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老二媳妇,别看回家少,但是真的把老苏家放在心上。
家里但凡缺点什么,她总能想到办法,帮家里一点点补上。
这也是为什么家里有点好吃的,苏老太都会让老伴送一份去镇上。
以心换心,有来有往,这样感情才能维持长久。
否则即便是亲骨肉,也有闹僵的。
想到明天要送去供销社的菜,苏老爹拿着背篓去了自留地。
前几天的一场大雪下来,将菜园子盖上了厚厚的积雪。
苏老爹先是用铁锹将积雪铲到一旁,露出里面的萝卜叶子,然后弯下腰,将圆圆的大萝卜一个接一个拔出来。
拔完萝卜,他又去旁边一垄地里割大白菜。
一颗大白菜足有七八斤,割上七八颗足以。
萝卜叶子削掉,装进背篓……
“爹,我来帮你!”苏向东找了过来,帮着将萝卜和大白菜装进背篓。
早前他娘腌了不少酸萝卜和辣白菜,现在见到苏老爹弄这么多菜,不由诧异,毕竟家里吃菜都是现摘。
“不是才给二哥他们送了菜吗?”
“这是明天送去供销社的,能卖几分是几分,反正咱们也吃不完!”苏老爹解释道。
“路上不好走,明天我去送吧!”苏向东不再多问。
家里的事一向由爹娘决定,他只要帮着干活就好。
萝卜刚从地里拔起来带着泥,苏向东又帮着将萝卜一个个用水洗了。
洗干净的萝卜看着水莹莹,又白又圆,看着很是招人喜爱。
隔天,苏向东起床送菜。
等到他到了镇供销社时,供销社才刚开门。
唐美云见到苏向东,赶紧将他迎了进去。
“爹说你们供销社收购我们家的菜,我就送来了。”苏向东朝着唐美云的几位同事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对,你等着,我这就去喊我们主任!”一名身穿暗红格子上衣的女同志兴奋地说道,说着便走到帘子后面去了。
没过一会儿,严主任跟着一起出来了。
看到老苏家的菜,严主任一颗心总算落了下来。
今天回去他儿子可以好好吃饭了。
市面上的蔬菜三分、四分、五分钱一斤不等,严主任直接给他们家的菜定为七分。
这一背篓足有八十斤,最后严主任给了他五块六毛钱。
并且约好五天送一次菜。
苏向东揣上钱,和唐美云道别一声便回家去了。
和苏老爹上次卖完鸡蛋,揣着钱回家的感觉一样。
苏向东走在路上都感觉有些不真实,来之前他觉得这一背篓菜,顶多值个两三块,结果卖了近六块。
五天送一次,一个月就是六次,累积下来就是三十多块钱呢!
老苏家一家人在地里干活挣工分,一年到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
苏向东越想心里越火热,恨不得赶紧回家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娘。
第57章 赵氏上门打秋风
冬闲的日子无非是吃吃喝喝。
家里有菜也有肉,苏老太每天变着法儿给大家倒腾吃的。
年关逼近。
这天苏老爹带着大儿子在院子里磨豆子。
苏向东力气大负责推石磨,苏老爹则不停地往里面添豆子。
苏子礼几个小子围在一旁看热闹。
奶说等豆子磨好了给他们留一些煮豆浆喝,剩下的都做成豆腐,一部分煮着吃,一部分炸成豆泡可以存放。
就在昨天,他们将家里的豆子拿了一麻袋去镇上的榨油坊,榨了不少豆油回来。
至少短时间之内他们老苏家都不会缺油吃。
苏老太在灶屋里忙碌着。
苏九坐在小矮凳上,帮着烧火。
过完年她就一岁四个月了,加上心智成熟,做起这些事来得心应手,很是熟练。
苏老太一开始还不赞同,怕那些木柴把九儿的手刮伤了。
再加上灶屋里又脏又乱,油烟重,不适合小孩子久待。
可苏九坚持要留下,又见她做得像模像样,只得同意了。
铁锅烧红,苏老太往里面倒了一些豆油,然后撒上一些盐。
煎鱼需要小火,苏老太提前叮嘱了。
苏九便没再继续添柴,起身爬上灶锅旁边的椅子上站着。
自从苏老太知道九儿喜欢看她做菜,她就特意在旁边放上一个椅子方便她站。
每次只要有九儿在,她做出来的菜就会格外好吃。
今天中午吃鱼。
盐撒得差不多了,苏老太便将巴掌大小的鲫鱼一条一条陆续放进锅中。
苏老爹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扛上竹竿去河边蹲上一下午,每次回来都不会落空。
天气冷,鱼不容易死,院子里的破缸里还养了不少。
鱼一下锅便发出滋滋的声音,听上去格外悦耳。
巴掌大小的鲫鱼苏老太一共杀了十条,煎了满满一锅。
鱼一面煎好,又翻到另一面。
等到两面煎得金黄,苏老太便将旁边砧板上切好的萝卜片推了进去,舀上一瓢水,盖上锅盖开始炖。
苏九则趁着苏老太去舀水的间隙,早将灵泉水撒进了锅里。
接下来,就等着喝美味的鲫鱼汤了。
苏九重新坐回了小矮凳,继续给灶膛里添火。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