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卯时正,主考官带领众同考官聆听圣训、拜圣文宣王先师、拜关圣大帝、拜文昌帝君……一应礼数不能有丝毫偏差。
伺候主考官各自就位,命开龙门。
随着三声炮响,龙门大开。众举子分批入场,点名搜捡。
龙门前是验明正身和搜捡的场所,手段倒比秋闱更加有辱斯文。春寒料峭,就在露天的甬道墙根下宽衣解带脱去鞋袜,不得携带带有夹层的衣帽被褥,连吃食都被切开检查。听说曾有举人因被粗鲁兵卒趁机羞辱戏弄,一怒之下终身罢考。
忽然有举子被搜出夹带,哭天抢地,祈求龙门官网开一面。
龙门官铁面无私,沉声喝道:“叉出去,站枷示众,罚罪为民,以儆效尤!”
众人心有戚戚,嗡声讨论起来。
顾庭之与林长济同行,在他耳边嘀咕:“年年有那铤而走险的举子,也不知他们带的是什么,四书五经都抄上吗?”
林长济摇头称不知,只知道怀挟夹带的方式千万种,什么显隐药水,砚台夹层,糕饼蜡烛,毛笔管缝,底裤上,鞋底里,发髻和……只有搜捡官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威严的守军站在龙门官身后喝道:“不得喧哗!继续搜捡!”
林长济被搜捡完毕,走到龙门官面前。
“叫什么名字?”
“林长济。”
龙门官此时抬头看了他一眼,低头看看名册,又看了他一眼,看的林长济后背发凉。
“父讳?”
“林荣兴。”林长济答道。
“祖讳?”
“林瞻。”
“曾祖讳?”
林长济不知想到了什么,话音一顿,才报出:“林庭鹤。”三代问罢,龙门官抬头:“你真是江宁公的后人?”
官做到一定位置,人们往往以籍贯相称以示尊敬,譬如林庭鹤祖籍江宁县,就会被称为林江宁,若林长济日后身居高位,也叫林江宁。
林长济点头:“是。”
龙门官笑中带着些许敬意:“进吧。”
这是林长济第一次感受到祖宗遗德,尽管只是一个龙门官的笑容。也正是因为这个笑容,他比以往哪次考试答题都要谨慎用心,生怕辱没了先祖一般。
会试与乡试类似,举子的试卷不会直送考官面前,而是需要在外帘糊名誊录,就连别字也要原封不动抄上去,别字和涂改超过一定数量的,则会被直接剔除出局。誊抄后的试卷称为朱卷,经过“对读所”一字一句的校对,再送往“外收掌所”校对试卷编号,确认无误后,将原卷存档,朱卷贴上封条,送到外帘官的手上,他们将所有考卷送到飞虹桥上,而桥对面等候着的,是本届会试的两位知贡举,也就是内帘官的首领。
他们在飞虹桥上完成交接,在经抽签分发,考卷才算正式交到阅卷官员的手中。
因为阅卷的工作量巨大,因此会试与乡试相似,也是重视头场,只要第一场的大题被取中,二、三场的试卷,只要格式不出大错,行文不犯忌讳,是不会影响排名的。
林长济从考场出来就病倒了。
倒不是他体弱,实在是滴水成冰的季节里,坐在号舍内如坠冰窟,衣帽都是单层的,不能絮棉花,被褥也是一样,能撑过九天而不病倒的考生少之又少。
倒有两位官员派府中管事上门代为探望,带着京中名医前来诊治,一位是工部左侍郎王瓒,一位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季琰,林砚迎来送往间,想到当年提携的后辈如今身居高位,露出欣慰慈祥的笑。
两府管事瞧着这孩子的笑容有些瘆人,又见林长济辗转病榻实在疲于应付,将主家的名帖送到,邀林长济过府病愈之后吃酒,便告辞了。
林长济拥着棉被缩在炕上打摆子,拿着两份名帖有些迟疑。
林砚送走了郎中进屋,笑道说:“放榜之后,他们还会来邀你,只管去打交道。此二人当年由老夫一手提拔,是人尽皆知的事,如今你要入仕,他们不提携一二,是会受人唾骂的。”
林砚一口一个老夫,仿若又回到当年位高权重的岁月……
林长济忽有些久贫乍富之感,原来祖上并非只留下了祖宅田地,也留下了无价的人脉,只是“祖父积,子孙弃”,从曾祖父之后,只有挥霍败家的儿孙,再无金榜题名的玉树罢了。
……
只是两位官员似乎比林砚揣测的更有诚意一些,还未到放榜之期,就在季府一同设宴邀请林长济过去。
林砚叫他去,并非要他去攀权附贵,只是殿试重策问,考的是对时政的见解、治国的策略等,在朝官员中,但凡家里有人应试的,必然会根据时事去押题,押中者不在少数,两位前辈此时叫长济过府,必然有提点之意。
林长济是申时去的,子时初才回家。
就在林砚以为两人要恩将仇报绑架他的好大孙时,林长济在林安和林寿的搀扶下,醉醺醺的回来了。
林砚问了几句话,颠三倒四连不成句,又问林安:“大爷怎么喝成这样?”
林安一脸为难道:“也……也没喝几杯。”
林砚叹了口气,这般不胜酒力,以后如何在官场游走,自己的好酒量都给林荣礼那厮继承去了不成?
“两位大人对你说了什么?”林砚问。
林长济闭着眼睛哼哼唧唧:“季佥院想把侄孙女儿嫁给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