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340(1 / 2)

美人谋 于欢 34900 字 11个月前

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美人谋》 330-340(第1/15页)

第331章中秋夜宴

太康七年,八月十五,中秋,平阳公主以庆贺新君登基,大宴群臣。

中秋之夜,又召宗室、外戚于长乐宫设家宴。

——长秋宫——

“皇太后殿下,郑小郎君到了。”宫中大宴时,大长秋成良轨便将郑珩之子郑煦带进了内廷长秋宫。

郑煦时年十七,虽为郑珩第三子,然长子与次子相继夭折,遂成为了独子,先帝时为防权重,便一直未让其入仕,也鲜为人知。

如今平阳公主掌权,郑珩便想让郑煦入朝,郑煦体胖,不喜弓马而擅诗文,而楚国的中枢机要,多为文官执掌,遂想让郑煦从文。

“姑母。”郑煦踏入殿内。

郑太后打量着侄子,心中不胜欢喜,“几年不见,煦儿都长这么高了。”

“姑母,煦儿已经年满十七了。”郑煦说道,随后将父亲交代给自己的贺礼奉上,“中秋迎寒,神祗赐福,祝姑母且喜且乐,且以永日。”

郑煦的一番讨好,让郑太后喜笑颜开,“郑家子嗣凋零,好在有了你,宫中乏闷,看到你,就像看到了你父亲少时,不过三郎可比你那父亲懂事,也沉稳许多。”

“姑母若是不嫌烦,三郎可以常来探望。”郑煦看出了郑太后心里的孤寂,于是说道。

“好好好。”郑太后笑道。

“母亲何事如此开心?”平阳公主听见殿内的笑声,便走入内问道,与之一起的还有皇太妃张氏。

“皇太后。”张氏向郑太后行礼道。

平阳公主走到母亲身侧,发现殿内竟还有个陌生男子,“母亲。”

郑太后遂拉着女儿解释道,“这是你舅舅的三子,郑煦,你见过的。”

郑煦看到多年未见的平阳公主,神色平静,然至皇太妃张氏时,那惊鸿一瞥,连双眼都瞪直了,直到姑母郑太后的提醒,“见过皇太妃,长公主。”

平阳公主打量了一眼突然出现在内廷的郑煦,“三郎吗,记得还在襁褓之时,我就曾抱过,已有六七年不曾见过了吧,都长这么大了,母亲不说,我都要认不出来了。”

郑煦摸了摸脑袋,“煦倒是一眼便认出了阿姊,多年不见,阿姊瑰姿,更胜从前。”

“三郎还和从前一样善言。”平阳公主笑了笑,“母亲,永乐宫的家宴要开始了。”

郑太后起身,“好。”

“三郎一同前去吧。”平阳公主又向郑煦说道。

“喏。”郑煦欣喜万分,然眼神的余光却是瞥向了平阳公主身侧的皇太妃张氏。

※※※※※※※※——

——长乐宫——

“武安侯,这边请。”外朝的大宴结束后,萧怀玉被平阳公主派人留了下来。

长乐宫的家宴,几乎都是皇室宗亲以及外戚赴宴,因而萧怀玉出现在殿内时,引起了不小的议论,但只是背地里的。

她们虽为宗亲,却只是空有身份而无实权,对于眼前这位叱咤风云手握重兵的大将军,她们更多的,是畏惧。

宦官将萧怀玉引入席座,位置,就在平阳公主之侧。

“长乐宫今夜乃是家宴,武安侯既非宗室也非外戚,出现在此,不合时宜吧。”郑珩嘲讽道。

“合不合时宜,郑将军去问长公主不就知道了。”萧怀玉冷眼回道。

“你别太得意!”郑珩拉下脸色道。

殿中烛火闪烁,几个身影从殿外寒冷的月色中,进入昏黄,一路上有说有笑。

众人纷纷起身相迎,“拜见皇太后殿下,皇太妃,长公主。”

“寻常家宴,大家不用拘谨。”郑太后向众人道。

平阳公主身侧的郑煦,也向一众长辈行礼,而后便听得长辈们对这个年轻后生一阵夸赞。

“三郎真真是越发的俊爽,像你父亲。”

“大将军好福气。”

由于是与平阳公主一同出现,且又是年轻男子,萧怀玉便多看了郑煦一眼。

“是郑大将军的三郎君,郑煦。”宦官察觉了她的目光,于是弓腰介绍道。

对于郑珩之子,萧怀玉并没有太多印象,因为整个郑氏一族,在郑珩之后便彻底走向了衰微。

萧怀玉眯着双眼,听得众人对郑煦的夸赞,甚至谈论起了婚嫁,偶尔还会扯上平阳公主,于是便明白了什么。

而后整个家宴之上,郑煦显露出才情,并一直向平阳公主献着殷勤。

“三郎这般,莫不是喜欢上了你平阳姐姐。”看出郑煦的心思,宴上便有人调侃道。

“阿姊身份尊贵,恐怕这世间可相配之人寥寥无几,若非天之骄子,又岂能入得了阿姊的眼,敢与阿姊并肩,煦才疏学浅,不敢有非分之想。”郑煦向众人自谦道。

而后他又看向萧怀玉,“想必武安侯,也是如此想的,对吧?”

郑煦欲逼迫萧怀玉当着一众宗室的面说出与他相同的话,以断她日后与平阳公主之事。

一直沉默不语的萧怀玉,握着手中的酒杯突然抬眼,郑煦被这道目光惊吓住。

“你是什么人,怎配替长公主下定论。”萧怀玉毫不客气的说道。

紧接着,郑煦便又被呛住,一旁的平阳公主,连忙开口打了圆场。

她并没有批评郑煦,但也没有替萧怀玉说话,反而在家宴结束后,将郑煦留在了宫中,而让萧怀玉回了府邸。

※※※※※※※※——

“三郎君留步。”宦官叫住了郑煦,“武安侯之事,长公主有些过意不去。”

平阳公主似有留宿郑煦之意,郑煦遂看了一眼父亲,郑珩听后,心中暗自窃喜,“既是长公主的意思,你还犹豫什么。”

郑煦皱了皱眉头,宴上的殷勤也是父亲所指使,他不敢忤逆父亲,“喏。”于是便跟着宦官前往了内廷。

“这不是皇太后殿下所在的长秋宫?”看着方向,郑煦问道提灯的宦官。

“长公主有时也会宿于中宫。”宦官解释道。

郑煦便不再持疑,又问道:“皇太妃也住在长秋宫吧。”

“回公子,是的。”宦官回道。

郑煦跟随宦官来到一座偏殿,“公子请在此稍等片刻,长公主一会儿就来。”

“其实今日宴上并没有什么的。”郑煦攥着自己衣袍,脸色有些不太自然,眼里充满了紧张与恐慌,“而且已经夜深了。”

“郎君,小人也只是奉命行事。”宦官回道。

“好吧。”郑煦的眼里有些无奈。

半刻钟后,忽然有婴儿的哭声传来,而此时偏殿内只剩他一人。

郑煦听到啼哭,于是便出了殿,那哭声越来越清晰,他便寻着声音穿过殿廷与长廊。

最终在一座亮着灯火的宫殿前停下,殿门没有关,但孩童的哭声已经停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美人谋》 330-340(第2/15页)

好奇心驱使郑煦踏入殿内,秋风卷起殿内的珠帘与帷幕,他朝着光照的方向慢慢走去。

而后便瞪大了双眼,隔着屏风,可以隐约看见女子沐浴的身影。

郑煦大惊,便想转身逃跑,身后却传来一声惊叫。

“什么人!”

几个侍奉的宫人见有男子闯入,当即叫喊了起来。

屏风内的女子也为殿中动静所惊,“出什么事了?”她问道。

女官遂出去瞧了一眼,回禀道:“回太妃,是…皇太后殿下的侄儿。”

听到是男子,张太妃慌忙拿起衣物裹住身体,几个宫人将屏风外的郑煦团团围住,“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偷窥皇太妃沐浴!”

“皇太妃?”郑煦瞪圆了双眼,连忙向里面的张氏解释道:“太妃,我并非是有意冒犯,只是…”

“腿长在你自己身上,难不成它会自己跑到太妃沐浴之地?”宫人们不依不饶。

郑煦百口莫辩,因在长秋宫中,没过多久便惊动了郑太后。

长秋寺的宦官将郑煦押至正殿,张太妃的贴身女官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向郑太后讲述了一遍。

郑太后听完勃然大怒,因为张太妃不仅仅是先帝的后妃,更是新君的生母,“三郎,你自幼聪慧勤勉,怎会生出了这般心思,亵渎太妃,君王的生母,你知道这是何等之罪?”

“姑母,不是这样的…”郑煦跪爬上前想要解释。

“称殿下!”郑太后一改白天的慈祥。

“皇太后殿下,臣真的不知那是张太妃沐浴之所…”郑煦哭着解释道。

“整个浴殿的宫人都瞧见了,郎君站在太妃沐浴的屏风前不愿离去。”张太妃的贴身女官向郑太后说道。

“那么多人都看见了,你要吾,怎么相信你?”郑太后皱眉道。

“殿下,臣只是一时好奇…”

“一时好奇就能如此吗?”郑太后骂道,她看着郑煦,气得脸色发青,“你的两个兄长相继夭折,而你的母亲,是用命换了你,你怎能做出如此龌龊之事?”

“平阳姐姐,平阳长公主。”郑煦突然想起了什么,“是长公主留我在内廷,可是我等了半个时辰…”

“长公主留宿郎君,但并没有让郎君私闯天子后妃寝殿吧。”女官又质问道。

“平阳呢?”郑太后问道。

“回殿下,长公主半个时辰前就出宫了,好像在武安侯的府上。”大长秋成良轨走到郑太后身侧,俯身小声说道。

“殿下,您要为太妃做主。”女官哭诉道,“先帝刚刚大行,太妃便受此屈辱,若非是陛下年幼,需要太妃照拂,恐怕此刻太妃已追随先帝而去。”

郑太后闭上双眼,“先关押起来,”

“喏。”

第332章圈套

公卿的袍服宽大,习惯了骑马的萧怀玉,只得乘车出行。

就在萧怀玉准备登车离宫时,平阳公主却赶在了她之前,先行了上了马车。

被推到一边的萧怀玉,就这样傻愣愣的看着平阳公主,中秋之夜的圆月,将夜色照耀得亮如白昼。

“这是臣的车马。”萧怀玉皱眉道。

“吾当然知道,这是武安侯的车。”平阳公主坐在车内回道。

萧怀玉迟疑了片刻,随后提步上了马车,“回府吧。”平阳公主向车夫吩咐道。

“喏。”车夫握紧缰绳,将马车驶离宫城,“驾。”

“…”萧怀玉进入车厢后,坐在了靠窗的一边,她看着平阳公主,眼里充满了不理解。

“武安侯是不是想问,公主怎不去安慰郑家的三郎呢?”平阳公主猜测着萧怀玉的内心。

萧怀玉撇过头,“公主想做什么,都是公主的自由。”

“哦,那好呀。”平阳公主便顺着她的说辞,叫停了马车,“停车。”

“吁。”车夫勒住缰绳,使马车逐渐停下。

停稳之后,平阳公主便要弓腰起身离开,萧怀玉见之,扭紧了眉毛。

平阳公主还未走出车厢,便被拽了回去,这次,是被直接拽入了怀中。

“主君…”车夫见车内迟迟没有动静。

“回府。”这次是萧怀玉的声音从车内传出。

车夫只得再次驶动马车,“驾。”

平阳公主侧倚在萧怀玉的怀中,故作不解道:“武安侯这是做什么?”

萧怀玉没有说话,只是干瞪着她,平阳公主便又作势要起身,“武安侯既然不说话,那我走了…”

然而她已被萧怀玉死死按住,力量悬殊,任凭她怎么挣脱都挣脱不开。

“武安侯…”

再开口时,却迎来了报复性的强吻,让她猝不及防,那般用力的索取,几乎断了她的呼吸。

起初,面对这种强逼,她还有所挣扎,有所抗拒,直至她感受到萧怀玉的怒火中带着些许的恐慌与不安,她渐渐停下,并开始回应与迎合。

她攥着萧怀玉的衣襟,越攥越紧,而搂在她腰间的手,也在用力推着她靠前,二人的距离越来越近,直至紧紧贴合在了一起。

虽隔着衣裳,但仍然能感受到身体的柔软,尤其是贴近之后,二人的体温迅速攀升,心中之火,越来越旺,欲随情起,难以自抑。

爱恨痴嗔,逃不开的爱与无法抹去的恨交织在一起,因爱而痴狂,因恨而嗔怒。

放纵,取悦,挣脱束缚,缠绵悱恻的爱,可以短暂忘记身与心的疲惫,不再受世间种种烦忧所压抑,即便是罪恶,也甘愿沉沦。

萧怀玉搂着平阳公主,将头埋在她的肩头良久,二人紧紧相拥着。

平阳公主喘着气,待些许平复后开口说道:“你就这般不相信自己,还是不信任我?”

萧怀玉没有回答,但却抱得越来越紧,那是一种害怕失去的恐慌,害怕一但松开手,便不再属于自己。

只有通过掌心的触碰与感受,她才能得到片刻的心安。

平阳公主皱了皱眉头,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不该问出这样的话。

破碎的镜子,就算能够重新拼凑起来,也不可能真正完整,就如她们之间的信任那样。

在萧怀玉死亡的那一刻开始,她们之间便有了永远无法消除的隔阂。

平阳公主握起萧怀玉的手,放在了自己心口的位置,“没有人可以从我手中抢走你,同样也不会有人能够取代你。”

“吁。”车夫停稳马车,“主君,已经到了。”

急凑而紧密的心跳就在萧怀玉的掌心中,她看着平阳公主,注视了许久。

“武安侯到家了。”见萧怀玉一动不动,平阳公主又道,“还得借武安侯的马车一用,送我…”

萧怀玉神色微变,将手从平阳公主的心口抽回,不等她把话说完,便将其横抱着下了马车。

“主君。”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美人谋》 330-340(第3/15页)

前值守的家奴眼里没有任何惊讶之色,好似已经见怪不怪。

萧怀玉将平阳公主抱回了府邸,几个守门的家奴看着门顶的牌匾,“你们说,这座侯府的门匾,什么时候会变成驸马都尉。”

“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吧。”

※※※※※※※※-

两个时辰后

已至夜深,屋外人影晃动,平阳公主听着身侧沉重的呼吸声,小心翼翼的将萧怀玉搭在自己身上的手挪开,轻放于榻上,随后起身和衣。

穿上衣裳后,她回头看了一眼萧怀玉,俯下身替她撵了撵被褥。

一束月光穿过门缝,照进了屋内,但很快就消散不见。

平阳公主走出房门,尽量不弄出声响的将门关上。

“公主。”窗外的人影正是她的贴身侍女。

“怎么样了?”平阳公主问道。

“如您预料的一样,郑煦果然对张太妃存有心思。”琦玉回道,“皇太后殿下已将他押入了长秋寺。”

平阳公主看了看天色,“生了不该有的心思,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说罢,她便带着琦玉离开了武安侯府。

就在平阳公主关上房门那一刻,榻上的呼吸声戛然而止。

萧怀玉睁开双眼,屋内虽未掌灯,但在圆月之下,月光透过纸窗,照亮了整个房间。

平阳公主刚刚离去,枕边的余温未散,还残留着她身上独有的气息。

萧怀玉半躺在榻上,低头看着自己手中的耳坠,眼神呆滞,不知在思索什么。

而此时平阳公主已经离开了侯府,坐在了回宫的马车上。

车内掌着灯,还有一面铜镜,她伸手抚上耳畔整理仪容时,突然想起了什么。

她看着铜镜,出来的太过匆忙,忘记右耳的耳坠在那时被人咬下了,她便将剩下的一只也取了下来。

看着掌心中的耳坠,喃喃自语道:“是无心还是有意,我不信你是无心的。”

※※※※※——

翌日

——楚宫——

就在郑珩因昨夜之事心情大好,以为今后郑氏将要改换门庭时,宫中传来的一则消息,却让他瞬间恐慌了起来。

儿子郑煦不但没有成事,反而在宫中犯下了弥天大罪,将自己陷入了牢狱之灾中。

郑珩听到昨夜张太妃之事,第一时间竟不是反思自己利欲熏心,将儿子留在了宫中,而是责怪起了儿子。

“我让他留在宫中,是为了让他拉近长公主,他倒好,歪心思竟动到了先帝的妃嫔身上!”郑珩并没有怀疑消息的真假,“去年的事,还嫌不够丢人吗?”

郑珩怒气冲冲的赶入宫中,并向自己的姐姐郑太后求情。

——长秋宫——

“昨夜的事,人物证俱在,如果不是因为你是我的手足兄弟,而他又是你唯一的子嗣,吾早就将他送到廷尉,而不是长秋寺了。”郑太后看着跪在地上的郑珩怒斥道,“张太妃是先帝的妃嫔,是内命妇,岂容亵渎,这件事如若传出去,郑煦就是有十个头,都不够砍的。”

“臣知道。”郑珩连连磕头,并苦苦哀求着郑太后,“那个畜生犯下这样的过错,就是处死也是应该的,可是殿下,臣福薄,一把年纪了,膝下也只得这一子,他是我们郑家唯一的子嗣,如果他没了,郑家就真的完了。”

“张太妃是后妃,但是郑煦是朝臣之子,这件事能做主的,不是吾。”郑太后又提醒道。

郑珩突然愣住,他好像明白了什么,平阳公主与自己的儿子虽自幼相识,但二人已有多年未见,而昨夜平阳公主突然将他留下,仅过了一夜,就发生了这种事。

他看着平阳公主,这才反应过来,因为贪欲,而使自己落入了圈套之中,如今明白过来,再后悔也已无用了,“长公主,三郎也是公主的弟弟,还请长公主,看在臣一把年纪的份上,曾经为了朝廷兢兢业业,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饶恕他这一次吧。”

“臣之后一定严加管教。”郑珩朝立在郑太后座旁的平阳公主叩首道。

“大将军为楚国尽忠职守,劳苦功高,然而这件事,关乎皇室颜面,先帝刚刚大行,内廷便有如此丑闻传出,这让天下人如何看待皇家,平阳刚代幼主暂掌朝政,怎能徇私情,枉顾律法。”平阳公主打着官腔,言语里尽是为难,“大将军让我如何给先帝以及张太妃交代呢。”

郑珩自然听得懂平阳公主的言外之意,即便心生不满,却也不敢真的说出来,他虽握有西北军,但却只是朝廷几大边军之一,况且平阳公主的身侧现在还有另一个人。

他看着平阳公主,其制衡的手段,要远胜先帝,他咬着牙,叩首道:“子不教,父之过,郑煦今日之过,臣难辞其咎,臣愿代子受过。”

郑珩的话,让平阳公主出乎意料,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心软,“大将军还真是舐犊情深。”

“但有些事情,你应该也明白。”平阳公主冷下脸色道。

“只要公主能够放了犬子,郑珩今后,绝不敢再生旁的心思,并以公主,马首是瞻。”郑珩表态道。

平阳公主很是了解自己这位舅舅的心性,因而并没有轻信,“三郎的罪,吾可以格外开恩,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他是将门之后,即将元服加冠,在此之前,也该历练历练。”平阳公主看着郑珩又道,“就让他跟着武安侯前往边关吧。”

郑珩瞪直了双眼,很显然,平阳公主想拿他的儿子做人质,以此来要挟他。

“喏。”

作者有话要说:

一个时辰等于两个小时

温馨提示,萧和平阳是有着阶级差异的,这种差异使这段感情并不平等,平阳做不到像萧那样爱对方,但萧绝对走进了她的心里,且是唯一一个。(上一世因为身份差距过大,平阳是不愿意承认自己会爱上萧的,所以一直在麻痹自己,但是爱权力也是真爱权力)

第333章楚燕之战(一)

——长秋寺——

在父亲郑珩一番乞求与讨好之下,加上妥协与顺从,郑煦在长秋寺关押了一夜后被释放。

郑珩亲自将儿子从这个满是寺人的地方接走,父子两刚一见面,郑煦就受到了父亲严厉的责骂,甚至还对他动了手。

“我打死你这个大逆不道的畜生!”郑珩将儿子踹倒在地,当着长秋寺一众宦官的面,毫不顾忌。

一直以来,郑煦都十分恐惧自己的父亲,他蜷缩在地上,一声不吭,郑珩见他如此怯懦,便越发的气了。

他将儿子带出了宫中,骂了一路,至宫外时,仍未解气,甚至用起了马鞭。

“去年,你与那丧了夫的张氏…”郑珩像看仇人般一样看着自己的儿子,气不打一处来,“现在,你竟敢对太妃动起了歪心思。”

“我们郑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郑煦被马鞭抽得遍体鳞伤,却一句话也不敢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美人谋》 330-340(第4/15页)

郑珩看着缩在车轮前瑟瑟发抖的儿子,“没用的东西。”

随后他长吸了一口气,再无奈,也只得接受,“回家收拾东西吧,皇太后免了你的死罪,但你从此…”

“就要跟随武安侯前往边关历练。”郑珩昂着头,极为不甘道。

郑煦惊愣,忽然明白了父亲的怒火,于是爬起来连连磕头,“是孩儿鬼迷心窍,连累了父亲。”

郑珩低头看着儿子,此时心中的气已消散了大半,“长公主的手段,与对群臣的打压,只会比先帝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早该想到的。”

“罢了。”郑珩转身跨上马背,“好在现在边关安宁,燕国刚刚经历了内乱,想来短时间是不会有战事发生的,另外我会安排一些人马,保你在边关周全。”

“我们郑家的路,”郑珩再次瞪了郑煦一眼,“就断在你手里了。”

就在郑珩以为燕楚各经战乱,边关会迎来一阵安宁时,处在北方的燕国,突然举兵南下。

※※※※※※※※——

太康七年八月下旬。

是月十八日,夜,一匹快马从北境一路南下飞奔至皇城脚下,士卒摇铃大喊,“边关急报!”

“北境有紧急军情,需面呈天子。”

昭阳殿刚灭的烛火再次点亮,入夜时分,楚京刚刚下过雨,平阳公主急促却不失仪态的走在宫廊夹道间,吹来的秋风中,带着一股寒意,地砖上的积水,沾湿了裙摆。

“去请武安侯入宫,吾要见她。”一边走,一边吩咐道。

“喏。”

大殿内,平阳公主根据北境来的军报,站在一张巨大且崭新的地图前仔细分析。

昔日的三分天下变成了如今的南北对峙,自百年前的大乱之后,诸胡南下,在九州肆虐,践踏,汉人逐渐失去了对北方的掌控,而鲜卑族所建立的北燕,吸纳与接受了汉人的制度与文化逐渐强大,并开始不满足只占据北方,而觊觎南方的疆土。

被逼南下的汉人,又何尝不想拿回北方的掌控权,尤其是楚国在吞并了齐国的疆土后,平阳公主想要一统的想法便越来越强。

“长公主,武安侯到了。”

萧怀玉亦是从睡梦中突然被唤醒,平阳公主深夜传召,必然是与边关战事有关,她不敢耽搁,连夜骑马赶入宫中。

“公主。”萧怀玉风尘仆仆的走进殿内,见到地上摆放的地图,瞬间明白了什么,“燕国这么快就出手了吗?”

“新的燕君,在处理完燕国内乱之后,便开始整顿兵马,他的野心似乎要比他父亲更大,但是能力与眼光却是远远不如的。”平阳公主说道,“北燕与楚国以及前齐的国情并不相同,鲜卑族在汉土建立的政权想要稳固下去,就只能选择接纳与融合。”

“田氏作为汉人,辅佐了燕国几代君王,一直推行胡汉融合,重用汉人,才使得燕国有了今日,历代燕君,也都曾下嫁公主到田家,这是燕国拉拢汉民的手段,但是新君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点。”

“田氏被抄家灭族,其朋党一并遭到株连,使得汉人在北燕朝廷的数量急剧减少,这样一来,剩下的汉臣与汉民,就会担忧与恐慌。”

“燕君只看到了权力受阻,却不明白国家维持稳定需要什么,他的做法,无异于是自掘坟墓。”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百姓的支持,皇室失去人心,那么一定走不长远,天下并非一家一人之天下。”平阳公主又道,“不过燕国一直是如此,有亲近汉人的君主,便也会有排斥异族的君王,燕君慕容昱的母族便是排斥汉人的鲜卑贵族,他自然也受到了影响,远没有他父亲那般大度。”

“我记得高都公主的生母,是汉人吧?”萧怀玉问道,“而新君与永宁公主是一母同胞。”

永宁公主早在彭城王李康死前,就已被送回燕国。

“高都公主被囚禁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曾为田氏妻,更是因为她身上有一半汉人的血脉,并且触碰到了权力。”

“不得不说,我们的气运很好,慕容恒的死,注定了燕国的结局。”平阳公主又道。“燕国不可能再出一个慕容恒那样的君主了。”

“楚国失去了这个最大的阻碍,灭燕,只是时间问题。”

“兼并了齐国之后的楚国,已不是现在的燕国可以抗衡的,即便没有臣,公主也依然能够灭燕。”萧怀玉看着平阳公主回道,她似在顾虑与担忧什么。

继灭齐之后,若萧怀玉再灭北燕,完成一统,纵观历代王朝,臣子取得这样的功劳,其结局只有两个,取天子而代之,或受猜忌而亡。

终有一天,她们也会走到那个位置,那张椅子,一但坐上,便会有无尽的猜疑。

“武安侯,吾知道你在顾虑什么。”平阳公主神色凝重的盯着萧怀玉,“君与臣之间的和睦,是建立在忠诚与信任之上,作为君主,无可避免的猜忌权臣,可是我不止有一个身份。”

“我们之间经历了那么多事,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你,猜忌你呢。”平阳公主又道,“你可以不怕死,但是我怕。”

殿室之中,灯火摇曳,二人之间隔着一张地图,不知从何时起,平阳公主看向萧怀玉的眼神发生了变化,那是一种,从不曾流露出的情感,“我已经失去过你一次了。”

“作为平阳公主,这样的身份,让我比所有人都接近权力,也比所有人都要有机会掌握权力,经历过苦难,便想要改变,除了死亡,再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我停下来,我逼迫自己,别无选择。”

“可我同样也是李瑾,是你的妻,我有我自己的私心。”

萧怀玉对视着平阳公主,随后绕过地图,来到了燕国所在的一方。

在这张地图上,燕国的兵马剑指楚国北境,而萧怀玉的兵马在燕国的东南。

“北境的兵马,乃巴陵侯萧世隆生前所留,现在统领北境军的苏定成,跟随巴陵侯多年,他知道该如何守住北境的。”萧怀玉向平阳公主拱手,“帅军北上,绕过秦岭,经渭水支流直逼燕国都城,这是我曾经的策略,但今时不同往日,疲惫之师,难以胜全盛之军,况且燕国占据关中已久,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萧怀玉看着脚下的地图,“就像公主说的,北燕政权,毕竟是外族所立,经过田氏之变后,远离燕京的河东,几乎全是汉民,因此臣想帅军,从河东之地经河西入关。”

“这是目前最稳妥的方法,但需要时间,以及楚国的北境是否能够坚守住。”萧怀玉又道。

对于军事上,萧怀玉领兵多年,无论是判断力,还是作战经验,都已在平阳公主之上。

“对于行军打仗,我相信你的选择。”平阳公主缓缓走向萧怀玉,“请你也相信,你的后背。”

萧怀玉转过身,二人相视,“北境战事吃紧,我今晚便动身。”

一阵风从殿门外吹入,将青铜灯盏上的十二盏油灯吹灭了几盏。

平阳公主迟疑了片刻,现在的她掌握着权力,可同样也被权力所绊,不得自由身。

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战场凶险,千万要当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美人谋》 330-340(第5/15页)

“好。”萧怀玉点头,“臣一定会为公主带回捷报。”随后转身离去。

“萧郎。”平阳公主看着萧怀玉的背影,突然抬头喊道。

听到呼唤的萧怀玉,刚回过身,平阳公主便扑到了她的怀中,“不要丢下我一个人。”因为慌张与害怕,就连说话的声音都是颤抖的。

“我答应你。”萧怀玉回应道。

※※※※※※※※

太康七年,燕国举兵南下,楚国朝廷下令坚守北境,同时命武安侯帅军北伐。

楚燕的战争爆发后,武安侯萧怀玉连夜回到边关整顿兵马。

在平阳公主执政期间,对于边关士卒的论功行赏极为重视,尤其是对于萧怀玉麾下的东征军,封赏极重。

在这种重赏之下,士卒们不再畏惧战争与死亡,并对主帅有着极高的信任与忠诚,灭齐之后,齐国军械库中最精良的武器,也有一半赏赐给了东征军,因而这支军队,也成为了楚国当前最强劲的精锐之师。

——桑丘——

萧怀玉屯兵于桑丘,在进军燕国之前,以楚国朝廷的名义,派遣使者入燕劝降边关守将。

而在此之前,楚国便以诏书的形式,发出布告,楚欲一统天下,恢复中国。

然燕国边将多为胡人,对于楚国的招降,不但不为所动,还斩杀了来使。

萧怀玉得知后,勃然大怒,于是下令强攻,不到半日,燕国之东的关城被破,守城的武将遁逃。

邻近的州郡闻关城失守,纷纷献城投降,田氏之乱,乱的不仅是燕廷,更是燕国的民心。

第334章燕楚之战(二)

消息传回燕廷后,震惊朝野,楚国并没有选择派兵增援北境,而是命武安侯直取燕国东境。

“守城的将领,是都死光了吗!”慕容昱拿起桌上的竹简向传信的官员砸去,并将桌案掀翻。

“关城的守将与刺史同楚军血战,一直至兵尽粮绝方才城破,然而城破之后,附近的州县汉人守将全部不战而降,故而东境失守。”官员被砸到脑袋,头破血流,却丝毫不敢吭声,他跪在地上战战兢兢的解释道。

“那些该死的汉人!”听到这儿,慕容昱对于背信弃义的汉人越发厌恶,他甚至将东境沦陷的过错,怪到了燕国先君重用汉臣的政策上,“田氏早就该根除了,如果没有任用汉人,楚军怎能轻易越过边防。”

官员随后又道:“楚军在进攻时,还散布消息说,楚欲一统天下,结束纷争,重建中国。”

“笑话!”慕容昱却觉得十分可笑,“就凭女人坐镇的楚国也想建立一统?”

“君上。”

“短短两天,楚军便已抵达漳水,大军直逼河东,而我军还苦陷在楚国边境的关城下,寸步难行,若照这个趋势,楚军恐不日即将兵临潼关城下。”

“请君上早做决断,派兵增援。”

然而为了南征灭楚,慕容昱几乎动用了全部可调用的精锐,“河东郡不是有不少守军吗,况且他们进军河东,便说明北境的守军薄弱,没有增援,如此一来,我们拿下楚国,岂不是更有胜算。”

对于燕君慕容昱执着于燕南的战争,群臣纷纷劝阻。

“我大燕占据了整个中北之地,即便楚军破了东境的关城,然而距京千里之遥,中间重重关隘,寡人不信,他能在短时间内吞下河东与河西两郡。”慕容昱依旧固执己见,“楚京城在楚之北,一块巴掌大的地方,难道我们还拿不下吗?”

他看着墙上的地图,眼里充满了自信,楚国的都城就位于楚国北境,只要大军破境,拿下襄阳郡,便可直逼楚京。

“楚国北境有险要的关隘,当年楚国的巴陵侯萧世隆,仅用几万人马,就挡住了先君二十万大军,从此放弃了对襄阳的争夺。”

“先君尚未能攻破关隘,可见楚国北境军的强悍。”

“够了!”慕容昱大怒,作为太子时,一直被严厉要求,不被父亲所认可,听到臣子们提到先君,他的心中便充满了怨念,“楚国的巴陵侯已经死了,先君做不到的事,寡人可以做。”

“河东河西两郡之兵马,难道还不如楚国一个区区北境?”慕容昱又道。

“君上,切不可用地域大小来定论强弱,楚国武安侯萧怀玉,仅用十万东征军在两年之内便灭了齐国,此等将才,古往今来,没有几人,他破我朝东境关城,仅用了两日…”

“够了!”慕容昱不耐烦的打断道,“你们将他说得如此传奇,寡人偏不信,他能用十万人马破我数道关隘。”

“君上!”几个大臣满眼恐慌。

“休要再多言,动摇军心。”慕容昱一意孤行道,“寡人倒要看看,是燕国先破楚都,还是楚军先入关中。”

※※※※※——

太康七年九月,暮秋,燕国十五万大军全力攻楚,楚国边将苏定成以三万北境军苦守半月。

兵力悬殊下,北境三座边城失守,不得已退守襄阳郡。

楚燕自立国以来纷争不断,襄阳一直是两国必争的军事重地,因为薛简的出现,襄阳郡最终落到了楚国手中,自此,楚国在与燕的对峙中获得了绝对的优势。

而今齐国被灭,襄阳郡便更加成为了楚国防御燕国南下的重要门户。

楚国朝廷对于襄阳一直十分重视,面对燕国的孤注一掷,平阳公主很快便做出了应对。

是月中旬,楚国朝廷命大将军郑珩率两万西北边军增援襄阳,又抽调两万中央禁军。

“苏定成丢了城池,退守襄阳,公主竟还让他做主帅?”对于平阳公主安排的增援,郑珩并无意见,然而却不满自己出兵后,身为大将军,却要屈居苏定成之下,听其差遣,“那苏定成出身卑贱,公主这样安排,我今后还如何带兵。”

“什么出身!”平阳公主冷下脸,并直言道:“在生死存亡前,出身一文不值,我看的是功绩,是能力,你有这个能力吗?”

“你想做主帅也不是不可以,两万对十五万。”平阳公主又补充道,“输了,我必会拿你人头祭天。”

郑珩顿时呆住,这样的风险,显然是他不敢承担的。

“你没有这个魄力。”平阳公主看出了他的心思,“但是苏定成却向吾立了军令状。”她将苏定成用鲜血写的绢书置于桌前。

“因为你的出身,拥有太多,所以你会有所顾虑,国家为何会衰微,就是因为士族的贪念,你们垄断了朝堂,不看能力,不看品性,只看出身。”

“你已经位极人臣,却还想要更多,那么你最终想要的,又是什么呢?”平阳公主又道,“你比我更清楚,也更了解你自己。”

“你为何能身居此位,你心里很明白,我虽不是母亲所生,但我自幼是母亲抚养长大的。”平阳公主看向郑珩,“舅舅,我也是郑家的女儿,我从未忘记郑氏对于我的养育之恩。”

“郑氏一族作为外戚,已为当朝最显耀,我以公主的身份执掌朝政,本就引起了不少非议,月满盈亏的道理,我想舅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美人谋》 330-340(第6/15页)

不会不懂。”

“同时,我能走到今天,倚仗的是什么,我很清楚,这种时候,我怎么可能自折羽翼。”平阳公主又道,“收起那些心思,从前的事,我可以既往不咎。”

听到平阳公主的一番话,郑珩有些无地自容的低下了头,“臣惭愧。”遂接受了平阳公主的安排。

但对于自己这位舅舅,平阳公主却并没有完全的信任。

“襄阳郡关乎着楚国的生死存亡,绝不能出半点差错。”平阳公主倚着凭几,脸色阴沉道。

“公主是想?”候在一旁的宦官弓腰小声道。

“让郭鸿麟跟着一并去吧,倘若郑珩不愿听从苏将军的差遣,便除去他。”平阳公主的眼神忽然变得凶狠。

“喏。”宦官离去前,又小心翼翼的看了平阳公主一眼,“公主,若是大将军真的做出了那种事,皇太后殿下哪儿…”他的眼里充满了顾虑,“毕竟大将军是皇太后殿下的嫡亲弟弟。”

平阳公主看着手中展开的竹书,旋即抬眼,“他是皇太后的亲弟弟,皇太后不会不管的。”

如平阳公主所说,一向了解自己女儿的郑太后在弟弟郑珩临行前亲自传见了他。

郑太后与郑珩乃是一母同胞的嫡亲手足,作为姐姐,她并不希望郑家日后走向平阳公主的对立。

于是便苦口婆心的劝说着弟弟郑珩。

“不是我不愿意相信长公主,而是长公主不信任我,再者,三郎的事。”郑珩皱着眉头,看着姐姐道,“阿姊让我如何相信。”

“三郎为什么会被送到武安侯的麾下,难道不是因为你?”

“三郎的事,我这个做姑母的也有过错,我不该帮你生那样的心思,她是我的女儿,我怎能不知道她呢。”身为郑氏之女,郑太后亦有为家族的私心,但通过郑煦一事后,她便彻底明白了。

一但触碰到权力,一切情感,便都可能化作乌有,但又因为情感,所以留有余地。

“我现在才看明白,阿姊将她视为己出,可是她…”郑珩挑眉。

“如果你不是我的弟弟,你觉得你现在还能站在这里与我说话?”郑太后反问道。

“你想获得信任,便要拿出等同的真诚。”郑太后又道,“亲情,总会有消耗殆尽之时。”

“收起你那些贪得无厌的心思,没有人是不可被替代的,尤其是于帝王而言,所有的人,不过都是棋子罢了,郑家的命运现在握在你的手中。”

“我希望你能够明白,大郎,阿娘故去之后,你是阿姊在这个世上唯一的至亲。”

郑珩陷入了沉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母女二人的意思几乎相差无几,但不同的是,平阳公主有着君王的威逼与提醒,但是郑太后作为他的嫡亲姐姐,字字句句都透露着真情。

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郑太后不愿自己的弟弟落得一个不得善终的下场,这才匆忙的召见了他。

郑珩听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是我一时糊涂,竟动了那念想。”

“你不是一时糊涂,你是因为平阳是公主。”郑太后在郑珩身侧走动道,“其实仔细想来,你与我的做法,与那些对她口诛笔伐的士大夫又有什么差别呢。”

“你我,是她在这世上仅剩的亲人,却做着让她伤心之事。”郑太后攥着双手,心中充满了愧疚,“你在不满她的时候,是否有想过,先帝之所以倚仗你,是因她的缘故呢。”

“阿弟,做人不能如此,母亲的话,你忘了吗。”

郑珩泪流满面,连连磕头认错,“此去襄阳,珩必收敛脾性,一切以国为重。”

※※※※※※※※

太康七年冬,燕军强攻襄阳数月,却始终无法攻下,襄阳的战事陷入僵局。

与此同时,楚军经漳水进入河东郡,一路势如破竹,连下长治、晋中等数城,又围晋阳,三日破城,河东沦陷,燕廷震惊。

第335章燕楚之战(三)

“河东急报!”

“楚军大破晋阳,河东沦陷。”

前线的消息传回燕京,群臣无不惶恐,就连燕君身侧的近侍之臣也开始劝说了起来。

然而群臣的反对与亲近之人的劝阻,在燕君慕容昱看来,都是对他的否定与不忠。

“河西不比河东,有黄河为天险,定能挡住楚军的对吧。”慕容昱似听不见从官的提醒与劝诫,拉着身边的近侍固执己见的说道。

执政不满一载,作为君主,他不愿承认自己的过错,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决策之失,仍然一意孤行。

然而这次,河东的战败,让这些平时阿谀奉承的近侍之臣也感受到了危急存亡的害怕,于是不再顺从君主,而说出了直言,“河东失守,燕国的士兵们都畏惧与恐慌楚国的统帅,将他比作汉朝的冠军侯,守城的刺史害怕楚军,而城中的汉人百姓更是诛杀了他们的守城官员,将城门打开,迎接楚军入城。”

“君上若仍执意襄阳之战,只怕河西也将沦陷,届时,关中腹背受敌,燕国危矣。”

慕容昱听到这些刺耳的劝阻之言,只觉得所有人都在指责与不满他这个君王,加上前线失利的消息,一直压抑的情绪终于爆发。

他拔出腰间的佩剑,将几个近臣就地斩杀,鲜血喷到了他长满络腮胡子的脸上,血丝瞬间充满双目,他的脸色变得狰狞,像吃人的恶鬼,张牙舞爪,宫中大殿逐渐混乱起来。

襄阳郡的僵持与河东郡的失守,不但没有让燕君慕容昱清醒过来,反而让他越来越极端与刚愎自用。

“君上。”

“君…”

他握着沾满了鲜血的宝剑,在大殿内展开了屠杀,鲜血溅到了殿柱与垂帘上,赶来劝阻的侍臣也被他刺死,官员们恐慌的四处逃窜,他用这样的方法,成功制止住了那些刺耳的言论。

有内臣跑出殿外大喊,“君上疯了。”

不知过了多久,宗室、外戚与重臣们闻讯,纷纷踏着皑皑白雪赶到了宫中,此时的燕王宫大殿内充满了血腥,慕容昱踩着脚下臣子的鲜血,一步一步走回了自己的王座。

他双手撑着带血的剑柄坐在王座之上,脸上与手上也都沾满了鲜血,脸色变得阴沉至极。

殿外漫天飞舞的雪花,积雪覆盖住了北国的疆土,让天地同为一色,圣洁而光明,然殿中却是滚热的鲜血在流淌,那般红艳,那般刺目。

宗室与外戚以及朝廷重臣看到这一幕,无不惊骇,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臣更是带头踏入殿中指责,他们的君王,疯了。

然而接下来殿外出现的禁军,却让他们不敢再多言。

禁军围住了大殿,围住了群臣,仿佛下一刻,他们也要变成地上这些臣子,成为尸体一同躺下。

燕国的冬天异常寒冷,就如这些臣子们的心,早已被风雪冻僵。

“增兵襄阳!”王座之上,慕容昱说出了四个字,其语气之冷,不容反驳。

“拿不下襄阳,你们就同我,去陪先君吧。”

※※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美人谋》 330-340(第7/15页)

※※※※※※-

太康七年十二月,燕国将关中防守的全部兵力调往燕南攻夺襄阳。

而楚国夺取河东后,继续向河西进军,然因黄河湍急,遂屯兵于河畔休整。

——黄河——

随着深冬的到来,北方的天气越来越严寒,帐内用铁盆烧着篝火。

萧怀玉坐在火盆前,端详着手中用玉石制成的明月珰,在火焰的照耀下,流溢着明月一般的光彩。

“元帅,帐外下雪了。”

萧怀玉将其揣回怀中,起身走出营帐,漫天的雪花在空中飞舞,还有几片飘到了她的头顶,这并不是河东的第一场雪,但却比之前的任何一场都要盛大。

飞雪很快就没过了脚下的黄泥,气温骤降,裸露在外的肌肤从刺痛逐渐失去感知,就连呼吸时,都能看到极重的雾气。

“不能断了篝火。”萧怀玉带着亲卫来到军中巡营,“尤其是晚上。”

“喏。”

将士们围坐在篝火前取暖,他们跟随主帅远征至此,已有数日不曾归国。

先秦的民歌《邶风·击鼓》在军营中响起。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歌曲唱出了这些远征将士们对家的思念,同时也激励着取胜的决心,他们都明白,只有打赢了这场战争,天下才会安宁,他们才能得以归家与亲人团聚。

“我爷说,我们家祖上原先是雍州华阴的,因为战乱和胡人南下,为了活命,不得已南迁,因此我爷最大的心愿便是回到北方。”华阴位在潼关之内的关中。

“雍州?”

“过了这河,往南,就是雍州地界吧。”士兵们望向军营西侧的黄河。

“这可是大河,哪有那么容易呢,否则也不会屯兵在此。”

“河东有山险,不也过来了,不过一条河而已,咱们元帅一定有法子。”

“等咱们拿下河西,不就可以带着你阿爷和一家人回到华阴。”

士卒摇了摇头,“家里人早就死光了,我爷到死,也没能回到他心心念念的祖地。”

一同坐在火堆前的战友纷纷陷入了沉默,他们之中也有不少与他一样的,或因战争,或因饥荒,又或是天灾与人祸,再也无法与亲人团聚。

“我原是齐人,朝廷发动战争,横征暴敛,因为不愿从军,他们打死了我尚在病榻中的阿爷,掳走了我的阿娘与妹妹,以此要挟,可是齐楚战争结束后,我才知道阿娘与妹妹已经被他们…”

“元帅。”

“元帅。”

就在士卒们因悲凉的歌曲而伤感时,远征军的主帅来到了大营中。

萧怀玉看了一眼众人,也许是因为这场大雪的寒冷,又或是黄河的阻碍,军中士气有些许低落。

“战争会结束,苦难也终会过去,今日我不与你们谈论胜败。”萧怀玉握着腰间的剑,昂首挺胸的走到军营中间,她向将士们高声喊话,“无论我们曾经遭遇过什么,都请不要放弃活下去的希望。”

“你们的生命,应该握在自己手中,没有人可以剥夺。”

“但是作为国家的军人,请肩负起你们的责任,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代替死去的同袍完成遗愿,为了新的生命带来希望,让我们的国人,让后世不再遭受苦难。”

“也许在今日过后,你们当中,包括我,会有人长眠在这片土地上,但即使是如此,就要退缩吗?”

“我相信你们从桑丘跟随我们出关那一刻开始,心中就有了答案。”

“我们应当让北方的胡人知道,汉人的礼,并不是怯懦与无能,我们有坚守国家,甘愿赴死的决心,即使肉身殒命,流淌在我们血肉中的斗志与精神,也永远不可被摧毁。”

“我华夏之中国,延续数千载,岂是外邦一朝一夕可毁。”

主帅的一番话,极大的鼓舞了人心,并重新引燃了士兵们心中的斗志,为了国家,为了亲族,为了一切想要守护的人。

“等战争结束,四海归一,便能代替你阿爷回到华阴祖地了。”战友们拍着士兵的肩膀说道。

“对,我要代替阿爷回到华阴。”

是月,河东大雪,冰封千里,黄河水流平缓的河段一夜冻结。

“元帅。”

“元帅,黄河结冰了。”陆兆麟激动的冲进帐中。

萧怀玉跨上青骢来到了河畔,经过一夜的霜冻,冰层厚度足以承受人与马的重量。

“驾。”萧怀玉不顾左右的担忧劝阻,独自骑着青骢踏入冰层。

马匹稳步前行,直到对岸,冰层也未有开裂,而此时的黄河,风雪还未停止。

“再等一夜吧,照这个天气,冰层只会越来越厚,但我们不能再拖了,襄阳郡陷入了苦战,我们必须要赶在襄阳失守前进入关中。”萧怀玉回到岸边,“今日先让轻装的步骑兵渡河。”为了稳妥起见,装备精良的重骑被安排在了次日。

燕君自以为的天险,为北国的风雪所化,这也是萧怀玉入关后为何要如此急于行军,一路上不遗余力的强攻数座城池,拼尽全力拿下河东,便是想赶在寒冬之前抵达河西。

中原本为汉地,汉人在这个地方生存了几千年,如今为北燕这个鲜卑外族所统治,这里的汉人长期遭受剥削与压迫,而慕容昱对汉臣的屠戮,便使得这片土地上的汉人对北燕政权彻底失望。

历代燕君为民族融合所做的努力,一朝化为泡影。

而南方李氏所建立的汉人政权,已然成为了他们心中的众望所归。

天时地利人和,楚军几乎占尽,这场战争,没有理由不胜。

“黄河本是天险,连上天都在帮助楚国。”看着陆陆续续渡河的士兵,陆兆麟骑马来到萧怀玉身侧,见其脸色阴郁,似有着隐忧,于是问道:“元帅在担忧河西的战事吗?”

萧怀玉摇了摇头,“比起河西之地,我真正担心的,是潼关。”

“畿内之险,惟潼关首称。”

作者有话要说:

中国这个概念几千前就形成了,意思是中央之国(大概在黄河流域,并不是很大)四方都是外邦,东夷,南蛮,北狄,西戎。

战争的苦,远比我写的更悲惨,最直观的是人口下降,那都不是一点点,而是直接折半的死亡率。

之前有在风起长安里写到过杜甫的三吏三别,我个人觉得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要比安史之乱更悲惨。

五胡乱华是中国古代汉民族遭受最严重的一次灭族危机,以前的书也提到过,胡人吃人肉,将汉人当做牲畜当街售卖,其中更喜欢女性跟小孩…

但战争又有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美人谋》 330-340(第8/15页)

外一面,版图的扩大,经济重心的迁移。

就像安史之乱对后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我们现在形成的南北格局,也是自安史之乱后逐渐演化的)因为虽然政治中心还在关中,但是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江淮一带。

本文纯属虚构,为架空朝代,仅是参考服化道哦,关于那个便于理解的地图,我写了一个简便的丢在围脖,方便大家理解

第336章燕楚之战(四)

楚太康七年十二月,楚武安侯萧怀玉帅十万楚军渡过黄河。

燕君慕容昱得知楚军渡河,于是诏命潼关守将坚守拒敌,又令附近州郡兵马驰援,并派大将镇守潼关。

然河东的失守与楚军渡河,加上得知朝廷无援兵,潼关诸将莫不惶恐,甚至还出现了逃亡者。

是月下旬,楚军进入河西边地,天气回暖,士气高涨。

——燕王宫——

燕高都公主慕容岚因田氏之乱而受牵连,被幽禁于王宫内廷。

太康七年,永宁公主回到了燕国,因远嫁楚国之事,身为太子的慕容昱畏惧父亲的权威而不敢求情,一直心怀愧疚,将妹妹接回燕国后,便对这位嫡亲妹妹百般照顾,并特许其自由出入宫禁。

楚国彭城王李康之乱,永宁公主身在燕国而不得救,万念俱灰,幸得长姐高都公主安抚陪伴。

又经田氏之乱,高都公主被囚于内宫,宗室皆避,只有永宁公主时常入宫探望。

高都公主慕容岚也因此得知了燕楚的战争,“襄阳一直是燕楚必争之地,自落入楚国手中后,楚国便将襄阳的防守视为重中之重,他身为君主,怎能做出这样的决策,不顾河东河西两郡,任由楚军渡河,对我朝实行夹击。”

“难道没有人劝阻他吗?”慕容岚又问道。

永宁公主便将兄长殿中伤人之事说了出来,慕容岚深深皱起眉头,“我看他真是失心疯了。”

“我想,兄长的心里也一定苦闷,”永宁公主眼神落寞的说道,“一直不被父亲认可…”

“既做了这个王,就不要找那么多借口与理由。”高都公主斥责道,“他没有资格,让国家与百姓来承担他的那些不满。”

高都公主看向殿外,心情异常的沉重,“楚军已经渡过了大河…是夺河西还是直进潼关。”她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我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回头看着妹妹,“永宁,阿姊需要你。”

※※※※※

——楚营——

次年,章和元年,楚军渡过黄河后,并没有急于出兵。

因为摆在楚军眼前入关最大的难题,是位于黄河边上的潼关。

萧怀玉遂将众将召集,于大帐沙盘前商讨进取关中的对策。

一些老将开始了对关中之地各个关隘的分析,其中最为困扰的,仍是潼关。

“潼关,是我军进取关中最近的一条路,破潼关,便可直取燕京,关中再无阻碍。”

然潼关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老将们几乎都明白。

“但潼关险要,一但固守,我军恐无法在短时间内破关,或许还会因此陷入僵局。”

“其实进取关中,还有一个法子,既然潼关坚如此险要,那么为何不绕开潼关。”一名老将指着沙盘上的河西郡,“我们已经渡过了黄河天险,如今被阻挡在潼关前,可选择北上,取河西,而后南下,绕开潼关,直抵华阴,拿下关中。”

“不经潼关,而择远路,取河西之地,渡渭水,进至华阴,再取关中。”其余将领对老将提出的绕道进行分析,“这样会不会太拖沓行程了。”

“襄阳的战事,刻不容缓,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了。”

“而绕道取河西,南下渡渭水,中间曲折蜿蜒,所用的时间,恐怕不会比强攻潼关短。”

“况且,如此大的动静,必然会被燕军察觉,调取关中兵力增援河西,战况并不明朗。”

“河西之地辽阔,可退守可进取,以我军全胜之势,必取河西,而至于潼关,燕国一定会固守潼关的。”

因潼关地势之险,一部分将领赞成绕道,通过渭水南下至华阴再取关中。

而一部分年轻的将领却觉得大费周章,不如强攻潼关。

萧怀玉脸色凝重的站在沙盘前,听着麾下将领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

“大军北上,一定会引起河西的警觉,”萧怀玉突然开口,“襄阳郡的战事已经迫在眉睫,我们一定要赶在燕君攻破襄阳前进入关中,逼迫他们的主力军回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