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U看书]
https://www.uukboo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两人四目相对,尽是无言。
宝钗本对前往桂地并无兴趣,甚至不愿离京城太远,就算要离开,也只想回金陵老家。
但听黛玉这般说,她忽觉到桂地去,也非无法接受之事。
“此事事关重大,如今还只是我爹爹和崇玉私下安排,假借让薛大哥他们过去,还有让商行一些人去经商的名义,暗地里筹备着。”黛玉继续解释,“只是他们既有如此打算,怕过不了多长时间,我也要到那边去了。我素来畏寒,却不大怕热。桂地那边天气热些,或许也适合我身体。”
宝钗缄默许久,方低声道:“是么?这样也好。”
黛玉咬咬牙,才又道:“我前两日听得崇玉说,卫若兰也想请媒婆到你家去。”
真正驱使黛玉赶在去荣国府替宝玉庆生前找宝钗的还是这件事。
黛玉也知道先前有意宝钗那些都是纨绔子弟,纵薛姨妈忧心宝钗年龄大了,也不怎么可能乐意和那些人结亲,宝钗也该看不上那些人。
卫若兰却是真正有能力的俊朗男儿。
黛玉不曾见过卫若兰,但时常自崇玉口中听闻这名字,又知道卫若兰是如何斡旋在京中这些势力之间。
有一次崇玉当着父亲的面和她说起卫若兰,父亲甚至感慨,倘不是卫若兰年纪比她大得多,父亲甚至有意让卫若兰当女婿。
而前两日,崇玉无意中和黛玉提起的,正是卫若兰听闻了宝钗才貌过人,又贤良淑德,更家世清白,不必担心会和太子一派乃至南安郡王一派牵涉过深,恰可为良配。且卫若兰早早定下亲事,也不必如冯紫英般,自身是太子一方的人,却配了一个三皇子这边的媳妇,平白两家尴尬。
黛玉正是听说了这事,才对宝钗婚事愈发上了心,又得知卫若兰可能是从宝玉那边听闻的,只怕这次到荣府去,宝玉会趁机试探宝钗心意,因此要更早些来问宝钗看法。
“卫若兰?”宝钗一惊,“他怎么可能?”
卫家那等世家,若她爹还在世,或许能借着亲戚家助力看看能不能够得着,可现在的薛家,哪有那资格?
“崇玉这样说,详情我也不知道。”黛玉摇摇头,松开搂着宝钗腰身的手,端起杯子,连着喝了几口,好歹将情绪定了几分。
宝钗被这消息惊得好一阵恍惚,末了方叹道:“他要问我,我倒不大愿意。他再好,我也和他不熟悉,而且那般世家子弟,家中规矩好,我嫁过去也多半日子不甚好过。倒不如选一户小门小户些的,好歹过得舒心。可要是他家里直接请人去和我妈说,我妈多半会乐意。”
宝钗想到了贾家中邢夫人、尤氏、秦可卿三人,和王夫人、王熙凤间的不同。
前者都无甚背景,尤其邢夫人和尤氏,都是续弦,在家里实则没多少说话的权利,身为大家妇,日子却过得颇为委屈。秦可卿虽好些,但也是贾珍的纵容。真要看下人们的意思,在秦可卿行事作风转变前,他们都夸着秦可卿和善,行为上颇多出格之处。如今不敢过分了,但背地里却开始骂秦可卿。
王夫人若不是有王熙凤处处出头,莫说家中上下不好打理,便是真下足功夫管教下人了,多半也只能留下骂名。王熙凤和王夫人都是背靠着王家,这才对下人严厉些,一些事情做得出格些,也无人敢说她们如何。
宝钗自知自己身份,若嫁入贾家,有亲戚关照,还不必担心这些事,甚至能相互支持,好牟取家中权柄,但嫁去另一个和薛家并无什么关系的世家?她讨不了什么好。
黛玉听得宝钗这般说,更恐卫家真找媒人到薛家去,先说服了薛姨妈,事成定局,宝钗和卫若兰年龄又不算小,双方都没什么要推迟婚期的理由,应当定亲不久就能筹备婚事,而她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宝钗嫁人。
但又听得宝钗说:“改日我回家,就和妈说,只让我哥在桂地那边帮我留意着就行了,京城终究不是我们长住之地,妈又早晚要到哥那边去的,我也不愿离妈太远,还是彼此近些的好。妈当初远嫁,多年不得与姐妹相见,到京城和姨娘见面后,还常私下与我念叨,若当初不是姐妹嫁人后天各一方,怎会多年不得机会见面。”
宝钗话中皆是为自家人考虑之意,黛玉却情不自禁笑起来。
她哪有不明白的?
她在说自己将来也要到桂地之前,宝钗何曾这样明确说过不愿久留京城!
任宝钗如何遮掩,黛玉依旧听出其中替自己着想的心意。
她不自觉地又扑向宝钗怀抱,紧搂着宝钗不肯松手。
另一丝恐慌,却也渐渐在她心头滋长。
她只怕自己习惯之后,更难以在将来面对宝钗嫁人离开的现实。
宝钗笑推黛玉道:“你起来!都多大人了?怎还总像小孩子般往人身上黏去?”
黛玉窝在她怀里嘟囔道:“我偏不起。”
宝钗哭笑不得,却也唯有任由她继续紧紧抱着自己。
不过黛玉也没抱住她太长时间,就怕自己那些心情,会无意中被宝钗发现,倒让宝钗疏远自己。
她抬手,略理了理微乱的发,起身道:“夜深了,姐姐早些休息,我也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