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 第 124 章(2 / 2)

继而,崇玉从黛玉房间出去,很快将莫宗良请来。

林家上下都知道,莫宗良医术高明,在替黛玉诊治以来,黛玉的身体一日好胜一日,而今除了每月定期诊脉一次,又换季之时替黛玉备着丸药,已无过多需要费心之事。

怎这回又要请莫宗良?

宝钗人回到西琼院房中,心还悬着,命丫头时刻探听着黛玉那边情况。

得闻此事,她险些又赶去黛玉房里。

偏在临出门时,心生怯意。

黛玉的所有不好,都是从她这里知道赐婚的消息后开始。先前她在黛玉寝室外守了那么久,黛玉依旧没有见她的心思,甚至就连紫鹃等丫头给她上茶,都只是丫头们按规矩行事,而不是黛玉的吩咐。

那她现在过去,会不会只让黛玉变得更不好?

回想起崇玉的话,宝钗终究没出门。

但在房间里坐不住,坐一会,又要起来走一会。

她似乎变得不再像她。

知道兄长薛蟠无意中打死人,她帮着母亲料理事情时,都不曾有过如此的心慌。

恐惧得仿佛什么至关重要的东西要从手中离开,无关生命,却似比生命更重。

恍若是那些早早被她压下,令她成为礼教约束之下合格的闺秀千金的喜怒哀乐、爱怨嗔痴,忽地在这刻不受控制地翻涌。

也许它们早已不甘受到约束,纵然她看着其他姑娘,大多也只能在种种规矩下,再多的小我天性都只能慢慢压抑,只能用一些隐秘的方式释放……但她依旧不愿意一直如此。

谁都如此,那就对么?

谁都如此,难道就没有人会尝试冲破么?

大家族的规矩,就是让迎春三姐妹在和外人见面时,都要一模一样的穿戴,以此表明家族对姑娘们都是一样的,并无区别对待。那些礼教,则要她们这些姑娘,都只能苦苦压抑性情。男子再多的风流事,都是韵事,是他们的会心一笑,而女子略有不好,却不知要受到多少指责。

男子行为出格,还能凭借功名富贵,换取无数人将自家清白闺女主动送来,女子却只要名声略有不好,就连家族都有可能会厌弃,乃至将其逼死……

“姑娘?”莺儿谨慎地站在不住张望房门的宝钗身边,“你要先吃一颗冷香丸吗?”

因宝钗在西琼院这边住的时间长,也用旧瓷坛装了一些,埋在院中花根下。

只是还需用十二分黄柏煎汤服下,一旦宝钗在这里服药,事情就不可能瞒得住林家人。

宝钗微愣,眼见莺儿都有心要命人去替她准备了,方轻叹一声:“罢了。只靠药也未必压得下,终究是心结。”

别人都说冷香丸对她有好处,独她知道,所谓的治病良药,不过是帮她将心中滚动的热血冷却,让那些情感变冷变淡。

可就像大海,冷香丸也许能让海面看得风平浪静,海底汹涌的暗流却不减反增。

而且她奇异地生出几分不舍,舍不得将对黛玉的这些感受也用冷香丸压下,又回到一个正常的亲戚家的大姐姐,对比自己年龄小得到的妹妹的正常关爱中。

“莺儿,你去林姑娘那边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就帮忙,若没有的,你也好生看看她们在忙什么,等会儿崇玉有空过来,你再和他一起回来。记得一定要尽量弄清楚林姑娘现在如何了。”

莺儿连忙领命。

她心知自己帮不了什么忙,林家仆人再不如其他大家族多,也不至于侍候自家姑娘都要别人家的丫头帮忙。探听消息才是她真正要做的事。

少了一个素来聒噪的莺儿,更没有什么能帮宝钗将一点点翻腾着的奇异情思压下。

她往常喜将居住的地方弄得简单,陈设都不肯多放两件,一来是以前知道家计已不复往日,有些奢华在她看来并无必要,二来,也是更重要的,却是她要用这样的方式,将心中情感压下。

入目处空澄如雪洞,大抵能减少触动情思之物。

她这房间,也没多少摆设,不过有些题了诗的手帕,未完工的扇坠子……都不是她的东西,而且也在一旁摆放得周整。

她却一眼望见,又想起黛玉如何有些时候来她这儿,起了兴致就在手帕上写诗,又说她针黹做得好和她讨论怎么给崇玉做这些小玩意才做得好。来得频繁,每每惫懒得不肯将东西从房间之间带来带去,就索性留了不少在她这里。

平日里也只有在做针线活,或者又想重温帕上的诗词才会看到的东西,如今却接连不断跃入她眼帘。

也不知过了多久,但看天色,大抵没有太长时间。

莺儿回来了,崇玉也到了。

小小少年眉眼间尽是忧色。

宝钗看到崇玉对着她微微点头:“宝姐姐。”

少年的声音克制而温润,忧虑疲倦都藏着,只若隐若现地流露些许。

正如此,更撩得人惶惑不安。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