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变革(2 / 2)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3280 字 20天前

纥奚牟汗神思不属间,已被小吏领走,拾贲部首领封震入内觐见。

邵勋看了下王氏,王氏微微点头,意思是这个部落相对可靠。

“你部原居濡源,后迁移至东木根山以南,与长孙部相邻。多年以来,也算尊奉号令。淮南之战,你部出了一千人。荆州之战,你部亦出兵八百。朕如何忍心见到忠勇之辈衣食无着?可领赈济粮三万斛。”邵勋说道。

“谢陛下恩赏。”封震拜倒于地。

“起来吧。”邵勋懒得纠正了,又问道:“你可知长孙睿为何没来?”

封震顿了一顿,抬头看向王氏。

王氏挥了挥手,道:“你照实说便是。”

“遵命。”封震朝王氏再拜,起身后说道:“羊真许是被夺职后心中有怨。当年是他护送可敦及代公逃出盛乐的,一朝去职,不忿也是正常的。”

“有人告发长孙睿还旧姓拔拔(拓跋十姓之一),并私下接待慕容氏使者,可有此事?”邵勋问道。

封震沉默。

“那就有了。”邵勋冷笑一声,道:“自以为大功在身,日益矜骄,对朝政指手画脚,与刘路孤何异?此番阴山却霜何等大事,却屡召不至,他难道老得骑不动马了吗?”

封震下意识看向王氏。

王氏叹息一声,道:“羊真久不上朝,回部落养病已久,不意竟如此生分了。”

说到这里,她看向什翼犍,道:“代公可将车辇赐予羊真,载其来平城,善加抚慰,多加赏赐,以全君臣之义、救驾之恩。”

什翼犍低着头不说话,显然是在沉默地反对。

“就依此言。”邵勋点了点头,直接越过什翼犍下达了命令。

接下来觐见的是一个名为窟贺的小部落,也是唯一一个来自漠北的代国“四方诸部”……

******

夜沉如水,浓烟一堆堆升起。

邵勋将一件皮裘裹到王氏身上。

王氏转过身来看向他,月色下的眼睛里多了许多内容。

诸部首领远远等在前边,默默看着。

这对狗男女装都不装了,可能觉得也没装的必要了。

邵勋走了过去,众人纷纷行礼。

这里是阴山中间的盆地,已经被开垦出好些年了,因为气候相对寒冷,故五月下旬才播种,种的也是九十天就能收获的早熟品种穄子。

这会苗已经长得不低了,上天却又降下了霜冻。

农田之中,牧人们两两拉着一根绳索,轻轻拂过穄苗,将落在上面的霜露拂去。

这是个繁琐的工作,要一直持续到天明。

农田间隙之中,牛粪、柴堆燃起了浓烟,缓缓蒸腾而上——比起前者,烟雾可能更有效。

“六月算是最温暖的月份了,却还落下陨霜。”邵勋看向数十名部落首领及代国官员,说道:“天威难测,祸福无凭。单靠你等自己,饥一年饱一年,勉力维持,艰难无比。实在过不下去了,就举众来附,请求内迁。若不得允,干脆叩关南下,或互相攻杀,以劫掠杀戮为能事。”

一番话说得部落首领们面色微变。

“朕御极六年了,无日不思解决之道。”邵勋继续说道:“今有一策,你等姑且听一听。”

邵勋一边说,一边慢慢走着。

周边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军士们顶盔掼甲,戒备森严,给这个寒冷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杀气。

诸部首领默默跟在邵勋身后,不言不语。

“阴山以北诸部,向来迁徙不定,致有草场争端,死伤无算。”邵勋道:“朕有意划分好草场,各立界碑,不得擅自逾越。如此,部落冲突会少上许多。”

“或曰遭灾之后,牧草不丰,就必须远徙,逐水草而居。此非虚言,然真无化解之道?”

“朕可以多开军市,令中原商徒携人至草原商屯,换取互市商旗。阴山以北大着呢,可供商屯的地方总是有的。”

“若实在没法种地,朝廷亦会想办法赈济施救。若你们舍得,朕亦可遣将至遭灾诸部募兵,总比内乱自相残杀好。”

“当然——”邵勋停下了脚步,转身看向众人,笑了笑,道:“若朕所知无差,许多部落大人是要推选的吧?朕可许尔等世袭部落首领之职。”

草原部落首领是怎么来的?不是单于任命,而是各自推选。

只不过有的氏族实力强劲,所以“世为部落大人”,但究其本质,还是要选举的。

这个风俗甚至一直传到唐宋之交。

契丹大贺氏联盟被唐军击败解体后,残部重组,组建了遥辇氏联盟,即所谓的契丹八部。

遥辇氏联盟成立之初,就规定三年一选举,以柴册礼昭告上天。但实际操作下来,中后期遥辇氏一直被选为可汗,耶律氏一直被选为夷离堇(军事长官),于越(宰相)由各部贵人担任。

这个制度一直执行了下去,哪怕人没变过,但三年一选举的规矩却是存在的,直到有个人(耶律阿保机)不想再选举了,制度才告废止。

草原就是这么回事,制度、文化也是在变的,甚至和中原一样,其本身也有兴衰,即既有人口暴增的“盛世”,也有人口锐减的“末年”。

如今的草原,大概是处于数国并立,慢慢走向统一的王朝前夜。

只不过有个人不想让他们统一,至少漠南一带不能统一。

至于漠北,那太远了,邵勋够不着。

“这几日好好却霜,尔等也好好想一想。”邵勋最后说道:“将来各部牧场归于何处,哪些部落能存在,哪些会被消灭,就看尔等表现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