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贾家虽有林如海委托焦大早早置办其的田地,但田地也不多。林如海替他们谋的出路是耕读传家,仗着留下的这些资产,再好生教养起下一代,家中多几个像贾兰这样能好好读书,将来科举入仕的孩子,贾家就振兴有望。
道理自是都懂的,但像贾琏、贾珍,再如贾蓉等人,自出生起过的就是膏梁纨?的日子,何曾为生计犯愁?
现在那点资产,是过去他们再怎的知道家中收成一年不如一年都不曾放在眼中的数量,充其量当一笔又能随手挥霍出去的横财,如今却只能凭借这一点东西度过余生漫漫岁月,又如何能仓促间就想出好办法?
王熙凤说着,渐又提到贾兰。
因贾兰书读得好,林如海已和贾政等商量过了,年后就送贾兰到附近一书院里读书,一应使费均由林如海备妥。那书院里的大儒与林如海交好,早已应允。如今贾家,当真贾兰反而看着最有前途。
她这一说,贾琏却恼了,指着她的肚皮说:“亏你也知道兰儿好!你入门也有这么多年了,怎你就只生了个姑娘,还总辖着我,让我到现在都没个儿子!要不是你,我现在或许也有儿子可以送去书院好好读书,将来替我们家光耀门楣了!”
王熙凤一惊,正要驳回去,贾琏却已怒冲冲地甩袖出门。
王熙凤方要追出去,一直在门边等着的平儿就忙挤了进来拦住了她,劝道:“你何必现在和他怄气吵闹呢?大家才到来,还不怎么安定下来,又要吵起来,平白再让老太太担心了。”
王熙凤猛然醒悟,脚步一顿,抱着平儿大哭起来。
平儿搀着她在床边坐下,柔声劝道:“现在家里不比往日了,你们再这样夫妻置气,又有什么好的?还是好生将这日子过下去才对。便是现在没有个哥儿,过两年或许能有呢?且你也想想,便是一直没有哥儿,还有巧姐儿,你总该得替巧姐儿想一想。”
王熙凤心内清楚,平儿所说的不比往日,不光是贾家不如过去,王家同样如此。
王夫人的兄长王子腾此前和南安郡王关系颇近,也仗着职务之便替南安郡王办了不少事。
王熙凤不知王子腾可否清楚南安郡王所做一切都和谋逆之罪有关,是真如明面所说,只有结党营私,德不配位,还是多得林如海从中出力,最后才让王家也如贾家般,家中有官职者悉数革职,抄没家财了事。
然有一点明确。如今的她已无娘家支持,在贾琏面前难以如过去硬气了。
再想到巧姐,王熙凤泪水渐渐止住。
她握紧平儿的手,迎上平儿目光,坚定道:“对,我还有巧姐儿。无论将来的日子如何,我都要替巧姐儿攒下她那笔嫁妆。”
此前替荣国府理家,王熙凤就将自己的嫁妆都贴了不少进去。虽然她也有想法子捞钱,但还是填补不少多少空缺。而后贾家被抄,她的东西更没有留下,现在要重新攒起银钱来,又谈何容易?
但生活已是如此,仍要往下过。
夜里,贾琏刚回房里,还唯恐熙凤又要拿日间的事来吵,却见烛光映照下的凤姐虽有疲倦之容,还对着他盈盈浅笑,那等笑意竟是他已许久不曾见过的温柔可意。
他心中一软,忽想起熙凤还不曾嫁进来时两人就已相识的娇俏模样,不觉间就心驰魂荡。
翌日两人竟都起迟了,全因其他人也有一路奔波后,昨夜好不容易睡个安稳觉,或许还辗转到夜深才真正睡着,所以起迟的人并不少,才没人注意到他两夫妻的事。
贾母看起来也没睡好,但精神劲看起来还好。
早饭过后,她就要将贾家众人都请过来。
贾珍一家的宅子离得也近,走没几步路就到了。
贾母到底是现在辈分最高的人,她说要让贾珍来,贾珍也不敢不来。
一时间人齐了,贾母才开始吩咐下去。
贾珍那边她没有怎么安排,主要针对的还是自己两个儿媳、儿媳,还有迎春、探春。
只听得贾母吩咐,一定要贾赦年后也跟着去耕作,便是不去耕作,也要有正当工作自食其力,又说了要让媳妇、孙女都跟着开始做针黹补贴家用。
贾政年后要去找林如海,要当一名教书先生,这就由着贾政去。然而贾政在家期间,也要帮着干活。
宝玉终究要读书,但已经有了年限,而下一次考试还不能进学,则也要想办法谋生。
贾母暂不曾给贾琏定下要做的事,却也给了期限,若到了期限还找不到工作,则也要去耕作了。
如今是冬日,并非耕作的季节,还能给他们一些时间寻找工作,好再确定这些田地应当租出去多少。一旦迟了,田地租不出去,他们则定要亲自耕作。
贾母话一出,贾赦等人都只敢诺诺应声。
贾珍本笑劝了两句贾母,也不必将时间定得如此紧迫,只怕他们都适应不来。
贾母却自恃辈分,反过来将他也教训了一通,只说现在看他还是族长,才要请他来做着见证,却不是让他还能再说这些丧气话。
待得贾母将众人都嘱咐过了,贾珍离去时还有些悻悻然。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