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番外(1 / 2)

金海棠 于欢 25287 字 11个月前

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金海棠》 完结+番外(第1/11页)

第101章婚后生活

永宁元年天子登基时,收养一孤女为养女,封魏王更名卫儒。

永宁三年秋各地举行乡试,通过秋闱的举人数额多达万人。

永宁四年春于顺京贡院举行会试,会试开始前各地参试的举人悉数赶往京城向礼部贡院投状,皇帝下令以养女魏王为知贡举事,负责主持春闱。

紫禁城内,魏王虽已成年开府,然却常居于内廷,皇帝特许其入内阁参政事,每逢处理朝政,必候于旁。

魏王的冠礼尤为隆重是继立后以来第二大的典礼,如今又以魏王为知贡举事可谓隆宠皇帝的举动也引来了不少议论。

“陛下登基突然收一外人为养女并封为亲王这是开国功臣都没有的待遇今日又下诏让魏王担任知贡举事主持本次恩科,这在历朝历代,从未有过。”

“难道,陛下要让养女做储君?”众人惊疑。

“天子与储君,历代天子总是提防着继任者篡权,像陛下这般,当真是少有,更何况非亲子。”

“听说魏王曾是前盛国的臣子,陛下自灭盛后,就一直待在身边了。”

“什么?”绯袍大臣震惊,“盛国覆灭是六年前之事了,而魏王殿下今年才及冠,盛国怎么可能让一个十来岁的小娃娃入朝。”

“谁知道呢,反正是盛国的旧臣说的,也不知真假。”

“魏王虽然年轻,可在内阁之中,其政治能力,与那些年老的群辅相比较,丝毫不逊色,连首辅大人都称赞。”

皇帝与皇后以及魏王皆居坤宁宫,而干清宫则沦为了皇帝仅接见大臣的宫殿。

干清宫的小厨房里烧着木柴,浓烟从屋顶飘出,小厨房里没有宫人与内侍,只有帝后一家三口人在忙碌。

皇帝穿着一身便服坐在炉灶前看火,而妻女则在摘菜与揉面团。

规矩繁多的帝王家,在坤宁宫内却充满了烟火气息,这让许多宫人都心生羡慕。

她们守在小厨房外,听着屋内的欢声笑语,不禁感叹道:“我自幼入宫,在广安时,从未在宫城内见过这样的场景。”

“说明陛下与皇后殿下,过的是真正的生活,这才是一家人该有的样子。”

“是啊,从前,广安的皇室,天子就算再宠爱自己的妻女,也不会放下九五之尊的身份。”

“能够待妻女如此的帝王,必然也会是一位爱民的君主。”

厨房内,卫曦吹火时,被浓浓的烟雾熏到,卫茹旋即笑道:“娘娘,您看爹爹的脸。”

萧念慈捂嘴笑了笑,卫曦便覆手咳嗽了几声,“太久没生火了…”

萧念慈便洗了把手,拿来一块干净的绢布沾了些水,替她一一擦拭干净,“好了,菜都做好了,不需要再添柴了。”

卫曦点点头,卫茹盯着灶台上的菜肴,闻着香味流口水道:“娘娘做的菜,还是那么香。”

“你们呀,别夸我了,这都多少年没有碰过了。”萧念慈道,“手早都生了,一会儿若不好吃,可不许怨我。”

“合着之前在学堂里,你给我送的那些药膳,是出自别人之手?”卫曦问道,“我可是全都吃光了。”

“当然不是。”萧念慈道,“不过,那时请教了家里的厨子,她在一旁指导了我些许。”

卫曦拿起筷子,夹了些许送入嘴中细细咀嚼,旋即笑眯眯道:“不管过了多少年,三娘永远是那个三娘。”

卫儒也尝了一口,拉着萧念慈道:“娘娘做的菜,还是那样好吃。”

“好了,吃饭吧。”萧念慈道。

宫人内侍入内,将饭菜一一端上桌,一家三口人围坐在一起,卫曦夹了一些菜到妻女碗中,开口道:“这次春闱,礼部的状投多达上万,贡院的担子不轻。”

卫儒遂起身侧身道:“这次春闱,臣一定会完成好陛下的嘱托,不辜负陛下的厚望。”

卫曦叹了一口气,“可惜当初我的身体不行,否则多撑个十年,你们母女也不会如此举步维艰。”

萧念慈握着卫曦的手,“都过去了。”

卫曦有些自责,“若是身体允许,以我设想的变法进程,立儒儿为皇太女,天下或可安稳不少,这样,那些老家伙又岂敢欺负你们孤儿寡母。”

“爹爹做的足够好了。”卫儒道,“女儿还有娘娘,若是没有爹爹,哪有现在的天下,那朝堂上又哪有这么女子呢,那些士大夫,都是一些利益熏心之人,因为爹爹的新政触动了他们的权益触动了男人的权益,所以他们联合起来给爹爹议了一个如此不公的庙号,新政成功延续后,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为帝,女官们商定的庙号与谥号,皆不会徇私,这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卫曦十分欣慰的呼了一口气,“幸而还有你们。”

“爹爹的志向,他们又怎么会懂。”卫儒又道,“只有娘娘知道,爹爹想做什么,爹爹不在的那些年中,娘娘从来没有开怀过。”

听着女儿的话,卫曦更加心疼妻子了,她看着萧念慈,“都怪我不好,将如此重任扔给你一人。”

“陛下记得就好。”萧念慈道,“这一世,我可是准备要好好讨回来的。”

卫曦遂笑了笑,又夹了许多菜放进了她的碗里,“好好好,只要你开心,想怎么讨都行。”——

永宁四年,二月春,贡院会试,朝廷调禁军镇守巡逻,礼部官员分两批守在贡院门口,以女官检查女举,男官检查男举。

天还未亮,贡院门口就挤了一大批身穿襕衫的举人,晨钟响起后,贡院方才开锁。

“拿好考试用的书具,不许夹带其他,违者除名,且不得再参考。”考官叮嘱道:“进入贡院不要大声喧哗,拿着座号,找到自己的考房,不许代考,考试时中途不许离开。”

在搜身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一两个胆大的夹带者,使得之后的检查变得更加严格,包括头发衣裤,全都要查验。

夹带者,则被禁军带走,除去功名,并记上礼部黑册,今后再也无法参试。

“姓名,籍贯。”

“曹圆圆,籍贯广安。”女举回道。

提笔的女官找到册子上对应的名字,看到了详细的三代记载,遂抬头,“广安曹氏,曾经四姓之一的曹家,怎么,曹氏这么大的望族,其嫡出后人也要通过科举才能入仕吗?”

新帝这一朝,入仕者多为平民或寒门,曾经的广安四姓,霸占市场与良田,其族人耀武扬威,使得普通百姓十分憎恶。

“陛下的新朝,可没有限制曾经的望族不能参试。”曹圆圆很是清冷道,“我身后还有其他人在等待,请大人将座号给我。”

女官皱起眉头,旋即不情愿的扔了个靠后的牌子给她,“神气什么,新朝的科举,可不会再包庇你们这些望族子弟,想要入仕,没那么简单。”

曹圆圆拿了座号,没有再与之计较,搜身后便按着座号寻到了考房坐下。

随着贡院一声清脆的钟响,考生悉数入院,“锁院。”

贡院大门便从外被锁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金海棠》 完结+番外(第2/11页)

会试时间内,任何人都无法出入,考生们坐在一排排阻隔的小房间内,而主考官员则聚集在一间屋舍中。

两名主考官,一老一少,相对着桌子而立,周围是十余名次考官与监考。

由天子亲自出的试题被封锁在桌案上的木盒里,随着时辰逼近,两名主考官相互作揖。

“殿下,请。”

卫儒便用钥匙开锁,打开木盒后,里面是一封密封试题,她拿起一旁的小刀将用封条封住的试题拆开。

考题出来后,由众考官一起誊录,最后分发到考生手中。

除了试题与白纸,每个考生还获得了三支蜡烛。

会试持续三天,每天都有不同的考官在考场上来回巡视。

两名主考有时也会巡逻,但大多时候都是匆匆逛一圈,角落中的考生几乎见不到主考。

除了魏王,另一名是礼部尚书,曾历宁国两代君主。

二人围着炭盆对弈,两日下来,礼部尚书竟输多赢少,“殿下的棋艺精湛,下官自愧不如。”

礼部尚书十分惊讶,自己下了这么多年的棋,竟输给了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

“是尚书大人谦让了。”魏王谦虚道,“儒,侥幸赢棋。”

会试最后一日,试题拆封后,考官将试题写在一张牌子上,“最后一试策问。”

“选拔!”

牌子上写着试题,考生们看着试题陷入了思考。

贡院前的钟院里,一炷大香被横放着,每隔一段距离便挂着一颗铃铛,当香烛稍到一定距离,铃铛便会落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在这种声音之下,有的考生因写不出来试题便变得异常烦躁,作废的纸团捏了一个又一个。

“匡!”

“会试时辰到,所有人起身离笔,否则以舞弊罪处理。”巡逻的考官带着禁军呵止道。

“大人。”

两位主考官走出房门,来到考房前,扫了一眼众多考生,卫儒走上前,“祝诸位,金榜题名。”

作者有话要说:

也祝高考的学子金榜题名。

第102章会试

——顺京·卫宅——

天下一统后结束战乱的新帝没有延续旧制大肆封赏宗室,也没有追封先祖帝位,仅设明宋太庙尊卫宋为正统。

离紫禁城不远有一座卫宅里面生活着一对夫妻,女主人出海做生意男主人则在家照顾后方女主外男主内。

自天下大乱,四姓逃散卫东权举家迁到了金海,大定后又被卫曦接到了顺京安顿在了京城。

已过天命之年的卫东权再也不想进入尔虞我诈的朝堂,也不喜权力,便拒绝了入宫,卫曦便替她们在京城置办了一座宅院。

离开朝堂后,魏清进入了萧敬忠的船行开始从商,并与洋人打交道,永宁元年时出海留洋至永宁三年才归,而她原先在广安的心腹能臣一些被攻入城的叛军所杀一些入了新廷另外一些则辞官隐居了起来。

卫宅后院几个戴高帽的洋人挽起袖子正与魏清在铺满青草的地上打门球。

卫东权也在侧洋人偶尔说出几句洋话卫东权听不懂,魏清不再像从前那样傲慢,而是细心的与丈夫翻译。

至黄昏,夫妇二人送走几位洋人贵客,而他们带来的货品样本则留了下来。

魏清摸着盒子里的三支洋火,铁制外壳,精巧绝伦。

“洋人管这些铳叫枪。”卫东权拿起其中一把仔细端详着,“的确是比我们的铳要精巧。”

“西边有个国家,就是靠这些东西称霸一方。”魏清道,“一会儿,把这几把枪送进宫。”

“嗯。”卫东权点头,“晨儿要治国,军事不可疏忽。”

话音刚落,看门的小厮就进来通报了,“启禀家主,陛下与皇后殿下来了。”

卫曦与萧念慈穿着便服乘坐马车抵达卫宅,车里还带着一些地方进贡的贡品。

魏清与卫东权换了一身衣服出来迎接,跟随的两个便衣侍卫将两个大箱子抗下。

“爹,娘。”卫曦与妻子一同喊道。

“你们两平日里忙于政事,能抽空来看我们,已是万分高兴了,以后不要每次都带这么多东西过来,家里呀,什么都不缺。”卫东权慈祥的说道。

“母亲。”萧念慈唤了一声魏清。

魏清点点头,之前虽不愿意女儿与萧氏走近,是因怕她陷入两难的境地,如今看来,女儿看人的眼光极好,她也无需再担忧什么。

“今天卫小丫头没跟着你们过来?”卫东权瞧了瞧马车,确定里面没人了后便问道。

“这几日贡院在举行春闱,我让小儒去贡院了。”卫曦道。

看得出来,卫东权对卫曦的养女极为喜欢,“小儒都才成年,贡院的事,是不是太繁杂了?”曾作为宁国大学士,卫东权也主持过几次科举,便十分清楚贡院的工作。

“别看小儒年纪小,”萧念慈道,“在一些事物的处理上,可丝毫不逊色于我们,陛下让她主持科举,也是有意让她与今后的士子们多多接触。”随后她拿出一盒琼玉膏,“母亲,这是琼玉膏,有养阴益气,润肺增白之功效。”

魏清摸了摸自己比之前气色好了不少的脸,执政时,她忙于政务,便都忘了自己,蹉跎了半生,“上回你给我的益母草泽面方都还未用完,不过用着效果确实是好,有几个洋夫人还曾问我要方子,我便想啊,若能大量生产,是否可以出口海外。”

“都是一些前辈留下的药方。”萧念慈道,“我也是从师傅哪儿学来的,制作尤为繁杂,且不容有错,否则就失去了效果,所以要大批量制作也十分不易,需要厉害的药师,不过也不是不可以尝试,我可以收一些弟子亲自传授。”

“你是皇后,怎可让你收徒传世。”魏清道。

“没事的,”萧念慈道,“反正内廷的六宫也没有人,便也省了我不少事,闲着也是闲着,能做些为国之事,也是好的。”

“外边风大,若要谈事,就进去说吧。”卫东权道。

“好。”

卫曦牵着妻子进了卫宅,魏清便将三支洋火拿了出来,“晨儿,这是今日一个洋商带来的新式火.器。”

卫曦打开匣子,便看见了三支小巧的枪,比她手里那一支送给妻子的还要做工精细。

“洋人的这种枪,其弹药是由铁壳包裹,用时只需填弹,而不需要用铁线捣,便捷的很。”魏清道,随后她又将仅留的三颗子弹拿出。

卫曦先是研究了一会儿枪支的构造,发现可以拆卸再重组,十分惊叹,随后又仔细端详着子弹,“这小小的一颗里,填充了火.药?”

魏清点头,指着弹药,“将这个填入弹夹,再扣一下尾端的头,便能使用了。”

“威力如何?”卫曦问道。

“还没试过。”魏清道。

卫曦便拿出其中一只枪,上了一颗子弹走到庭院,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金海棠》 完结+番外(第3/11页)

退众人后朝那水缸开了一枪。

砰!——随着一声巨响,院中的水缸瞬间炸裂,卫宅的下人都被吓了一大跳,引来了巡逻的禁军。

再解释之下,禁军才撤离卫宅。

枪口没有冒烟,后座力也没有那么震手,卫曦惊奇的看着这个小玩意,“这些个洋人,把我们的东西学过去加以改进,如今都有这样的威力了。”她叹了一口气,“哎,国朝故步自封,从大国的地位一落千丈,也不是没有道理。”

萧念慈有上前,“陛下这一朝重新打开国门,相互学习,我们丢失的东西,一定会再重新夺回来的。”

卫曦点点头,随后将三支枪与剩下的两颗弹·药收下,“一会儿我便将这个送到军器营的火·器制造司,让他们仿照钻研。”

“那与洋人的交易?”魏清问道。

“在我们还没有自行研发出来前,海外最新的武器都采购一批回来投入军用,以防觊觎东方之人。”卫曦道。

“好。”——

永宁四年春,春闱结束,贡院开锁,考生们离去后,贡院再次落锁,试卷收到誊录室,由几十名抄手誊录,编号,将原卷封存,誊录的试卷则送往考官室,交由考官评定。

此次春闱,举人共一万一千人,录三千二百人,而之后的殿试还将刷下三分之一,尽管已放开了录取名额,却依旧竞争激烈。

前几道试题淘汰的人数并不多,最后的策问才是此次会试的重点,皇帝以选拔为题,便是要看看众多举人对于女举的态度,只有持正公平者方可录取。

仅策问这一试便刷下去六千余人,其中男举人占比过半。

几个考官看着其中一篇策问赞口不绝,“文章简练,却字字珠玑,表达的意思清晰,流畅,是这众多文章中,最绝的一篇了。”

“是啊,写这篇文章的人,心思缜密,不简单。”

众人将誊录的考卷交给了两位主考评定,“大人。”

卫曦与礼部尚书共同评阅,礼部尚书睁着老眼,“许久不曾见过这样有深度的文章了,士子们都被功名利禄懵逼了双眼,一味地用辞藻来堆彻文章,而忘了文章的本质,是向阅卷者传递心境,传达自己心中所想。”

“陛下一定会喜欢这样的文章。”礼部尚书摸了摸长须道。

卫儒看着誊录的卷子,觉得文风有些熟悉,只不过这是誊录的卷子,上面只有编号没有署名,作为考官,她们只能评定名次,剩下的将由有司负责,至揭榜方才知道人选。

“此人引经据典,借选拔,阐明时政,也是位大胆之人。”卫儒道,“尚书大人,觉得此卷,可位列多少名次?”

“会元。”礼部尚书道——

永宁四年,二月底,会试揭榜,于贡院门口张贴红榜。

天还朦朦胧胧,贡院门口就挤满了人,除了参加会试的考生,还有许多老人与少童。

待黎明的钟声敲响,礼部官员捧着红榜,几个衙役在栏板上糊上浆糊,将书有名次的红纸贴于拦上。

“永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会试揭榜。”

考生们蜂拥而至,在红纸上从头开始仔细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有人在榜头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激动不已,还有人在榜尾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喜极而泣,“皇天不负有心人,寒窗苦读,终于中了会试。”

“会试之后还有殿试呢。”有人便道,“等中了第,那才是值得高兴的。”

会试落榜八千人,顿时,贡院门口哭声一片,甚至遮盖了中试的喜悦声。

“有什么好哭的,没中还不是自己不行,而今陛下尤重教育,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这竞争自然也越来越激烈,想要出人头地,还需更加勤学用功才是。”

一名丫头挤进榜前,她刚一抬头便看见了自家小姐的大名。

“天啊,小姐中会元了。”

“曹圆圆。”一众人看着会元的名字,其中有从金海来的人指着她的名字道:“此人是松江府的解元。”

“她竟连中两元。”众人惊叹。

而此时的会元得主,还在闺房中酣睡,直到丫头闯入,蹲在她的床侧小声道:“小姐,你中会元了。”

作者有话要说:

如有机会写民国,将来会重写。

第103章传胪大典

永宁四年三月于奉天殿举行殿试,皇帝不临殿,仍由诸考官监试三千人齐聚殿内席地而坐。

“此次会试会元出身旧广安四姓的曹氏,乃卫宋一朝皇族外戚后裔名圆圆也是松江府的解元。”卫儒拿着会元的策问呈上。

“连中二元?”皇帝问道。

卫儒点头,皇帝便拿起卷子仔细阅览了一遍“总算有人明白,我出的考题是何意。”

就在二人讨论考生的答卷时萧念慈端着甜点走了进来。

奉天殿的考生还在紧张的写着试题,而内廷里帝后一家人其乐融融。

卫儒转身出去帮忙将甜点都端了进来,闻着香味道:“娘娘,好香啊。”

萧念慈从食盒里端出两碗羹汤,“先把这个喝了。”

“咦…”卫儒看了一眼紧紧抱住手里的甜点摇头,“那是什么呀,黑压压的。”

“养身的东西。”萧念慈道。

上一世皇帝被繁重的政事压垮了身体,这一世恰好她师从神医便提前开始着手替她们调养身体皇帝不再动怒后眼睛的颜色也不在变化似乎只要她安然在她身旁就能压制住失常的精神与情绪。

“对了,”卫曦道,“我和你娘娘准备去江南,朝中的事交给旁人又放心不下。”

卫儒听出了意思,于是道:“爹爹和娘娘该不会想把朝政丢给女儿,自己跑出去游玩吧?”

“这怎么能叫丢呢。”卫曦走上前,推着女儿坐到自己的位子上,“亲王监国,这叫历练。”

卫儒便揣起双手,将头一瞥,“爹爹和娘娘出去玩儿都不带女儿。”

卫曦俯下身,“乖宝儿…”

卫儒当然知道二人久别重逢后想要独处的心思,也知道母亲独自一人苦苦支撑的那段时间有多么煎熬,“那爹爹和娘娘去玩儿的时候可别忘了女儿,记得带礼物回来哦。”

“一定记得。”卫曦笑着保证道——

永宁四年春,殿试结束,明宋科举,仿旧制设弥封所、誊录所、对读所以及收掌所,以封卷、录卷、读卷、纳卷、评卷五道程序。

考生答完试题后,将自己试卷交给大殿中央的受卷官。

由专门的吏员对试卷进行弥封与糊名,受卷官收回并盖上戮印,随后送往弥封所。

弥封所内设数十弥封官,负责将收来的试卷进行折登、弥封、糊名与编号。

糊名后,由官员将试卷送交誊录所,誊录所中有抄手百名,将糊名编号的试卷一一誊录,誊录所中的抄手乃由士人充当,如文章中有作弊的暗号,誊录时便能察觉,也有效的杜绝了考生们的投机取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金海棠》 完结+番外(第4/11页)

誊录后,试卷交由对读所进行校对,查验誊录无误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发现是否有舞弊现象,最后交收掌所封存。

接着在进行改卷,誊录的试卷先交考试官评阅,考试官看中试卷后便向主考试官推荐,一些不好的文章,再初阅时就会被淘汰。

此次殿试,皇帝命诸翰林学士与礼部官员共同评定,由翰林院与礼部按照得分排列名次,前十名则送呈皇帝,由皇帝钦点出前三名。

由于誊录的试卷只有编号而没有名次,阅卷官与皇帝都无法知道答题者,为杜绝考生与考官之间的猫腻,保证科举的公平,阅卷前,皇帝特意召集了考官训诫。

“这两篇文章,皆是精妙绝伦,可从三千人中脱颖。”阅卷官们将十份誊录卷展开摆放在桌前,指着前两份说道。

“朝自松江沿海而起,结天下纷争,与民更始,陛下兴重教育,使百姓不再愚昧,此策合天下大势,不忘本心,为君王治国之道,陛下得此士,国朝之幸也。”礼部尚书荐道。

“卫王,你觉得呢?”皇帝问道礼部尚书身侧的卫儒。

卫儒上前一步,“陛下。”她拿起其中一篇文章,“论学识优长,词理纯正,臣更喜欢这一篇。”

两篇不相上下的文章,一篇编号一百三十七,恢弘大气,述尽治国与强国之道,欲将明宋再推往世界之巅,得到了许多考官的青睐,另外一篇编号二千零九则更注重细节与实事,将皇帝变法、对外、教育,其措施的利弊陈述得十分清晰,礼部尚书选择了前者,而卫儒则选择了后者。

皇帝仔细看了一眼文章,随后拿起太监从旁侍奉的朱笔,在金榜上写下了一甲前三人的名次顺序。

“就这样吧。”皇帝道,“传胪大典明日揭榜时在奉天殿举行。”

“是。”——

永宁四年春,三月九日,殿试揭榜,于奉天殿举着传胪大典。

——坤宁宫——

御撵早早停在了坤宁宫门口的宫道上,皇帝正在寝殿内更衣。

尚服局送来皇帝的朝服朝冠与朝靴,随后躬身退下,皇帝坐在铜镜前。

萧念慈放下梳子拿起玉簪将她盘起的头发簪住,随后拿起折叠齐整的衮服中单替她披上。

“三娘替我穿朝服的样子,最是温柔贤惠了。”卫曦摸着她的脸庞道。

萧念慈抬手将她挥开,拿起木盘里的两节玉带,“哦,我原来只有给陛下穿衣时才是温柔的。”

“呃…”卫曦楞了楞,“娘子自然是时时刻刻都温柔的。”

萧念慈伸手环过她的腰肢,将玉带扣住,随后转身拿起朝天冠,“好了,莫要误了传胪大典的时间。”

皇帝坐上御撵抵达奉天殿,殿内身穿朝服的百官纷纷搢笏跪伏,“陛下万年。”

而此时所有参加殿试的考生统一穿着襕衫排列整齐的站在奉天殿广庭上。

而奉天殿之东的文楼与西边的武楼上,坐着不少内外命妇。

“传胪大典开始。”传胪官从殿内向殿外呼传。

礼部将弥封的原卷与相对应编号的誊录卷摆放在一起,由四人将其台到御座的东阶下。

此次展卷的人为两名主考,礼部尚书与魏王,分别列皇帝左右。

广庭上,众考生抱袖静候揭榜,春风拂过,却吹不散她们脸上的紧张。

传胪大典开始,官员双手拿起一甲第一名的原卷登上阶梯送到礼部尚书手中,由礼部尚书与魏王合力展开,最后揭开糊名。

皇帝见名字,先是楞了一眼,旋即开怀笑道:“我朝第一个三元就要诞生了。”

魏王看著名字也愣住了,“臣也说,怎么找不到会试会元的试卷了,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将文章写成两种不同的风格。”

“这与阅历以及才识划分不开吧。”皇帝道,“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

“恭喜陛下,喜得能臣。”二人拱手贺道,“天佑我朝。”

“请陛下唱名。”殿内有官员奏道。

皇帝遂向传胪官道:“一甲第一人,松江府曹圆圆。”

“一甲第一人,松江府曹圆圆。”御座下的传胪官大声唱道。

“一甲第一人,松江府曹圆圆。”奉天殿门前的传胪官二次呼传道。

“一甲第一人,松江府曹圆圆。”奉天殿玉龙梯下的传胪官最后向广庭上的考生唱道。

状元的名字在奉天殿三响,引得广庭上的考生议论纷纷。

曹圆圆听到呼传后从队列后面走出,随后从众人中间走向玉龙梯,登阶迈向奉天殿。

“这不是松江府的会元吗?”考生们惊讶,“她竟然连中了三元。”

“今年的状元,竟又是女举,还是三元。”

“已经连续四年,状元人选都是女子了,该不会是陛下故意的吧。”

“怎么可能,当朝的科举要经弥封、糊名、编号、誊录,别说是考官,就连陛下也不知道考卷的真名与真迹,只有今日揭榜才能开原卷,方知名字籍贯。”

“今年的状元,也太年轻了吧。”不仅百官惊讶,就连一些连续考了四年的考生都感到汗颜。

“一甲第二人,扶风县陈怀民。”

“一甲第三人,江宁府蓝萍。”

“今年的榜眼也很是年轻啊。”有人又道。

曹圆圆登上阶梯,在宦官的指引下进入一间帷幕,换上青袍乌带。

等她出来后,第二人才入内更换,随后再换第三人,一甲的三名进士皆释褐换上官员公服,在奉天殿前等候面圣。

传胪还在继续,皇帝只传一甲,二甲与三甲则由魏王与礼部尚书代传。

金榜题名的三人并列于奉天殿前,引得广庭上的一众士子羡慕,三人相互道喜。

“恭喜恭喜。”

“同喜。”

其中第二第三人纷纷夸赞状元曹氏,“今年的状元得主,竟如此年轻。”

“榜眼年纪也不大呀。”探花笑道,“看着你二人的年岁,应该都未婚配吧,看起来,还有些登对呢。”

曹氏出身名门,样貌不俗,举止也十分端庄,一甲三人,第二人为男子,第三人仍是女子。

经探花一说,榜眼便注意起了曹氏,曹氏年轻貌美,可谓是当朝第一个也是最年轻的状元兼三元,有如此才貌,当举世无双,便询问道:“状元看着好生年轻…”

曹氏侧头看了一眼榜眼,也是一位青年才俊,便拱手回道:“我早已许人,而妻子的才华,远胜于我。”

“…”王怀民瞪着眼睛楞在原地,随后眼里传来落寞之情,他举袖弓腰赔礼道:“是怀民冒昧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尾声啦~

第104章白龙鱼服

三千名进士唱名完毕后,一甲的前三人得以面见天子,

“宣一甲三人入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金海棠》 完结+番外(第5/11页)

三人正了正衣冠在宦官的带领下步入大殿,礼部尚书与百官退下御座旁只剩魏王一人站在卫曦身侧。

卫儒看着状元的文章连连惊叹,“实难想像这会是出自一位尚才及冠的人之手。”

三人入殿跪拜,“臣曹圆圆、王怀民、蓝萍叩见陛下。”

“抬起头来。”卫曦道。

三人这才将头缓缓抬起,卫儒站在台上,直愣愣的盯着状元曹氏,就连御座上的皇帝也是一惊。

“我朝第一个三元,竟是故人来。”皇帝笑道。

对于皇帝的话曹氏并无惊讶之情,对于卫儒,她也没有感到震惊只有另外二人是处于一脸懵的状态。

皇帝旋即从御座上起身,“魏王这里就交给你了。”

卫儒知道皇帝的用意点头应下“是陛下。”——

皇帝乘辇回了内廷将这不可思议的一幕告诉了妻子。

她将厚重的冠冕摘下又脱去宽大的朝服走到正在备午膳的妻子旁,“三娘,你猜我在奉天殿看到了谁?”

“陛下这么高兴,定是得了什么人才罢。”萧念慈道。

“比得人才还要高兴。”卫曦又道。

萧念慈直起腰身,见魏王没有跟着回来,便猜测道:“与阿儒有关?”

卫曦点点头,“还是三娘聪慧,适才奉天殿传胪,我在一甲中看到了曹氏。”

“曹氏?”萧念慈回头,“慈圣光献皇后曹氏?”

卫曦点头,“容貌神似,但年轻了许多,比阿儒的年岁还小,她是本朝第一个三元,也是当朝最年轻的状元郎,又能做出这样的文章,应该就是了。”

“曹氏性温,遇事处变不惊,有十分敏锐的政治目光,其实若论在朝,阿儒比不过曹氏,所以当初我才将一些事委托给曹氏。”萧念慈道,“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和六郎一样,都有着为天下先的觉悟。”

“曹氏与阿儒,那时我真没看出来。”卫曦道。

“毕竟那时候太子还在,她们是姑嫂,又岂能跨越那条鸿沟。”萧念慈道。

“这下好了。”卫曦背起双手,“这样一来,朝政交给她们二人,我就可以更加放心的带着你去游山玩水了。”——

奉天殿内,送走皇帝后,卫儒从西阶走下,三人行礼,“见过魏王。”

“既是礼部与翰林院共同挑选,由陛下所钦定的一甲,才学自不用说,但我希望,国朝的官员不仅要有才学,更要兼德行,你们将来皆会是国朝的栋梁,吾希望你们在今后身处高位时,勿要忘了初心。”卫儒道。

“谨遵魏王教诲。”三人齐声回道。

“金榜的官员按照旧制会点翰林,今科也不例外,待你们回去后,会有礼部官员送贴,希望汝等好好为官。”

“是。”

“状元郎留下。”卫儒又道。

其他人便退离奉天殿,诺大的殿堂只剩卫儒与曹氏二人四目相对。

“殿下。”曹氏开口道。

卫儒满含泪水的盯着曹氏,“这文章风格独特,又是曹姓,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这样的事,谁能想到。”曹氏道,“若非新帝登基,所实行政策,与我曾仰望的人如出一辙,登基后又认了一个养女,封魏王,我这才猜到了什么,但并不敢确认。”

卫儒走上前,十分自责的说道:“你怨我吗?”

曹氏撇过头,“她是你的父亲,养育了你二十多年的父亲,天下人对她不公,你作为她的女儿,理应如此,我能怨你吗?”

卫宋圣宗朝时,魏王有疾隐退,后为圣祖修陵,投身长达十余年,修陵修垮了身子,永兴陵修好后没多久便撒手人寰了。

“在剩下的时间里,我把精力给了永兴陵,忽略了一个人在东京的你。”卫儒内疚道,“甚至在最后的几个月里,我以残病之躯拖累了你,这些年,我很抱歉。”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曹圆圆道。

“有用。”卫儒道,“我病入膏肓时,无法说出这些心里话,所以我很痛苦,也很难过,如今终于有了机会说出口,虽无法弥补亏欠。”

曹圆圆轻轻呼了一口气,“我从来也没有想要过责怪你,圣祖虽只是你的养父,可你们之间的感情,却超出了血缘,仁宗也是养子,却与你有天壤之别,有这样的父亲,你会生出孺慕之情也在情理之中。”

卫儒上前将她轻轻拥紧,“我很愧疚。”

“你不要觉得有什么愧疚。”曹圆圆宽慰道,“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没有什么好愧疚的。”

卫儒看着她,“我没有想到,天道会是这般轮回,难道是上天垂怜,不忍我们一家人是为天下而分离。”

“也许,圣祖皇帝的死,就连上天也觉得不公。”曹圆圆道——

永宁四年,新科进士一甲三人皆入翰林,其中状元曹圆圆授翰林院修撰,榜眼与探花皆授编修。

永宁五年,天下日渐安稳,魏王佐天子副躬,常代为理政,明宋强国变革之路仍在进行,新律法也已迈上了正轨。

永宁六年,翰林院修撰曹圆圆升至待诏,成为天子顾问,同年春,帝命魏王监国。

——武英殿——

成堆的奏本堆在了桌上,一夜时间,如山高的地方奏疏便被批阅完由官员送出。

至黄昏,夕阳爬进了殿中,卫儒伸了个懒腰将手中最后一点事处理完,旋即起身捏了捏久坐而酸涩的腰。

“这会儿,陛下她们应该到扬州了吧。”曹圆圆道。

卫儒点点头,“算着路上的时辰,应该差不多到了。”

“这段时间,殿下倒是辛苦。”曹圆圆道。

“此前,我从未监过国,便是圣宗年幼时,我也仅以亲王身份摄政而已。”卫儒道,“这一下突然挑起全部大梁,还真不习惯。”

“殿下不是还有个老师吗?”曹圆圆道,“她似乎对政事,十分的敏锐。”

“你是说前几日我带你去探访的那位?”卫儒道,随后又摇头,“新朝建立后,她就不再过问政事了。”

“殿下的老师,看起来,也是一位有故事的人。”曹圆圆道。

卫儒看着殿外,“她是娘娘那一辈的人,那个时候,我尚未出生,只知道,爹爹最敬重的兄长,本该是她的夫婿,可造化弄人,最终阴阳两隔。”

“苦情之人。”曹圆圆叹了口气——

——扬州——

卫曦带着萧念慈穿白龙鱼服,二人乘船从京杭大运河一路到达扬州。

二人出来游玩散心,顺便体察民情,顺着运河南下,江南的人文风情与北方大不相同。

虽被战事波及,但在永宁期间恢复得极好,粮食丰产,百姓安居乐业。

“扬州春卷、炒扬州饭,清炖蟹粉狮子头,炝虎尾,都给我来一份。”酒馆内,卫曦指着招牌上的菜说道。

“好勒,客官您稍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金海棠》 完结+番外(第6/11页)

菜上全之后,卫曦又多付了一些银钱,租了河边一条小船,将吃饭的小桌搬上了船。

小二们帮忙端菜,并笑眯眯道:“客观好雅兴,咱们扬州的水啊,最是清了,现在又是春日,两岸都有垂柳,景色极好。”

卫曦先上了船,随后伸手扶稳妻子登船,“别怕。”

萧念慈自是不怕的,便道:“难不成,你还想在永兴陵时那样?”

“娘子冤枉,”卫曦挑眉解释道,“那是金某人做的,不是我。”

“金某人,你倒是撇得干净。”萧念慈随后坐下,卫曦走到船尾开始摇桨,满江春色印入眼帘,再配上扬州的美食,十分惬意。

等船划到中央,卫曦停下手走回座上,她的碗里搁着一块蟹粉狮子头。

“这扬州的狮子头味道不错。”

繁华的扬州,却在暗中藏着不太平,二人刚坐下吃了还没几口,岸上便传来了呼救声。

“有人跳河了!”

卫曦放下筷子看向呐喊处,皱起眉头道:“如此世道,怎会有人跳河?”

萧念慈也放下的筷子,扯着她的袖子指着一处道:“六郎,六郎,快看那儿。”

卫曦看过去,的确是有人跳了河,并在水里挣扎漂到了河中央。

岸上众人,大多都只是围观看热闹,只有一些渔夫划船,但都离得太远了。

卫曦便摇桨靠近,随后纵身一跃将那快要沉底的年轻女子一把拽出了水中,随后跳上了岸。

她得身法引来了岸上众人的叫好,萧念慈划着桨靠了岸。

“三娘。”

萧念慈蹲下查探了女子的气息,“她口中呛水,堵塞了故意。”随后将她平躺的放于地下,用力按压胸口。

几下功夫,女子吐出了鼻腔里的水,大口的呼吸了起来。

就在她们要询问女子为何轻生时,其家人赶了过来,并且带着众多家丁,衣着喜庆,仔细瞧,女子身上还穿着喜服。

“跟我们回去!”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菌的专栏可以看一下,jj的局限越来越多,不仅限制近代文,就连古文也限制,而且根本不会变通,就感觉死规矩,在这种环境下,估计也就是那种小甜文有活路吧。

作者菌会一直写文,但不一定一直在j江,我喜欢历史,喜欢传统文化,完全架空其实会缺少一种时代氛围感,但他们这种局限,就比较无脑——

第105章逼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