤兵,就是因为识字不多,所以没有得到徐先生的重任,因此现在大家边做事,还一边学习识字,知书识字的林东财就是一个榜样,他现在权力比徐先生收的第一个帮手牛子青还大。

后面可不能落后太多了。

徐远山拥有时空门后,第一步是在西安站稳脚跟,已经完成了;第二步是帮助红军在陕、甘、宁建立起根据地和游击根据地,正在实施中;第三步就是在上海建立销售大批药品的渠道,并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民国时期特别是1930年前后,中国许多地方很穷,原因不过就是自然灾害、军阀混战、疾病等因素所造成。

但有几个地方又特别有钱,就是代表民国黄金十年的几个大城市。

特别是大上海,这是一个有近四百万人的城市,这在民国时期真的“大”得出奇。

中国的过半财富和经济血液就流入上海,然后又被西方列强国家及日本等国大量吸走。

在吸走中国百姓血液的这场盛宴狂欢中,蒋秃子为代表的势力同样也捞到了不少,否则也支撑不了他打内战、围剿红军的战争。

为什么二十多万的东北军能听他调到陕、甘去围剿红军,就因为丢失东北三省后,东北军只能被蒋秃子养起来当成打手。

同样,徐远山要帮助红军在陕、甘、宁站稳住,没有经济支持是绝对不行的,否则到后面可能又被逼上东征或西征的路子。

徐远山要想在经济上扶助红军一把,有两个渠道:就是在现代时空采购白银到民国时空交给红军,而且这几年民国因白银外流而紧缺,白银购买力是相当地强悍,只是徐远山现在时空穿越携带量有限,每次仅一、两百公斤,还要考虑别的物资,大额度携带白银过来暂时不能实施;

另一个渠道就是到上海挖钱矿,按照徐远山的测算,以红军节俭又能部分自力更生能力,五十万元银元就够十万红军支撑一年,如果再有五十万元银元,说不定还能增加几万人的兵员。

等红军撑过1936年最艰苦一年后,到了全面抗战爆发,而且时空门升级到位穿越携带量增加,任何困难都不成问题。

在上海,徐远山现在有两个来钱的法子,一个就是药品出售,通过再包装的药品除了垄断四百万人的上海市场外,还能出口西方国家,不说五十万元的收益,再增加十倍都不难的,问题要解决小孩抱金过市的状况;另一个就是利用上海是世界窗口的特点,给各国贩卖情报和各国当前的技术。

这也是徐远山把牛子青、田春燕等人都派去上海的原因,而且每过一段时间会捎去一封信,指导他们如何开展工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