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4月5日,民国时空。
秦岭山脉,4月初时候大树刚刚吐出嫩绿的新芽,特别是有一种香椿树,如果用嫩叶炒鸡蛋,是一道特别好吃的菜。
但在民国的1935年,山中鸡蛋是很难找,山里的农户太穷了,因为缺少粮食的农户也养不起鸡,除非有运气能找到鸟蛋或野鸡蛋。
真是掏到鸟蛋,树林里小鸟就会在枝头上悲鸣,不时就惹出松鼠在树杈上探头探脑。
这天上午,秦岭山中的蓝田县葛牌镇,镇上南边走出一队红军战士,人数并不算太多,不到两百人的模样。
他们是红二十五军的225团3营,走在前面的是22岁营长韩先楚。
如果说红二十五军中能大书特书的基层指挥员,从长征时连长到开国上将的韩先楚肯定是其中之一。
1934年,红二十五军长征前,因为在罗田县城战斗中,已经是副连长的韩先楚因为丢失战斗中缴获的一袋百余元银元而被处罚,贬到担架队当担架员。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在随后的战斗中作战勇猛的韩先楚用扁担俘虏了三名国民党士兵,被军政委吴焕先慧眼识英才,重新调回战斗连队当排长,这还是韩先楚第四次担任排长了。
到1934年底,红二十五军准备离开河南到陕西,在河南方城县独树镇红二十五军遭到上万名国民党部队包围,3000名红军端起步枪刺刀和手拿大刀突了出来,这一仗也是韩先楚成名的一战。
因为就是韩先楚拿着大刀奋力拼杀,率自己连队首先击破敌人的包围圈,为大部队突围杀出了一条血路。
此战后,韩先楚积功升任225团3营营长,1935年2月底,他又带作为先头营的3营在葛牌镇击退敌人两个团,使得红二十五军在葛牌镇站稳脚跟并成立苏维埃政府。
这次韩先楚带着3营,去执行一项打肥羊的任务,打土匪的肥羊。
原因是最近红二十五军在秦岭山脉的根据地也陷入了困境,秦岭山中本来就地广人稀,连续几年的天灾粮食产出少,山里的农户太穷了,红军筹粮很困难。
而且领导这支红军部队的鄂豫陕省委五人领导层,书记徐宝珊患痨病后期已经卧床不起,委员即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因洛南县庾家河战斗负重伤,只有委员军政委吴焕先和军政治部主任戴继英完好。
因此省委领导开会后决定4月期间红二十五军暂时离开秦岭山区北部,南下山阳县和湖北郧西县等地。
但在此之前必须考虑筹措粮食,对群众反应强烈的土匪,予以歼灭也能有所收获,能解决一部分部队的补给。
韩先楚就是领命带3营去歼灭天蓬山寨的土匪。
陕西山阳县天蓬山寨后世是一个风景区,这里峰峦起伏,地势极为高险,群峰起伏间,以青石垒筑的寨子及寨墙沿山势蜿蜒蛇行,尽显自然之神奇壮美与人力之鬼斧神工。
山峰之下,数十个大大小小的瀑布、潭涧相连,依海拔高低形成瀑布连跌景象。
但后世很少有人知道,民国期间该寨曾被土匪占据过一段时间。
这里位于陕西省和湖北省交界处,也在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郧西县四县交汇处,如果在往东北不到百余公里,出商南县又是到了河南省。
就这一处既险还联通三省的地方,被一股外号“混三省”的土匪占据,三个当家都是凶残之徒。
其中大当家杜豪山,二当家杜杰山,三当家杜成山。由于杜杰山自小念过私塾,为人奸计多端,也是该股土匪的军师。
由于杜豪山他们经常在这三省作案,所以这伙土匪打出的旗号就是“混三省”。
红军没有进入陕西前,“混三省”真是混得顺风顺水,做得风生水起,一年能接连做了七、八单大生意即绑票,都没失过手,气焰嚣张,而杜杰山很有头脑,除了绑票赎金外,还要对方提供上千斤粮食,甚至最多一家提供三千斤,这也是天蓬山寨常囤积大量粮食,能养活众多土匪的原因。
天蓬山寨整体呈长方形,两头是圆形的,寨内长约300米,山寨原来的天然、古朴、幽静、美丽的环境被两百来个土匪搞得乌烟瘴气、脏乱不堪。
下午4时左右,3营战士悄悄来到杨地镇的韦家垭村,这里地处天蓬山寨北面两公里,营长韩先楚是智勇双全的指挥员,立即指挥全营一百多名战士,其中大多数还是15、16岁的小战士,把村子严密封锁起来。
然后他自己悄悄找了几位年龄较大的老百姓了解情况。
从老百姓哪里,韩先楚了解到土匪在山顶设有 望哨,并有青黑红白四面大旗,如发现有敌对势力靠近天蓬山,就立起红旗让土匪们做好防范,占据有利地势;青旗表示敌人开始进攻;黑旗表示危险或有可能山寨被攻破;白旗立起表示敌人已离去,警报解除。
啧啧,土匪什么时候竟然如此训练有素了。
韩先楚想着强攻不是办法,那样就非常划不来,为了几个毛贼不能牺牲红军战士,就算没有伤亡,强攻浪费的弹药肯定也不少。
不过老百姓的一句话,却让韩先楚眼睛一亮。
一位老百姓说道,秦岭山中四月初温差很大,早晚最冷时差不多接近零度,冷得能结霜,但中午时候又非常暖和,土匪不事生产,往往是快到中午暖和时才起来,这样也能省一顿饭,一天就吃两顿。
韩先楚听到这里,就有了一个作战计划,和老百姓分开后立即召集来营、连干部开会,布置作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