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经及笄了,父母命她乖乖待在家里学针黹女红、算账管家,一整年也不给几次跨出二门的机会,真是活活要了她的命。当然,父母军务繁忙,她偷偷溜出门的次数也不在少数。……“御街夸官”之后,由三鼎甲代表全体新科进士,去礼部拜谢一众房师,而后去吏部衙门奎星堂上香,再去观音庙、关帝庙上香。这样一大圈兜下来,也到了申时初,他们回到礼部衙门。老祖宗年方八岁[科举]_王廿七【完结】章节更新及时,支持免费在线阅读,书迷必看!"> 她已经及笄了,父母命她乖乖待在家里学针黹女红、算账管家,一整年也不给几次跨出二门的机会,真是活活要了她的命。当然,父母军务繁忙,她偷偷溜出门的次数也不在少数。……“御街夸官”之后,由三鼎甲代表全体新科进士,去礼部拜谢一众房师,而后去吏部衙门奎星堂上香,再去观音庙、关帝庙上香。这样一大圈兜下来,也到了申时初,他们回到礼部衙门。阅读老祖宗年方八岁[科举]_王廿七【完结】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更新及时,点击开始阅读!">

第84页(1 / 1)

('

她已经及笄了,父母命她乖乖待在家里学针黹女红、算账管家,一整年也不给几次跨出二门的机会,真是活活要了她的命。

当然,父母军务繁忙,她偷偷溜出门的次数也不在少数。

……

“御街夸官”之后,由三鼎甲代表全体新科进士,去礼部拜谢一众房师,而后去吏部衙门奎星堂上香,再去观音庙、关帝庙上香。

这样一大圈兜下来,也到了申时初,他们回到礼部衙门,准备参加御赐的荣恩宴。

除了新科进士,还有历科的状元、榜眼、探花到场,新老三鼎甲相互行礼后,依次就坐。珍馐玉馔,鼓乐齐鸣,众人相互敬酒、攀谈,又吟诗、作赋、行令,一番喧闹直至一更天。

……

另一边,林砚上午就瞧够了热闹,带着林寿林安回到住处,家里果然收到不少礼单、请帖、拜帖,他一一替林长济做好安排。又吩咐元祥去熬醒酒汤,带着林寿林安打点行装。

林安问:“少爷,您要干什么去?”

“回江宁。”他说。

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虽然知道家里这位少爷向来说一不二、来去自专,可是亲爹中了进士,不好好庆祝一番,急着回老家做什么?

但林砚向来要求他们少说少问,他执意要回去,两人只好手脚麻利的打起包裹。

林长济果然喝的烂醉如泥,他酒量本就不好,三鼎甲又是众矢之的,前辈同辈轮番向他敬酒,实在难以招架。

“元祥,醒酒汤。”林砚道。

元祥忙将热腾腾的汤碗捧了过来,连哄带劝,才劝他灌下半碗,一会儿又全吐了出来。

林砚掸平凌乱的衣裳,站起来:“罢了,先让他歇歇吧。”

于是元祥给他脱了鞋,将两腿搬去床上,又拿热毛巾擦了手和脸,这些还没做完,人已经哼哼唧唧的迷糊过去了。

林砚握起他的右手,摩挲那手指上厚厚的茧,心中百感交集。

前世缠绵病榻的时候,他也曾捏着长济稚嫩的小手,那时他还没有桌案高,指骨刚刚长好,就已经开始练字了,他交代曾孙一定要潜心举业,为家族继承官脉。从此他寒暑不辍,卯时既起,读书练字习文,从没有一日松懈,直至十六岁考中廪生。

这中间不知费了多少笔,流了多少泪,如今终于得偿所愿完成了举业。新科探花,铁打金铸的前程,往前的路,就要看他自己了。

次日,天下起了微雨。

还是天光微明,林长济从宿醉中醒来,捂着涨疼的脑袋坐起来,洗漱更衣。

林砚已经起了,正带着林寿将行李装进马车。

“这么着急回去?”他问林砚。

“是啊,”林砚道,“还有四个月。”

林长济知道他在担心林长世的院试,四个月,再去掉路上耽搁的时日,多一天都耽搁不起了。

林长济点点头,交代林寿:“照看好少爷。”

林寿道:“您放心!”

林长济说着,又叫来王善,让他跟着一起回去,沿途有个照应。

王善的行李简单,三两下打了个包裹,扛在肩上就上了马车。

“到了来个信。”林长济又交代林砚:“还有,长世的大事,我恐怕回不去……”

林砚笑道:“放心吧,会操办好的。”

林寿将林砚抱上马车,跟在后头跳了上去。骒马打了鼻响,踩在湿漉漉的青石砖上,缓缓走出胡同,消失在蒙蒙烟雨之中。

送走林砚,林长济也将自己收拾利落,顶着一对黑眼圈出了门。

传胪大典结束,并不意味着日子可以清闲下来,还有诸多繁杂的事务在等着他们。

众进士在鸿胪寺接受皇帝赐予的朝服冠带、进士宝策后。

便由新科状元代表新科进士上表谢恩。而后去孔庙行释菜礼,祭拜孔子、四圣十二哲以及六十二位先儒,感谢诸位先师保佑他们高中,这样一圈跪拜下来,本就头痛欲裂的脑袋直接麻成了一团。

一整套冗长而复杂的仪式走完,总算可以休息三天了。

三日后是朝考,朝考后授官,一众新科进士,或选为庶吉士留在翰林院,或发到京城各部衙门观政,又或是外放到地方去。

不过,三鼎甲是不需要参加朝考,直接授予官职的,状元授正六品翰林修撰,榜眼、探花授正七品翰林编修,留在翰林院,起草诰敕、纂修史书、侍讲经筵等。

于是,林长济迎来了此生最为闲适的三日假期,可舒适的日子总是转瞬即逝,三日后直接去吏部文选司报道,拜会堂官、签字捺印,便可直接到翰林院上任了。莫要小看在翰林院供职的机会,国朝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官员清贵无比,是为国储相之地,是内阁学士的摇篮。

但翰林院的工作也十分枯燥,读书、修史、抄录、喝茶,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十分磨人心性,讲究个慢条斯理、不疾不徐,越急躁越闹心,沉下心来,反倒能感受到时光静静流逝。

……

四月初,春日和煦,草长莺飞。

江宁县林家正在破土动工,院墙拆得七零八落,工匠正按林砚临走时留下的图纸重新砌墙。

院墙打通后,每一进添一个月亮门,就是三个单独的跨院,比原先轩敞了一倍,林长世也有了独立的院落做婚房。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科举文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