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李希烈?李诩!
10月2日
孙立人正式被任命为第二支队支队长兼第4团团长。
杨守义的税6团被调至一支队,他被任命为一支队支队长。
至此,整个税警总团架构就被捋清楚了。
税警总团团长:沈复兴;
参谋长:王德厚;
参谋处长:廖肯,兼任5团长;
一支队长:杨守义;
下辖2团、3团、6团;
二支队长:孙立人;
下辖4团、5团;
编制与人事调整的报告才送到宋部长的桌案上,下午税警总团的补充兵员与物资就大批量开始运送。
沈复兴也是一阵后怕,看来,自己确实忽略了这位财神爷的力量。
提拔孙立人,的确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棋。
天可怜孙立人,在嘴渔村被沈复兴吓得够呛。
这心机,这手段,这计谋,他孙立人很担心哪天不听话,分分钟就被沈复兴给弄死了。
只有小满清楚,他阿叔这次真是误打误撞。
但其他人可不这么看,包括老王在内,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沈复兴设的局,只是什么时候设的,老王想了好久都没想明白。
一天时间,整个杭州湾沿线11个村子全部被搜了一遍,所有的海滩码头全部被烧毁。
2000多人被强制搬离渔村,妇女、老人与孩童住进内陆的临时安置营地,男人全部被征调充作民夫。
嗯,给钱的,以工代征。
美其名曰,帮助他们凑够未来的生活费。
11个村子搜出了5名日寇间谍,还有39人帮忙协助日寇打探水文地理情况的渔民。
对此,沈复兴大手一挥,全部交到张发奎手上。
他一个驻军军官,不方便处理。
当然,结果很血腥,他们被集体再次移交给了中统。
光是那份详细到近三年几时涨潮,几时落潮,水流情况,就让张发奎浑身冒冷汗,也让顾祝同与老头子浑身冒冷汗。
特别是那个嘴渔村的陆家小子,光是一天就可以收到10法币!
没错,这可是士兵一个月的军饷,只要你下海探查水情就可以挣到。
谁不心动?
那个手电筒,就是他家的,而他父亲就是村长!
但同样的事情,在甲午时期,日寇同样派人来到过金山卫,当时有三名探子被直接打死,送到官府还得到了嘉奖。
只能说,从甲午之后,民众原本弯着的脊梁,被彻底敲断了。
好在,这件事情的解决,整个杭州湾沿岸开始大批量的施工。
无数的沙包开始组成一个个纵深几百米的简易滩头堡垒与壕沟,所有可以登陆的地方,都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破坏。
那些破坏不了的沙滩,则是渔网包裹着拆掉的渔村,在沙滩上变成了一个阻挡小船登陆的障碍。
如果此时日寇想要从沙滩登陆那就必须在齐腰深的海水中提前下水,然后跨过几十米的深水区,拖着沉重的身体向第一道阵地冲去。
壕沟、阵地、炮垒。
沈复兴拉着老王、孙立人与杨守义几乎跑遍了整个杭州湾南岸。
从海盐、乍浦、全公亭、金山卫与柘林这60公里的海岸线上设置了12个防守核心点,24个主要阵地,55个辅助阵地。
10处原有炮台,22处小型炮兵阵地。
随着摊子铺开,沈复兴觉得好像兵力越来越不够了。
在补充了兵员后,税警总团也不过17000余人,这样分散之下,似乎会重蹈覆辙,根本守不住杭州湾。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头子的一纸任命就丢了过来。
李希烈,被任命为税警总团的副总团长。
这个沈复兴从来都没有听过说名字的家伙,居然笑眯眯地带着他的任命书,来到金山卫。
“沈长官好,王参谋长好!”
看着眼前带着眼镜,皮笑肉不笑的家伙,沈复兴与老王都察觉到了一丝危险。
没错,就是危险。
这种忌惮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警告,眼前这个笑眯眯的中年人很危险。
李希烈,37岁,黄埔旁听生,某同盟会大佬侄子。
元老级别!!
东征、北伐、二次北伐、宁汉分流.反正能参与过的战斗与事变他全参与了。
哦不,应该说,全程旁观了一遍。
反正磨蹭着,磨蹭着,职位就一步步上来了。
在总指挥部的参谋位置上,几乎你一眼看过去就不想找他办事。
经常安排下属办事的小伙伴都清楚,我们一般都会找个看上去靠谱的下属去办事,而不是那种看上去【我一定会搞砸的】家伙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