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难度不高,有了参考样式的赵过,很快拆解出来了结构,也没费多大劲儿,就复制出来了它。曲辕犁从唐代出现,一直使用到近代,上千年都没有改换样式,足可见优越性。之前,做出来曲辕犁的赵过去田边和农人们一试,瞬间震惊了。虽然不知道原因,但无论是赵过,还是资助他小牛穿鼻环的老人,也就是伯夫,上手耕上那么一段路,就能感受到耕地比过往轻快了数倍。轻便的手感,让两个人甚至觉得,自己一天耕个三亩地都不费劲儿!比起来现在用锄头,一个人一天翻耕一亩地,就累得不行的情况,区别实在是太大了!当然,这和大家现在的农具有关系。后世人们在汉墓上经常看到二牛抬杠的耕地方法,现在底层农夫还做不到。至少要等到赵过当上搜粟都尉,在汉武帝支持下,从黄河北边推广代田法的时候,二牛抬杠的耕种方法,才开始普及。若是按照历史的正常发展,农人们要经历过二牛抬杠、一牛耕地,也就是广耦犁和直辕犁之后,才能用上曲辕犁。而现在,汉代的农人伯夫,直接跨越了八百年的时光,率先享受到了跨时代的技术成果。他和赵过两个人一拉一推,半天的时间不到,就翻出来小两亩地!哪怕翻的有些粗劣,还需要再返工一遍,众人也被这速度震惊到了!他们争相抢着想要试用农具。回忆当时场面的赵过,现在还心有余悸。太疯狂了,他就没有见过这么疯狂的农人!有了农具做打底,农人们更加新任他不说,伯夫甚至直接把自家的小牛拉到赵过面前,求他赶紧给牛鼻子打孔。赵过也不含糊,照做了。事实证明,给牛鼻子打上孔,实在是太有用了!伯夫家的小牛也是头公牛,平日里脾气就很大,经常扯它脖子上的绳子往右走,它硬是往左走。而打上鼻环之后,拉鼻环上的绳子,小牛吃疼,便不敢再和人犟。现如今,伯夫家还没有到腰高的小孩子,都能牵着鼻绳遛牛。看到这幕的农人们,不能说疯狂,应该是癫狂。现在农人能用来耕地的牲畜,大多数只能是马,牛也有,很少,因为牛太难训。至于驴,西汉还没有传进来呢。就是马这种牲畜,太精贵,它是直肠动物,和牛羊这种食草,能够反刍的动物不同,马边吃边拉,喂它的草料稍微不够一点,立马就瘦下去。如此难伺候的耕马,农人很难养的起。但牛不一样,牛没有这么难伺候,喂草之后,它会自己反刍,夜里拴在家里,根本不用再管,根本不像马那样,还要给它备夜里吃的草料。而且,牛的力气也很大,拉车都行,耕地自然是没有问题。当时围观小牛的农人们,想象着自己养上一头牛,拉着曲辕犁,轻而易举的开垦着耕地的模样,心情越发热烈。他们迫切的希望,现在就能用上这么听话的耕牛。赵过也被这种情绪所影响,好在,他还保留着理智。在他看来,小牛的脾气还好,成年公牛才叫犟,给它套上鼻环,用拉动鼻子的疼痛控制,真不一定能成功。但看着农人们急切的眼神,赵过实在是说不出来拒绝的话。他带着农具和小牛,找了县里的田曹,田曹看了看农具和小牛,沉默片刻,直接带着赵过去找县令长。而正忙着处理本县巫觋敛财的县令长,看到赵过带来的东西,亲手试过之后,想都没想,直接拿自己的俸禄,给他买来三头公牛,还叫来了县城里最擅长驯牛的牧人,让他们尽快训出来能耕地的耕牛。不过,情况的确如赵过所想。小牛害怕疼,成年公牛一到春季就打架,打的头破血流,已经习惯了疼痛。所以对于鼻子上的疼痛,不仅能忍,还会暴怒的和人硬扯鼻环,小半张牛脸烂了都不肯停下。训死一头,训废一头,还有一头看不出效果。县令长看的心疼,却还是掏了掏自己所剩无几的口袋,咬着牙。又给赵过他们买来了一头公牛。县里的一些富户、还有听说这件事的农人,纷纷牵着自家的牛,送了过来。赵过他们却不敢再像之前那么蛮干了。他们总结经验,特地挑选出来比较温顺的公牛,老牛,绑在树上,像熬鹰那样,慢慢的训。这样的手段,着实起到了效果,有一头公牛以极快的速度,败在了鼻环的疼痛之下。这头牛,就是现在两个人牵着的黄牛。他们要检验成果了!不少围观的农人,一边紧张的看着,一边窃窃私语。“这牛还真是一拉就走。”“鼻环真有用!”“能成吗?”“牛要是干累了,躺下不动,可一点办法都没有。”“黄牛太壮了,要不要躲远点?”因为之前死牛的缘故,大家都对这次试耕没有多少信心。被众人的质疑的赵过,伯夫,没有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沉默的给牛套上绳,摆好架势,伯夫牵着黄牛,赵过扶着犁,两人吆喝一声,开始前行。体型庞大的黄牛低着头,努力跟上伯夫的步伐。曲辕犁在牛的带动下,向前滑动。坚硬板结的泥土被翻了上来,杂草根茎也被直接斩断。一步,两步,三步……众人的议论声,逐渐减少,他们屏住呼吸,看着黄牛带着曲辕犁缓缓前进。一圈。两圈。半亩地。一亩地……赵过停了下来。而农人们,好像这才发现自己能够呼吸、说话似的,他们大喊大叫着,兴奋的冲进了田里,将两人一牛,团团围住。有人觉得不可思议:“老天!这竟然真能成!”有人蹲在田边,用手扒拉着牛耕过的土地:“地里草根都斩断了!这农具好厉害,比我用锄头翻的还深!”有人靠在牛身边,忍不住伸手抚摸着它的脊背,反复夸赞起来:“这牛真好啊!”“好牛啊,这可真是好牛啊……”还有人想着怎么才能这样耕地:“今年,今年我家就要养头牛,给它打上鼻环,熬过两年就能用牛耕地了!”赵过拿袖子擦了擦头上的汗,众人高兴的声音,一一传入到他的耳朵里,而赵过脸上,也全是喜意:“没错,牛能耕地,以后可是省大力气了!”众人又是一阵欢呼。不怪农人们如此兴奋,实在靠人耕地,速度太慢了!一个极为强壮的男人,一天也就能耕出一亩半的地。现在有了牛,一个人一天就能耕出四、五亩的土地。这样的进步,任谁都得疯狂!有个年轻的小伙子眼神灼热的看着黄牛,实在是按耐不住,对着赵过问道:“赵吏,能让,能让我也试试这耕牛吗?”他一说完,众人就有些扼腕。怎么自己没先说,让他抢了先!赵过就是推广耕牛,供大众耕地的,听到这话,怎么可能拦着?他立刻同意道:“行!试吧,不过要注意着牛的情绪,看到牛累了,就让牛休息会儿,别累到它!”能帮大家耕地的牲畜,都是宝贝,比自己还重要,农人哪敢累到它?小伙子立刻拍着胸口保证:“我拿它当我阿父供着,绝对不会让牛累到!”“这是什么话!”赵过笑着,拍了一巴掌在小伙子头上:“牲畜哪能比父亲重要!”被拍了巴掌的小伙子,也没觉得多疼,他嘿嘿一笑:“是,没阿父重要,比我重要!我先耕田去啦!”众人嫉妒的看着小伙子接过了犁把,恨不得把他踹下去,自己上去。赵过笑着往后退了几步,招呼着大家退出田地,让牛通行。农人们站到田边,或站或蹲,满怀希望的看着黄牛拉着曲辕犁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